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业界专家共聚“亚市”畅谈06、07车市动态|共聚
 

业界专家共聚“亚市”畅谈06、07车市动态|共聚

发布时间:2019-02-11 04:22:17 影响了:

     2007年北亚车市的第一次汽车信息发布会暨“亚市媒体俱乐部”揭牌仪式于1月20日在亚市新址举行,汽车业界方方面面的专家及各界媒体记者与会。   会上,汽车业界专家们就各自领域对2006年汽车市场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2007年的汽车市场态势给予预测。
  
  中国汽车市场态势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先生,对2006年的汽车市场做了简要评价,并对2007年的汽车市场做了分析和预测。
  2006年的汽车市场有四个特征:一是汽车总量恢复到高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是汽车进口结束连续3年的徘徊状态,实现进口和出口同步高增长。三是商用车和乘用车由2004-2005年交替走高,变成同步走高。四是利润增长率大于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汽车销量增长率,表明汽车产业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国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全年汽车销量接近全球第一大市场美国的一半左右,2008年将超过美国的一半,以后每年可能提升5个百分点,几年后会追上美国。
  另外,自主品牌将继续迅猛发展,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6年最突出的是A级车,以前是以QQ、POLO、夏利为代表的车型,2006年发生了很大变化,A级凯越、伊兰特、捷达的比例已经迅速上升到15.8%,一年将近提升10个百分点。国产汽车A级车的比例在2007年将提升到20%,甚至更高。
  
  全年汽车产销综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女士,就2006年中国汽车的产销情况进行了总结。
  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2004年(全年销量增长率15.5%)、2005年(全年销量增长率13.54%)的平稳增长之后,2006年再度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全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商用车产销204.66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15.25%和14.23%。总体而言,2006年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销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乘用车产销双双超出500万辆,增幅明显高于行业水平。从全年产销变化来看,上半年客运汽车产销累计同比增幅均在25%以上,下半年增幅略有减缓维持在20%以上。从各季度的产销情况来看,除三季度略低以外,一、二、四季度产销均在170万辆以上,其中四季度最高,产销双双超过19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与商用车相比,乘用车产销增幅更为明显,高于全行业增幅5.4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此外,商用车也结束了上年低迷的走势,同比增长15%左右,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二是乘用车市场需求增长明显,基本型乘用车贡献度最大。2006年轿车市场再度活跃,需求旺盛,尤其是自主品牌表现突出。截止到2006年底,轿车产销达383万辆,同比增长3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受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政策的影响,排量大于1L小于1.6L的轿车品种占据了市场最大的比重,全年销售20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54%,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净增63万辆。此外,排量大于1.6L小于等于2.0L的轿车累计销售9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净增35.39万辆。2006年排量大于1L小于等于2.0L的轿车共销售30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8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厚积薄发,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全年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92.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67%。其中奇瑞旗下的QQ和旗云表现最为突出,2006年上述两个品牌分别销售13.2万辆和10万辆,分别位居轿车排名前十位的第六位和第九位。此外,吉利旗下的自由舰和比亚迪旗下的F3也表现不俗,2006年这两个品牌分别销售7.1万辆和5.1万辆,在同类品牌中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样表现尚佳的还有中华骏捷,自2006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达3.58万辆,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需求呈平稳增长,中低端产品占据市场主导,高端产品需求明显萎缩。2006年运动型多用途SUV销售了23.81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四驱SUV销售10.72万辆,同比增长10%;两驱SUV销售13万辆,同比增长32%。在SUV主要品种中,位居前五的哈弗、途胜、瑞虎、本田CRV和猎豹,同上年相比本田CRV与猎豹的增幅有所回落,哈弗、途胜、瑞虎呈迅猛增长。而一汽丰田旗下的特锐、陆地巡洋舰,北京奔驰旗下的欧蓝德等产品,市场需求呈明显萎缩;郑州日产和吉奥2006年也呈下降趋势。
  四是多功能乘用车MPV的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各品种的市场表现不一,主流产品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06年增幅最显著的是排量大于2.5L小于等于3L的MPV。排量2.0-3.0L的MPV同比增长60.61%;排量1.6-2.0L的MPV同比增长24%;与上年高速增长相比,排量1-1.6L的MPV增幅明显放缓,同比仅增长7%。
  五是交叉型乘用车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接近80%。2006年虽然交叉型乘用车市场的需求总体较为平稳,但发展趋势却呈现明显波动。其中一季度销售情况良好,二季度呈一定下降,7月份以后又开始有所增长,四季度的市场需求增幅较为明显,但销售总量没有超过一季度。在交叉型乘用车的主要生产企业中,上汽通用不仅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而且销售依然高居首位,2006年销售36.84万辆,同比增长39%;排名二、三的长安和哈飞,分别销售22.35万辆和13.75万辆,虽然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和11%,但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没被撼动。2006年上述三家企业共销售72.94万辆,占交叉型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9.46%。
  六是货车市场需求平稳增长,微型、轻型货车仍占最大比重,14-26吨的重型货车底盘市场表现突出。在货车主要品种中,除重型货车外,中型、轻型和微型与上年相比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微型销售27万辆,同比增长21%,占货车销售总量的21%;轻型销售85.5万辆,同比增长13%,占货车销售总量的65%;中型销售近14万辆,同比增长14%;重型销售5.51万辆,同比下降15%。与货车整车相比,货车底盘表现不尽相同。其中重型货车底盘销售近16万辆,同比增长40%;中型底盘销售6.46万辆,同比下降13%;轻型底盘也下降。
  七是客车总体摆脱低迷走势,中型和轻型客车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从用途来看,城市客车、长途客车和旅行客车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旅游客车增幅比较明显,专用客车则结束了上年探索增长的态势,呈明显下降。
  八是半挂牵引车需求呈高速增长,销量增幅高于商用车行业50个百分点,高于汽车全行业39个百分点,销量排名前5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90%。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汽车生产有望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15%左右。其中乘用车生产6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商用车生产22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5%。在乘用车品种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预计生产480万辆,同比增长25%左右。
  
  进口车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中国进口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先生,对2006年我国汽车进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2007年进口汽车市场给予预测。
  2006年我国进口车市场呈现六大特点:一是进口汽车市场平稳度过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二是政府对进口汽车的管理逐步从直接管理转向以引导、规范为主的间接管理。三是2006年汽车进口实现较大增长,进口汽车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四是进口汽车与国产汽车“品种互补、错位经营”的格局进一步深化。五是跨国汽车公司直接进入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并将通过对货源、价格、网络的掌控逐步主导进口汽车市场。六是中国汽车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快速融入世界汽车产业链。
  2006年中国共进口汽车22.9万辆,比上年增长近41%。为什么进口汽车的增长仍然这么快?原因有四:一是2006年整体汽车需求旺盛,为进口汽车快速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二是2005年上半年很多政策不明朗,所以全年进口数量比较少,相对于较小的基数,显得2006年增长速度比较快。三是政策的因素,品牌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很多跨国公司成立了自己的进口汽车销售公司,在很多方面做了重新部署,也加大了进口力度。四是需求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尽力避开与国产车的竞争。
  虽然进口车的关税已降至25%,但还有17%的增值税、15%-20%的消费税,综合起来系数还在50%-60%。如果进口车和国产车正面竞争,进口车没有价格优势。所以进口车走了品种互补、错位经营之路,国产车在哪个方面薄弱,或者哪些车型中国不生产,这块市场就是进口车的,如高端豪华轿车,中高档SUV,个性化跑车、MPV等。2006年我国进口车增长最快的是越野车,客车进口量很少,轿车进口主要是大于3L、平均单价6万美元左右的车型。
  2006年进口车的价格有几次变化。4月1日的消费税调整以及1月1日、7月1日关税下调的政策调整,带来进口汽车成本变化,大排量进口车特别是越野车价格上涨非常厉害。为了尽量降低消费税调整带来的成本,许多进口汽车厂商从2005年底就开始加大了进口量;而3、4两个月,单月汽车进口量都超过了2万辆;此外,7月1日关税下调至25%,7、8两月进口汽车数量也明显上升;到2006年底,由于进入车市旺季,进口量又出现大幅增长。在进口汽车中,轿车德国一国独大,越野车日系占据半壁江山。
  尽管2006年进口汽车增长很可观,但仍占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的3%左右。预计2007年进口汽车市场仍有一定空间,高档车需求会持续增长。但由于2006年增长比较快,2007年进口总量较之增长10%左右已经很不错了,不会超过国产车的增长率。
  随着跨国汽车公司本地化生产步伐的加快,进口车型走向将进一步呈现高档化、个性化、差异化、互补性的趋势。进口车与国产车“品种互补、错位经营”的格局将继续深化。
  虽然进口车市场保持了较快发展,但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一旦需求不旺、供应增加、竞争加剧,就会对销售构成压力。作为经销商应该全盘考虑、理性订货,保持合理的数量。
  06年汽车价格指数:
  
  国产车下降,进口车上升
  
  网上车市总监华雪先生,就2006年和2007年汽车价格走势做了分析。
  2006年国产车整体价格指数下降了5.6%,对于各细分市场而言各不相同,下降最大的是中级车(见表1)。
  
  表1、2006年年初、年底各细分市场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细分车型   1月价格指数  12月价格指数  指数变化
  整体      84.4      78.8     -5.6
  微型      85.8      82.6     -3.2
  小型      86.3      79.7     -6.6
  中级      81       73.8     -7.2
  高级      84.1      78.6     -5.5
  豪华      91.5      91.1     -0.4
  
  中级车的竞争历来比较激烈,它车型最多、销量最大,是竞争最充分的车型。2006年除1、2月份外,中级车的市场价格几乎一直保持快速下降状态。另外,2006年很多颇有实力的中级车如骏捷、速腾、新宝来等相继上市,给原有车型增加了压力,也推动了价格的快速下降。
  由于微型车车型较少,竞争不是很充分,2006年微型车价格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只有4、5月份受新消费税实施的影响,使微型车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小型车的价格下降幅度仅次于中级车。2006年小型车共经历了三次大的价格波动,分别发生在4、9、11月。4月是受消费税的影响;9月由于临近“黄金周”,部分小型车厂家宣布降价,导致整体价格大幅下跌;11月主要是受年终返利的影响。
  2006年前5个月,高级车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高级车的价格在6、7、8月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之后高级车的价格下降速度有所减慢。
  豪华车是所有细分市场中价格变化幅度最小的,受消费税的影响,豪华车的价格还在3、4月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之后一直保持小幅下降。
  2006年进口车整体价格指数呈上升态势,但各国情况不同(见表2、表3)。在进口轿车中,只有德国车的价格出现了上涨,法、韩、美、日进口轿车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法国轿车,全年价格下降了6.4%。在进口越野车中,以狮跑为代表的韩国越野车的降价幅度最大,高达8.4%;而日本、德国进口越野车的市场价格比年初有大幅上涨。
  
  
  新车品牌化,二手车多元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先生,就中国二手车市场变化及2007年发展趋势给予分析。
  2006年汽车行业的特点及变化是:新车市场走向品牌化经营,二手车市场实现了多元化,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发展潮流。
  这里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品牌管理办法》并不是说卖汽车就得建4S店,管理办法的核心是品牌经营和授权。不管是4S店,还是单独的销售店,亦或像“亚市”这样的大卖场,只要取得了厂家的授权,就符合该管理办法。
  第二,二手车市场实现了多元化。所谓多元化,即允许除了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品牌专卖店,包括专营二手车的企业,可以独立于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经营。
  第三,汽车不同细分市场之间在不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过去卖新车的就专卖新车,卖二手车的就专卖二手车。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现在4S店不仅卖新车、卖配件,有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同时还卖保险,经营二手车,服务项目很多。
  2006年汽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二是4S店投资规模过大,经营风险凸显;三是生产厂商的营销网络布局不合理,引发经销商相互恶性竞争;四是诚信问题仍是困扰二手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五是二手车交易市场设立过多,恶性竞争加剧。
  2006年二手车市场特点:一是轿车比重大幅提升,其他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4)。
  
  表4、2005-2006年二手车各品种增幅情况(%)
  
  车型分类  轿车  客车  货车  越野车  摩托车  其它车
  2006年   42.98  25.03  19.58  1.88   7.6    2.93
  2005年   35.93  27.44  23.15  1.95   7.65   3.88
  
  二是二手车平均交易价格回升,2006年为3.65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68万元。其中轿车平均交易价格为4.75万元,上升了0.5万元;客车平均交易价格为2.55万元,上升了0.17万元;货车平均交易价格为2.67万元,上升了0.32万元。三是转籍数量明显增多,跨区域流通加快,异地转移登记的车辆占25.38%,比上年同期高出14.48%。四是准新车越来越多,3-10年的车交易量最大。其中3年以内占33.97%,3-10年占60.35%,10年以上的旧车交易量仅占5.68%。五是直接交易占总交易量的88.68%,委托代理占11.32%;私家车占总交易量的69.37%,比上年下降9.96%;国产车占总交易量的87.40%,比上年下降8.49%。
  汽车消费投诉 质量问题突出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徐亚辰先生,就2006年汽车消费投诉情况做了分析。
  2006年汽车投诉总量7761件(受理的),其中质量问题5276件,占比很高。近年来我国汽车质量在大幅提升,特别是自主品牌,质量逐年上升,相比之下有些合作品牌的质量略微下降。原因在于:有些品牌车在欧洲、美国的配置和在中国的配置不一样,在中国的配置和在非洲、东南亚的配置不一样,所以汽车质量投诉中合资车的问题多些。另外,消费者对汽车知识不太了解,把服务的问题归结为质量问题,占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的40%,说明服务人员的服务存在问题。分析受理情况,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质量问题是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动机、变速箱、自动系统以及车漆等方面,即使是新车也有瑕疵,占了汽车投诉的80%以上。商家解释为运输当中造成的,厂家解释为商家造成的,互相推诿。处理投诉的原则是:原因不清楚的厂家负责,因为消费者没有办法证明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第二,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有的维修店不透明,让消费者产生怀疑、误解,从而增加了投诉量。另外,企业对待投诉一是怕、二是不负责任,很容易失去民心,毁了品牌,丢了市场。
  第三,汽车经销单位、生产单位、媒体等,应尽量多给消费者一些法律和汽车常识方面的知识。公正的说有些问题根本不是汽车质量问题,而是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对汽车知识的普及率不高所致。
  业内维权不仅仅是消费者协会和消费者本身的权利,企业也要承担责任。现在我国做的最好的是民航,有一个消费者受理中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汽车行业也会有。
  
  汽车消费趋势调查
  
  消费者消费趋势调查结果显示:第一,10万元以下的车接近北京汽车销量的50%,说明这一级别的车在北京市场占主要地位。第二,现有用户中,10万元以下以两厢车为主,10万元以上则以三厢车为主。值得关注的是MPV车型比SUV车型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要高。第三,养车费用月均1529元,较前两年有所提升。这与2006年两次油价上涨和7月份的交强险出台以及停车费的增长有直接的关系,今年的油价有望再跌,会对汽车消费有促进作用。
  调查显示:2007年无车的市民有18.4%的人有购车计划,而已有车的市民中也有18%的人有二次购车计划。有50%的潜在用户表示购车时间会在2007年的下半年,春节前购车的占7.3%,上半年购车的占24.8%,无法确定的占11.8%。
  为什么多数人会选择下半年购车?这与汽车市场的表现有关,因为每年下半年汽车价格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厂商和经销商为了冲量会有大幅度的优惠,消费者普遍认为下半年买车比较实惠。
  今年预计购买的车型中,10万元以下两厢车是主流、10万元以上三厢车仍然是主流,在计划购车的用户中,2006年很多新上市的车型被列为候选车型,如福克斯两厢、长安奔奔等,看来对消费者比较有吸引力的还是新车型。
  在打算二次购车的用户中,表示会购买同一品牌汽车的比例不足一成,说明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与国外相比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品牌忠诚度低。可见,不论经销商还是企业都应该在品牌上下功夫。
  在已有车用户的二次购车中,63.3%的用户打算增加一部新车,36.7%的用户是用旧车换新车。在有购车计划的用户中,打算购买二手车的用户仅占13.4%。这个比例说明,在我国二手车的实际购买量远远低于新车,中国的消费者对二手车还没建立起足够的消费信心。
  
  汽车营销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最后,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先生,就汽车营销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给予分析。
  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已连续几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汽车营销和汽车消费都呈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相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营销没有出现本质性的变化,营销方式、营销内容同质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06年是汽车新品牌、新车型投放量最多的一年,大大刺激了消费者购车和更新车的欲望。2006年也是汽车政策出台最多的一年,而且对汽车产业和汽车厂商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限小解禁政策、新车消费税政策、强制保险条例、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OBD环保政策等。
  汽车营销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和变化。目前汽车销售的几种主要方式仍为4S专卖店、汽车综合市场、汽车销售集团、汽车连锁店、网上车市、展销会等。其中汽车综合市场的基本型式为:物业型、专卖店集群型、自营与部分出租结合型。
  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批准、筹建大型汽车综合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品牌管理办法》已正式执行,有形市场商户面临舆论上的压力,部分汽车有形市场正在进行规划调整或转型,部分专卖店已加盟有形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北京车市兴起新一轮4S店建设潮,据统计,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4S店有几十家。部分厂家高度重视汽车综合市场的巨大影响力,纷纷批准4S店在市场内进行建设和经营。
  尽管2006年汽车产销高速增长,但绝大多数经销商的盈利却在下降,成为潜在汽车市场的风险。另外,购买新车的价位集中度在提高,真实的反映了消费者的状态,在考虑营销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车型的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激烈,油价不断上涨,广大汽车消费者逐渐走向成熟、理性,市场贯用的降价促销、优惠促销及一些过度竞争的促销手段,已经慢慢失去了吸引力。在此情况下,2007年的销售策略如何实施,应该成为厂家、经销商深思的问题。
  受《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影响,经销商将面临重组洗牌。特别是进口车商,已经出现了大洗牌,同时出现了垄断销售的趋势。他们选择转让经营权、转换其他品牌或将店铺盘让给其他经销商的方式,各种压力和矛盾集中将成为一种趋势。4S店也主要靠维修保养生存,甚至出现了4S店经销商投资转移另谋出路的倾向。由于部分品牌厂家过于自信,根本不承认二级代理商,甚至通过严格控制一级代理商来清洗二级代理商,因此汽车销售市场的动荡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用车成本越来越高,服务费用也居高不下,乱收费、高收费、多收费已经成为汽车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买的起车,用不起车是老百姓的普遍反映。今后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不再是品牌竞争、价格竞争、理论上的售后服务竞争,更应该表现在生产中的成本竞争、营销中的销售成本竞争、售后服务中的优质低成本竞争。因此,2007年汽车销售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售后服务观念的转变、适合市场竞争的营销手段的转变至关重要。诚信比竞争更能留住客户,优质服务比降价更能留住客户,光凭降价、车型竞争吸引不来忠诚于品牌的用户。
  汽车营销模式的调整变化,对于汽车有形市场,多种营销模式并存是发展的主流趋势;4S店与汽车有形市场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突出特色、突出售后服务。4S店是目前车市的主流销售模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