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0:59 影响了:

  思维是概括和间接反映事物的过程,没有从感性到理性多层次的概括,思维就不能产生和深入开展,这就是思维的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规律就是思维过程中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应该遵循思维规律,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 思维的启发
  1.要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维动机的激发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思维效果的重要条件,思维动机有两种:①认识上的需要,如求知欲等。这种对思维活动本身的需要为直接性动机,对这种动机本身的激发,可从认识上、情感上激发入手。如教师可以常表扬、设问、情绪鼓动,安排有关作业、布置有关课题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日常经验引入新知识进行启发。思维动机的激发,不限于教学的开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变换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作业的新颖性是激发思维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来自学习结果的各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学习动机具有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妥善利用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做好检查、评定与评价,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然,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②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这种思维动机不是在纯认识兴趣的影响下产生的,而是基于外部的影响,教师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使学生明确学习本知识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励和培养这种思维动机,对学习结果的需要为间接性动机,这种动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也可转化为认识上需要的动机。
  2.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向。人的智力活动具有选择性,思维的选择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问题进行思考。人的思维活动总是由于解决一定问题而启动的。因此,教师应善于提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问的学习习惯。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一定困难,但经过一定努力又可能解决、克服这种困难,他们的思维就易于启动;问题过难或过易均不易启动思维。因此,教师应给每位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创设问题情景引起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解决新课题的矛盾。前面提到思维过程从问题开始,但问题太简单或无解决可能则思维过程不易发生。思维直接同知识、经验相联系,思维产生于由已知到未知,启开思路,点明问题的关键,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而不把现成答案灌输给他们。
  怎样由已知到未知开启思路呢?据研究,已知与未知之间一般有如下逻辑关系:①单向顺向的联系,如教学由已知的函数极限进到导数概念。②单项逆向联系,如从指数函数进入对数函数。③近似性联系,如不定积分公式进入到定积分公式。④类同性联系,如正弦曲线的性质与余弦曲线的性质。⑤因果性和综合性联系。教材往往由论据到论点,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有的是综合运用若干已知概念、原理来解决一类问题,如解答典型应用题,需综合运用已知概念和运算方法来分析,推导各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教师需要研究已知与未知之间各种逻辑关系,以便顺利地由已知进到未知,并采取相应的思维方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思维的培养
  1.由具体到抽象,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方法。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是相互作用的,各种思维是互相配合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把个别的特殊事例概括为一般原则方法,再把一般的原则方法运用到特殊事例上去,形成概括性联想,以培养概括能力。思维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丰富学生感性经验,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概念和原理,而且有助于思维的进行与发展,但教学中要上升到理性阶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不能形成与发展抽象思维。
  2.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掌握思维过程的规律性,运用思维方法认识和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等,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并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不仅可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3.注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与语言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丰富语言、发展语言可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越能正确地掌握所学知识的专业词汇,越能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他的思维就越有逻辑性。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上,要完整、准确、有条理;应要他们在表达之前,先通过内部言语(无声的言语)来对思维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工作。当前有许多理科学生不能从字面上正确地理解某一概念,不能用自己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概念或描述某一现象,就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造成的。
  4.培养学生进行知识交流、辩论的能力。在交流与辩论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逻辑性,发现自己知识和思维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使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5.培养学生思维的韧性和耐力。人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并不是一时或短时就能办到的,这就需要反复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方法。问题解决不了,说明自己知识不够,思维不对。再学习,再思考,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一定会迎来问题解决的时候,这时,人的思维能力将产生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 刘 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