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突破考场作文的素材瓶颈 考研考场什么时候出来
 

突破考场作文的素材瓶颈 考研考场什么时候出来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30 影响了:

  [摘要]作文教学中,学生在积累和运用素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使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写作素材 积累运用 考场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基础等级”内容项要求: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可视为“内容充实”;“发展等级”中“丰富”和“有创意”,就分别包含了“材料丰富:与“材料新鲜”两项内容。如果单独审视材料项,它在作文中的运用情况,就决定了作品的不同等级:
  写作素材,是用语言负载思想的。材料丰富,语言和思想也会随之斐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作文的差距,是由材料造成的。现在,一方面作文素材方面的报刊、书籍非常丰富,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纷纷反映,作文材料背过了,却用不上;用上的,却用不好。面对优秀作文,学生感慨无限:里面的材料我也知道!――别人文中有,而自己笔下无。
  可见。材料是有效提升作文水平的关键,也是制约作文成绩的瓶颈。
  在作文素材中。大部分为人物类材料。人物事例是学生作文中出现最多的素材类型,问题也最大。比如大都采用“篇+材料1+材料2+材料3+结尾”的结构模式。并且,对人物事例仅仅叙述,然后生拉硬扯地挂靠题意。整篇文章有拼凑之嫌,干瘪无味。
  下面,我按照材料使用的顺序,就人物类材料的分析处理与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掌握材料要善于“抓词”
  
  在诸多作文素材资料中,不乏对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知名人物的介绍,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如何有效掌握这些材料呢?从提取关键词入手!把大篇幅的材料概括成几个关键词,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让关键词统领材料的主体内容,在人物和词语之间建立起联系。一旦想到某个人物,就会自然联想到这几个词语。
  换个角度,我们面对一个写作题意时,通过表达题意的词语,去联想与之相关的人物素材。这些关键词就成了选材的“标识”。如此,便可做到任意调用材料。既解决了看过很多材料却用不上,用了又不恰当的问题。
  
  这些关键词分开看,可当作独立的写作话题:合起来则能相互关联,深入思辨,提高文章的思想性。
  比如:[海子]――幸福、完美、行走、自杀;[黄舸]――感恩、信念、82个城市、13000公里路程;[马云]――阿里巴巴商务网站、坚持;[科比]小飞侠,大神,蜕变,总冠军,刻苦。
  
  二、分析人物要善于抓特征
  
  善于分析并概括人物的主要特征为一句话,目的也是化繁为简,较之提炼关键词语。句子则使认知更加具体化,话题指向也更明朗。便于进一步挖掘提炼。
  比如:[王进忠]――知恩图报,记住别人的好。[杨丽萍]――追求自由的鲜明个性;成功的奥秘(舞蹈天赋,热爱自然,不懈追求,个性与自由,勇于创造等)。
  以上是积累阶段,是应试写作不可或缺的准备阶段。
  
  三、运用之法――善于“点”亮
  
  通过是抓“点”。来“点”亮你的文章。
  什么是点?点在哪里?
  “点”是人物身份事迹中的“反差交结”处,是事情起因和根源,是能“见大”之一、或“细节”。比如:季羡林的“点”是成就之高与做人调子之低;马云的“点”是身材、相貌条件之差与见识非凡、性格坚毅勇于坚持。
  善于抓点,就可以浓墨重彩地去挖掘、探究、评议。如:
  [科比]NBA赛场上不乏篮球天才,而科比的成功却另有原因。当年湖人教练在科比与奥尼尔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前者,理由不是科比如何出色,如何技艺纯熟,如何具有潜力,而是科比是继乔丹之后,又一个能够“刻苦训练”的人。
  [黄舸]一个重病少年,却把足迹遍及82个城市、行程13000公里,是什么支撑着他完成了一个健全人都不易完成的壮举?是信念!这个信念并非轰轰烈烈,而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愿望: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说一声“谢谢”。感恩,就是黄舸的信念。生命之躯可以终结。而信念之火可以熊熊燃烧。
  怎么来“点亮”?
  相对于“介绍说明”,评点则是一种提炼和挖掘,变更视角后的再认识。具体操作:
  A.重组词语或事迹:一般人物事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的。选料入文时,可根据表达需要,按新的角度重组。深入思考,挖掘提炼,选好角度。同一个材料,可以提取不同的角度,总有一些角度是最恰切的。――石墨与金刚石成分相同而结构各异,性质和价值则有天壤之别。
  [史铁生]他有充足的理由自怨自艾、自卑自恋,然而,他却在双腿失去自由,用双手奔跑、用心灵去飞翔,并赢得了他人的敬佩和爱戴。也许,他永远失去了行走的快乐,然而却拥有了无数的读者。
  B.引入一些其他的词语、材料(人物或事例)。
  引人词语:比如针对李嘉诚之子李泽楷13岁到美国加州自励之事,可引入“富二代”的教育与成长等话题。
  引入人物:讲述史铁生,可以引人海子――一个是诗人,一个是作家;都用文字寻求世界的完美。各自关照社会与生活的情怀不同,一个弃世,一个坚强生存,一个为人痛惜,一个人为人敬佩。
  C.对照:包括人物素材内部的自身对照和引入事例人物的对照。按其性质。可分为同类衬托和异类对比。
  比如塞万提斯:
  ●西班牙斗牛士名磨灭与而塞万提斯笔下的主人公却骑驴留名:
  ●西班牙塞万提斯与丹麦安徒生――文学家更受人爱戴:
  ●西方最著名的文学与东方泰戈尔对比
  ●文坛上永远高悬的太阳与日不落大英帝国i一文学不朽
  ●非常倜傥之人(报任安书语)的传奇经历与穷困潦倒的经历对照:
  通过这种比照,可以让作品的思想更加深刻,主题--鲜明突出。
  D.提高语言表达的力度――浓墨重彩,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
  [李四光]在黎明的曙光初绽之际,他以爱国、归国、报效祖国为光荣:他用自己扎实雄厚的地质理论知识为国家寻找石油,为国家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为国争了光;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一片光明。
  评析:相对于时下的影视明星而言,李四光算不上新鲜的材料,但是文段利用他名字中的“光”巧做文章,写得妥帖真切,富于感染力。
  [李白]当诗仙宽袍弃履,举起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这瞬间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跃过了文明的更替,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2009年福建省作文“这也是一种……”
  
  四、有关材料运用的教学构想
  
  1.每天一料。
  要求学生每天课前介绍一则材料,板书重点内容或词语,可以是某一人物的事迹、言论也可以是关于此人的评价文段。选材要典型新颖。突出时代性与代表性,最好有具体易记的细节。趁热打铁,介绍完后立即构思成短文,第一次是为用而用,可以续写、扩写、仿写、改写……不一而足,目的在于理解它、熟悉它。
  
  2.“供料”作文
  作文前,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形式各异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中选用。素材选取要求大多数与本次题意相关,还可以提供一些不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分析鉴别。每次作文素材不重复。任何一个材料,最少用过两次后,才能变成自己的,进而在实战中做到信手拈来。
  总之,素材运用会影响到作文的三个方面:首先是题材或话题,也就是作文的写作范围。选材不同,可指向个人、社会、国家等不同的写作范畴。其次是内容的性质:贫乏还是丰富,幼稚还是成熟。肤浅还是深刻,游离还是明确,俗套还是新颖。第三是语言,选取的材料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也有差别。
  博学的人善于引用材料,聪明的人善于化用材料。丰富恰当的材料,是“小”作文向“大”作文转变的重要特征。在素材运用上我们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巧”的原则,以此为突破口,进而获取最佳写作范畴,丰富深化作品内容,提高作文语言,在考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