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农民增收―环境、现状、难点、出路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
 

农民增收―环境、现状、难点、出路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

发布时间:2019-02-25 03:56:54 影响了:

  摘要:分析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环境、现状和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6条出路。   关键词:农民增收;环境;现状;难点;出路   
  根据专题研究表明,1979-1986年,农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2.55%和39.99%。[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而农民购买能力的提高又必须以增加其收入为前提。从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1号文件”可以看出,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民收入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要把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把农民收入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联系,与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相联系。
  
  1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环境
  
  1.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对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200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8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19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90%。[2]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4.85亿农业劳动者的基本需求和权利,更要关注他们赡养的父母、抚养的子女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解决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
  1.2入世的开放性竞争促生了农业创新环境我国是农产品产量大国,贸易小国。我国谷物、棉花、油菜和肉类约占世界产量的1/4,花生、禽蛋、水产品和烟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0%~40%,而我国谷物的出口比重为3.54%,小麦进口占世界第一,农产品成本平均每年以约10%的速度递增。[3]我国国情决定了“土地密集型”产品(谷物等)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花卉、蔬菜等)比较优势明显。各地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促生了农业创新。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甘肃省临洮县遵循自然、科技、市场“三大规律”,进一步加大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调整力度,全县粮经比由80:20调整为78:22,夏秋比由33:67调整为32:68,粮经草比达72.90:25.40:1.70,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1 200多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520元,较上年净增60元。[4]
  1.4农业科技创新我国李振声院士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系“小偃81”,平均亩产达到565kg, 最高产量617kg,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17%左右,氮肥利用率高。[5]是继水稻育种突破之后,育种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提高粮食的国际竞争地位。
  我国自行研制的节水农业技术―日光温室灌溉的经济型微灌技术产品,使温室微灌系统由目前的600~3 000元/亩降低到350~1 000元/亩。[6]对节水及设施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持水平提高据统计1988~2004年,全国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 212.4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61.40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46.80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40亿亩,并重点扶持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显著提高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8.55亿元,比上年增加8亿元,全国农机补贴达到8亿元。[7]
  
  2农民收入增加的现状
  
  2.1农民收入增加难自1997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 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7年-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1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0%,最低的只增长2.10%,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② 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1997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 09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16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47;2003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 622元,城镇居民为8 500元,差距已扩大为1:3.24;③ 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 268元,但自1998年到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纯农户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因此近几年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当困难,特别是中部地区8个粮食主产省农民人均收入已持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只增长2.73%。
  2.2农民收入的东中西部比较农户的收入结构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跟踪调查系统提供的资料分析,1999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只有47%来源于加工等农村非农产业领域,较全国平均水平54.40%低7.40个百分点,较东部地区66%的水平则低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来源于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农业产业领域的份额达到5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东部地区的水平(表1)。
  
  
  3增加农民收入的难点
  
  3.1农业投入资源严重浪费,种养业成本高收益低我国农业灌溉水的生产效率为生产粮食1 kg/m3 ,自然降水的生产0.60~0.75kg/m3,全国平均水的生产效率仅为0.80 kg/m3 ,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传统的灌溉方式,每亩实际灌水量达到450~500m3 ,连同降水量,超过作物实际需要量的1倍以上。[8]1998年,江苏省一项调查显示,98%的农户没有合理施肥的概念。近年来,这一状况仍未得到改变。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仅为30%~40%,欧盟国家的化肥利用率则高达70%~80%。[9]种养业成本高收益低。2000年6种粮食作物平均亩收入303.40元,平均亩成本241.74元,纯收益为61.66元。生猪养殖平均收入631.83元,平均成本575.16元,纯收益为116.67元。
  3.2生态脆弱,环境问题突出当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面积至少2 000万公顷。从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项目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跟踪调查,最近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土壤汞、镍污染最严重,蔬菜中铅、镉残留较多;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在珠三角各市农田蔬菜里发现了较多的农药残留,有的地方蔬菜硝酸盐超标达70%,硝酸盐可还原为致癌的亚硝酸盐。[10]
  3.3农产品质量差,开发能力弱,消费比重不合理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农产品不合格率达47.50%,我国有关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每年向市场推出的新的食品种类就有1.20~1.50万种。以玉米深加工为例,美国玉米深加工量占玉米加工量的15%~20%,可加工出2 000多种产品;而我国玉米深加工比例不到玉米加工量的9%,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仅为美国的1/20。[11]农业发达国家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在消费比重中已达2:8,而我国达不到8:2;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总产值的1~2倍,而我国仅为农业总产值的15%~20%。[12]
  3.4科技进步缓慢,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急需深化农业科技含量低。“八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含量只有33%,比“六五”期间的35%还要低,远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从作物品种看,目前小麦均是软粒品种,而世界发达国家基本全面推广了硬粒品种;水稻、玉米等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蔬菜、水果的色泽、营养成分含量等指标,都不能与欧美国家比。[13]
  农业部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2004年对全国100个县的监测表明,农技人员减少12%。耕地面积较多的黑龙江、河南等省,每个农技人员平均要为3.90万亩耕地和2.26万农业人口服务。[14]科研力量不足。我国13亿人口,目前约有6万左右的农业科研人员,而美国2亿人口,有2.50万个农业科研人员。
  
  4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
  
  4.1推广高效、低污染、安全、经济、实用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微灌技术、喷灌技术、地面灌溉技术等节水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降低种植业成本。微灌技术比地面灌节水60%,增产20%~30%,比喷灌节水15%~20%。喷灌技术与明渠输水相比,节水30%~50%,粮食作物增产10%~20%,经济作物增产20%~30%,蔬菜增产1~2倍。试验表明,间歇灌比连续沟灌节水38%,省时一半左右,比连续畦灌节水26%。试验表明,膜上灌与常规沟灌比较,玉米节水58%,增产51.80%,瓜菜节水25%以上,增产17%。[1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本增效潜力巨大。粮食产区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提高粮食产品的商品价值。西部干旱地区,积极推广生物固N技术和耕作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
  4.2调整粮经饲结构,加快草产业发展,优化农牧业结构,向生态要效益我国著名草业专家李毓堂认为,西部地区干旱少雨,种草更具适应性。而发展草产业,又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甘肃省酒泉地区种草的农民算了一笔账,种紫花苜蓿,亩产青干草1吨左右、草籽30~40kg,除去成本每亩收入最少在600元以上,比种小麦的效益高几倍。
  “料-经-饲”三元结构是农业生产最合理的种植结构,能降低农业品消耗,节约化肥投入。国家“十大纲要”要求各地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还能有效利用“四旁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草产业可以保持水土流失,减少肥土流失,节约肥料投入,改善生态环境。例如,相同条件下,苜蓿的保水能力比玉米大700倍,保土能力比玉米大300倍。
  4.3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商品,促进农民增收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60万个。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3 000多亿元,销售收入5 900亿元,利税总额709亿元。与1998年相比,平均每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28%,销售收入增长26%。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5 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平均每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900元,比1998年净增100元。[16]
  2004年底,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已有193个县发展了绿色食品或产品通过农业系统的有机食品认证,共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296家,产品582个,其中大多数企业已是当地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有的产品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绿色食品已经建立了“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商标管理”的运行模式,形成了“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路线,以农业系统为主体的全国绿色食品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健全。
  4.4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
  农业劳动力非农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我国推进城市化政策的重点应当从控制城市规模转到充分发挥城市的积聚效益和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上来,要消除农民进城的制度障碍,要给予进城农民以市民待遇。
  4.5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农民文化程度与收入关系见表3。
  
  近年来,西部地区初中生,毕业后就选择外出打工。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产出效益越好。
  因此,剥夺受教育机会来换取眼前发展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
  [2]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发展报告》,1997年卷.
  [3] 《世界贸易组织基础知识教程》,丁立、胡宝钧主编,甘肃省人事厅组编.
  [4] 资料来源:《甘肃日报》.
  [5] 《人民日报》,2005年6月16日,第6版.
  [6] 《人民日报》,2005年3月30日,第1版.
  [7] 《人民日报》,2005年6月13日,第14版.
  [8] 《人民日报》,2005年3月28日,第14版.
  [9]、[10] 《人民日报》,2005年4月6日,第6版.
  [11]、[16]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小建,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2002.
  [12] 资料来源:郑州新闻网.
  [13] 《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管理》,朱秀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4] 《人民日报》,2005年3月28日,第6版.
  [15]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农灌所科技开发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