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分班作文 [浅析分班对学生角色认同的影响]
 

分班作文 [浅析分班对学生角色认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2:42 影响了:

  [摘 要]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划分,是精英教育的产物。心理学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分班将导致学生间角色认同的差异,并由此带来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关键词]重点班 普通班 心理学 角色认同 新课程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1]角色表明了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某一特殊位置以及被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人们对于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如何行为,总有一定的期望,这种期望就是角色期望。在角色期望的强力影响下,作为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往往会顺应角色期望,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角色认同。例如,知识丰富、循循善诱、乐于奉献是人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学习认真、身心健康、天真活泼就应该是学生具有的品质。教师和学生应当按照这样的角色要求去做,符合这些角色要求的就是好老师、好学生,反之亦然。所以,社会和团体应按照不同的角色要求建构不同的角色形象,从而产生角色认同的差异。
  眼下,受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导向,越来越多的学校出于追求升学率、提高知名度的需要,纷纷开设了所谓的“实验班”、“重点班”,从而形成了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学校两种不同的分班格局。孩子进了重点班,就等于拿到了名校通行证,家长高兴、老师器重;反之,则会使孩子信心下降,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和塑造出来的学生也就被赋予了明显的角色认同差异。
  实行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分类教学,其优点不言而喻,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种角色认同差异及其影响。
  
  一、“斯坦福监狱试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的启示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做了一个经典的模拟实验。实验的思路很简单:看看被挑选出来的最健康、最“正常”的普通人如何应对自己正常身份的彻底改变。他通过面试和心理测验从大量的学生志愿者中精心挑选出9名被认定是遵纪守法、情绪稳定、身体健康的受试者。通过随机分配,他们被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实验结果证明,志愿者一旦进入特定的角色,性格和行为就会判若两人。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中,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则预谋造反。之前是和平主义者的年轻人,在作为狱警的过程中侮辱并且在身体上攻击“囚犯”,甚至有报道说个别人很享受这个过程。与此同时,“囚犯”们很快显示出典型的情绪崩溃的征兆,其中五人甚至在实验结束之前就不得不离开“监狱”。
  对此,心理学解释是:他们承担了自己被指派的社会角色。这其中包括了接受与这些角色相关的隐含的社会标准:狱警应该变得独裁,应该虐待囚犯,而囚犯则需要卑屈地忍受给自己的惩罚。甚至连首席研究人员津巴多也承认自己沉浸在了“监狱主管”的角色中。[2]事实上,显然是因为志愿者们自我定位了角色认同,故而产生了认同差异。
  同样的道理,按照学生成绩的高低来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则过于简单地定位了学生间的角色。与斯坦福监狱试验的情况相似,分班后,社会、家庭、教师、学生本人随之产生相应的角色期望。在潜在的社会标准中,重点班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成绩好,意味着一切都好,是家长、老师宠爱的对象;普通班的学生则成绩一般,学习习惯和行为较差,家长和老师都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认为这些孩子需要加强管教。在这种“潜规则”的影响下,学生本人也就会认同这种社会标准。所以,重点班学生学习刻苦、上进心强、优越感强,对未来升学的期望值高;普通班的部分学生对学习文化失去信心,有自卑感,因而进取心和学习习惯较差,甚至部分学生有叛逆情绪,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很明显,这种分班体制造成了学生间角色认同的差异,势必会导致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巨大变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目前的办学格局中,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固然有利于选拔人才,但这种简单的“因材施教”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旦某些学生认同了这种角色定位,那么,其消极作用便会立即凸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1964年春,他来到了一个叫奥克的公立小学,对学校的全体儿童进行了“哈佛习得变化测验”(Harvard Test of Inflected Acquisiton),该实验据称可以预测学业的大发展或激增。[3]在新学期开始时,他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班级教师,并告诉他们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具有发展潜能。8个月后,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且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多了。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班级教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教师们很是意外。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可以充当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教师期望某些儿童表现出较大的智力发展时,这些儿童果然就表现出较大的智力发展。 [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实际上是角色认同在发挥作用。首先,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教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这是认同一;其次,教师对罗森塔尔教授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优秀孩子那样对待他们。实际上,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此乃认同二;再者,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鼓励,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他们真的成了优秀的学生,这是认同三。因此,学生、教师就是在这种期望之下,演绎了现代版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就是心理学界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将人的心智能力分为七种: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5]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潜能不断受到先天及后天的影响而启发或关闭。按照这种理论,重点班的学生乃是因为对自己目标的定位,在语文、逻辑、数学等方面的潜能得了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因而成绩优秀;普通班的学生则因其成长的环境、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虽有潜能,但未能有效激发,故而成绩不尽人意。因此,作为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学生的知识,更应当采取包容、激励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加纳认为,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发掘并引导这些智慧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评价上,不能简单地以成绩来论成败,分胜负。
  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分班体制,为普通班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为地设置了巨大的心理障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极大地限制了其创新动机和能力的发展。教师们也曾感慨,普通班中那么多有某种天赋的学生被忽视了!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主动打破这种角色认同,给予学生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充分挖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着同等的成功机会。“罗森塔尔效应”给了教师们如下启示: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挖掘其潜能,使其产生积极的认同观念,以影响或改变他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划分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做法,只能说是部分满足了精英教育的需要,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消极影响是甚为深远的。它一方面加剧了学生间的角色认同差异,使之产生种种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也压抑了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培养的可能是“全才”,却扼杀了“专才”的涌现。所以,从长远来看,此种做法的弊端远远大于现有收益。
  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对生命个体尊严的维护,它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分班体制,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协调发展,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Our Dark Hearts.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EB/OL].
  https://www.省略.uk/2007/09/our-dark-hearts-stanford-prison.php.
  [3][4]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托马斯・阿莫斯壮.经营多元智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