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农民出钱吗
 

[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农民出钱吗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6:04 影响了:

  摘要: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让群众受益的工作原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以民为本;新农村建设;增收;环境;人力资本投资
  
  1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
  
  1.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城乡等值化。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农民的利益至上,确保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农民能够接受、能够承受的,是有益于农民、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有损农民利益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农民不接受以及目前还不能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做,确保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1.2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是农民的家园,只有农民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8亿中国农民的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一句空口号。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让群众受益的工作原则,千方百计了解农民的需求,满足农民的需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利益为目标。
  
  2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途径
  
  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
  2.1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8亿中国农民的积极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富了农民的口袋,就是给农民的最大的实惠。而发展生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两条基本途径。
  2.1.1大力发展农村生产。
  首先要发展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的老本行,因此首先要从农业内部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要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种植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投资合作化,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型农业。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利用各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好途径。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较快实现农民增收的好途径。例如陕西省结合本省的资源优势,将果业和畜牧业确定为全省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猕猴桃为主的关中农业产业带;以苹果、奶山羊、设施蔬菜为主的渭北农业产业带;以名优杂粮、白绒山羊、大红枣为主的陕北农业产业带;以中药材、瘦肉型猪、农蚕、茶叶、食用菌、“双低”油菜为主的陕南特色农业产业带。陕西已有1 000多个村走上了“一村一品”的专业化之路,这些村的农民收入有70%来自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 000元,最高的达到8 000元,基本实现了强村富民的目标。
  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还很严重,初级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很低,只有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才能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又增收,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例如,在果树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果汁加工;在奶畜养殖业的基础上,发展乳品加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再次,培育农村市场。要使农民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建立长效的农民增收机制,培育农村市场,建立顺畅的流通渠道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培植四个主体:一是培植农业生产主体,扶植种植大户,奖励扶植农村种养大户,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二是培植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主体,扶植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良好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三是培植农业服务主体,扶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四是培植投资主体,扶植民间资本,优化投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外来投资。
  2.1.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开拓就业渠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农村输出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是靠体力劳动挣钱,增收有限,因而必须改变这种状况。第一,必须改善我国的教育结构。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急剧扩张,这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和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这不利于各企事业单位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农村输出劳动力的素质,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第二,要继续实施“阳光工程”计划,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要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不断充实培训内容,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完善培训机制。积极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实行合格上岗制度。凡是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允许上岗。以此提高农村输出劳动力的技术素质。第三,充分发挥各地劳动部门的作用,为外出劳动力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有目的有组织的输出当地剩余劳动力;不仅要维护外出农民的人身安全和合理的工资收入,而且要对他们开展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质量,增加他们的收入。
  2.2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要培育农村新风尚,防止“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面子工程。
  2.2.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卫生;三是完善农村电网,扩大电网供电覆盖率;四是建设农村道路,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五是实施农村能源工程,为农民提供清洁卫生能源;六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七是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医疗硬件投入;八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扶助农村弱势群体。
  2.2.2改善村容村貌。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整治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重点治理好“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跑”等“五乱”现象,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务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加强检查和监督,使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推广秸秆还田,开发沼气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家园。
  2.2.3培育新风尚。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纳入新农村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决刹住“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抹牌**”三股歪风,提倡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新生活,形成“崇尚科学、勤劳节俭、诚信守法、乡邻和睦、尊老爱幼”的新风尚。在生产发展的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改变落后的乡风旧习,争创“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坚持开展送文艺下乡和发展农村民间艺术活动,弘扬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另外要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3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农民素质的高低也是农村最终能否走上自我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村庄整治的阶段,应向帮助农民积累人力资本的深层次发展,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工作。
  2.3.1抓好文化知识培训,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要开办农村各类文化夜校和文化培训班,分期分批分阶段对农村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进行培训。要区分层次,区分对象,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选定优秀教师,采取积极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文化知识培训“内容、人员、时间”三落实。通过培训,力争使农民的文化程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同时,还要从娃娃抓起,进一步加大“两免一补”的政策资助力度,使农村中小学生享受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在书本费和住宿费方面享有政府补助,坚决防止新的文盲和半文盲产生。要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把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作为评选农村先进乡镇的硬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2.3.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务农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要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办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技术培训。要充分调动农村县一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农村办班讲学,并将工作成效与职称评定挂起钩来。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的作用,邀请一部分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讲授农业专业技能。要充分利用城市的教育资源,积极动员城市农业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到农村讲学、代职、实习,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向农村的覆盖面。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等形式,积极鼓励有志青年报考农业大中专院校的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2.3.3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树立起市场意识的人,才能真正富起来。因此必须把农民打造成具有市场意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培育农民市场参与意识,引导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业和农民与市场的充分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培育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三是培育农民市场风险意识,自觉在机会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准确地捕捉和利用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自觉地寻求市场机会,正确地对待市场风险,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 四是培育农民的市场约束意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接受市场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约束。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把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农民本,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建军,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J].经济管理与研究, 2007 (4).
  [2]王海滨.重新审视新农村建设的三大突出矛盾[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4).
  [3]江文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内容[J].科学决策,2006(1).
  [4]杨清,杨新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政府角色[J].南方论刊,2006 (3).
  [5]白雪秋.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R],光明日报,2006-7-10.
  [6]闫遂峰,建设现代农业要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南方网,2007-4-1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