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初探|课堂教学十意识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初探|课堂教学十意识

发布时间:2019-02-28 03:46:19 影响了:

  摘 要 生物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课时相对较少,学生不够重视,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思考。本文就如何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大胆地运用生物课本剧、单元知识竞赛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逐步确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角色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阐述了自己的一点做法与心得。
  关键词 生物课堂 角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物教学课程计划中要求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所以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情感的诱发,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确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交流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种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共同协作的活动,包含着情感的交流,知识信息是以心理信息为支撑而进行交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良好条件,是成功的教学不可缺少的决定因素,而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与挚爱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实际入手,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以自己振奋、愉快的情感调动、感染和调节学生的情感,善于发现、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情感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让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样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能化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学好生物奠定基础。
  2 创设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生物课堂的学习能力
  课堂过程应是学生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应是学生获取知识、生成能力的活动。因此,笔者就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的探索:
  (1)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化的重新组台,进而创造出新的具有艺木感染力形象的心理过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用讲故事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植物的输导组织和蒸腾作用内容之后,让学生编写这样的故事:“水的旅行”。假如你是土壤溶液中的一滴水,请说一说你经过植物的根毛,最终到达大气中的旅行过程。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疏理,展开想象的翅膀,最后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文章。通过这种说一说的教学形式,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训练,生物知识也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得以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准确地传情达意的能力。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来准确理解和表达当堂知识的构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通过朗诵、小品、课本剧等,生动地反映生物之间的联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选择那些典型材料,选择主要的角色,指导学生排练,尽量使全部的学生都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其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例如,学习过《免疫》一节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品《病菌的人体攻略》。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免疫器官,另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细菌、病毒,表演中各“病菌”挑战人体免疫的一道道防线,在表演过程中说明各自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各免疫器官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恰如其分、惟妙惟肖的表演形式,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准确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把握表达内容的内涵,提高分析、再造能力。剧本的内容是死的,参与的形式和程度却是各有不同,在准确把握剧本的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深挖、再加工,才能使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得到升华。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在加工,必定使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理解的更加深入。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活动,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明辩是非,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分析、再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动画:一是生物变异后更加适应环境,生命力更强;另一组是生物变异后出现不良的反应,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到底是变异好,还是不好。把学生分成两组,一方坚持“变异好”的观点,另一方坚持“变异不好”的观点,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这种辩论的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分析和再造,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3 渲染情绪,让学生逐步确立课堂主体角色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立让学生当“主角”的意识,同时也要主动培养学生自己的课堂主体角色意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关注学生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使师生都沉浸在教学活动的乐趣之中。
  (1)教师恰如其分的“沉默”。在教学过程中,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沉默给学生提供了安静的思考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巡视,观察学生体态语言、学生思考过程中所写的关键词语和所画草图等,适时的点评,适时提出子级问题,并提供与子级问题相应的思考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探索。
  (2)教师示范性的“换位”。在课堂上,教师尝试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等,同时也要在组织学生学习内容时,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模仿教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路、结论等。
  (3)学生孜孜不倦的“追问”。要鼓励学生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意识,为了促成问题的解决,就自然有了创新的意识。
  (4)学生不厌其烦的“回望”。在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结阶段,都尝试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把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协调一致,以求实现构建自己知识体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