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走进语文文本阅读 [从生活体验走进文本阅读]
 

走进语文文本阅读 [从生活体验走进文本阅读]

发布时间:2019-02-07 03:57:27 影响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独特体验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进一步的丰富,让学生相信自我的人生轨迹可以纳入深邃广博的语文世界,让学生乐于去实践、去体会、去感悟、去积累,应是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的教学之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对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个性化的体验走进教材,亲近教材。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自觉走进文本
  
  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受。”而体验是经验与感受的源泉。在需要充分的感受与丰富的经验的语文学习中,学生的体验的介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语文学习的境界与结果。“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生活体验的过程,并且不断地帮助他们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
  1.树立“语文与体验不可分”的观念。思想意识决定着的行动的方向。学生在接触初中语文学习之初,面对一篇篇相对小学的文章来说文字艰深得多、思想感情内敛得多、篇幅长得多的文章,他们更多的是“当时已惘然”。因此,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明确的有指导意义的语文学习观念,去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行为是亟需的。而“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理念是笔者不断表达和强调的。笔者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例证,让他们意识到以自己独特的体验、积累来解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章,是必然的也是可靠的方法。这样,学生带着自我的体验走进了文本,更多地关注、体验、品尝了生活。
  2.启发思维以“体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学生的思维启发、点拨侧重于引导学生将思维触角伸向他们所熟知的生活领域,让他们回想与文章中出现的相似或相反的情景,由此激发他们的感受去感悟文章。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为例,在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后,笔者抓住其中较为抽象的又是关键的词语――“生活的欺骗”设计了一个环节: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一下生活曾经以什么样的方式欺骗了你?你是如何面对的?请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在学生脑海中闪现的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一件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取代了抽象的语言符号。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离去,重点中学之梦的破碎……成为他们理解“生活欺骗了你”的最好注解。笔者进而引导他们比较自己经历这些时的心情感受与作者的心路历程,由此水到渠成地总结出:诗人表达了希望我们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失意、困苦、挫折的良好愿望。在课后延伸性的作业中,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当我面对困难(挫折、失败、失意)》的小作文时,学生的思维也烙上了“普希金”式的明丽,更多表达的是“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的豁达坦然。
  
  二、激发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文学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的精辟论断,应对语文教学有所启发。在以情为径的文章学习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倾注和投入关乎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从阅读的经验来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间的心灵的对话,灵魂的拥抱。它需要读者开掘自己的生命底蕴,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最终达到与文本的交融。所以,语文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带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去理解文本。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主要从以下方面去帮助学生实现这种转变。
  1.诵读激情。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对于具有优美的语言形式、丰厚的情感内涵的文章更能发挥其易于营造艺术氛围的魅力。叶圣陶先生说:“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在诵读中,把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当学生的情感在琅琅的诵读中蓄势、释放时,也正是他们对文章所传达的感情最敏感的时候,这远非理性的启发、诱导所能达成的效果。笔者在教《安塞腰鼓》、《春》、《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这类形神俱美的文章时即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回荡着音乐般的语言的氛围中去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热烈,春天的生机盎然,秋天的清新俊朗,冬天的宁静祥和。另外,还可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营造诵读的气氛,丰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2.实践生情。实践是真实、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的来源。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让静态的平面的学习变为动态的立体的学习,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丰富生活体验,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走进文本。对故事情节较强,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的教学,笔者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移位”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人物的心情感受,把握文章的感情主脉。如《孙权劝学》、《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这种满足学生的“游戏冲动”、“角色幻想”的需求的方式无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对于语言、情感比较含蓄或情节较为简单但主题重大的文章,则尽量从中挖掘可供学生进行实践的内容,找到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的情感的突破口。如学习冰心的《纸船》时让学生动手折纸船,并写上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心里话,由此去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学习丰子恺的《竹影》则让学生动笔画竹,让他们在绘画创造中去领悟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学习同是冰心的作品《观舞记》时,则让擅于舞蹈表演的同学模仿卡拉玛姐妹表演时的一颦一笑,让他们领略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艺术和作者对她们的由衷赞美。多样化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情绪,深入文章去追寻它的情感主旨也就更为自主和有创造性。
  当然,由于环境、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的体验不可避免地显得平乏、零碎和表面。“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学习,掌握语文。”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就更需要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的前提下,有意识的给予他们方向性的指导,让他们以更丰富深刻的体验更自由灵性地走进浩淼而意趣无穷的语文世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