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语言规范与创新》补正] 补正
 

[《语言规范与创新》补正] 补正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6:50 影响了:

  【摘 要】《语言规范和创新》无疑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它力图在语言的规范和创新方面开辟新说。但在编排、举例、章节题目等方面仍存在着需要完善和补正的地方。   【关键词】《语言规范和创新》 教材 补正
  
  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语言规范和创新》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它力图在语言的规范和创新方面开辟新说。社会发展速度太快,新事物不断出现,新术语、新名词也就不断出现,时代就需要中学生的书包里要多出一部新书,这应该说是时代的要求。然而我想,教材是非常严肃的,教材的功用是要供给学生以新知识,知识性当然是第一要素。如果一本教材不能提供系统的新知识,它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本教辅资料,或者只能是一般读物。我在教这本书时,一方面在努力挖掘这本书的精髓,一方面也在努力地提意见,考虑怎样才能使它像一本完美的教材。有一些意见和感想,把它写出来就叫“补正”吧!
  补正一:翻一下该教材的目录,共10个话题,或曰10个章节,仅根据目录分一下,就会清楚地看到,前六章是现代汉语教科书的断章,通用的现代汉语教材有多少章节,我没数过。但仅截了语音、文字、同义词、虚词的用法和修改病句几个章节的部分内容,而冠之以“语言规范”作为另一本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似乎有点不妥。大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教科书所述内容都是极讲究系统的,后学者可以学习,可以评论,也可以逐步充实使其完善,而于学生,它就是规范的知识。后四个单元应该谓之“语言创新”,虽曰“创新”,但我还是认为内容单薄,不到位,不着底。它的第一章(也即全本的第七章)是在谈语音创新,语音确实也可以创新,音韵、音调甚至语音的节奏,也确可以使一般的表达锦上添花。让我觉得不解的是,为什么要“从汪曾祺小说看语音创新”,它是否会给人这样一个引导,汪曾祺小说的语音创新就是标准,就是示范,就是规则。我也力图修正自己,竭力使自己的想法合于它,曰:编者也并未立什么标准、示范或规则,就是要通过汪曾祺的小说来引导学生重视语音创新。可得到的结论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教科书是要教给人知识的,而这一章到底教给人什么了呢?难道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汪曾祺小说的语音吗?教科书能不给人以实在的东西而只给人以启示吗?“化平淡为神奇”和“为表达而变语言之法”就不谈了。再说几句“给语言镶上几道花边儿”。这个“花边儿”的内容就是通用的修辞教材的几个断章。其内容为三块,一是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修辞的好处;二是一篇名为《典雅风格》的文章,况且这一段放在这儿很不合适;三是例举几种修辞格。我也同样认为这一章内容编写的很不合适,结论仍然是一句话,它未能提供给学生以新东西,因为学生都知道修辞是可以增加语言色彩的!
  补正二:这本教材所举的例子不是诗歌就是小说,以“‘我阅读一天星辰’与词语搭配创新”一章为例,这一章共举了10个例句,而引之于诗歌和小说的就有9句。用小说或诗歌的句子来作为语言的示范或规则,肯定不好。我们都知道小说可以使用乡音俚语,而乡音俚语往往就能体现这部小说的价值。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他的作品语言充分体现了北京地区的语言特点;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则体现了陕西一带的语言特点。把他们作品的语言拿来作“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规范,我认为实在是不妥当的。诗歌更是如此,从《诗经》开始,诗歌的语言因为律式的需要就有很多变化,诗歌的语言富于变化根本就不是新问题。当然要研究不同作家的语言个性化问题,这里所论还是有用的。
  补正三:有些章节的题目也不很妥当。凡为题目,多以平实规范为好,要让阅读者一目而了然题目下面所涉及的内容,教科书更是如此。这本书的许多题目都充满了文艺色彩,如“‘我阅读一天星辰’与词语搭配创新”,给学生上课时,老师还要辩一下前后两个短语的关系,还把“与”字的意义虚化,把它解释为“从……中看……”。何必呢,教材多要求表述内容要简单明白,把深奥的东西用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读懂。在题目上绕弯子,应该不算是语言创新的。“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这个标题也不好,让人看了题目不知它下面要讲什么,况且这两个短语的区别讲的是用词顺序改变而引起意义完全改变,而下面所连接的资料却是词语的活用问题,两者的距离较远。顺及一下,在“补正一”的一段里,说到《典雅风格》放在那一章里不合适,是因为那一章谈的是“创新”,而《典雅风格》谈的应该是“规范”。
  絮絮多言,心里颇慌。因为编书者多为专家教授,而我只不过是教了一些年书的匠人,“补”这些“正”是否有点不知轻重了?写出来也就算了,就算是以此求教于大方之家吧。我真心认为,要编一本《语言规范与创新》的创意好的,无论是语言的正本清源,还是清除语言垃圾,让语言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出现一本教科书还是必要的。同时我还认为,作为教科书都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能够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急于求成,为了创新而创新,就难免会出漏洞。提上这些意见,能在再版时有所补益,那便是拙笔的大慰。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院附属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