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互联网搅乱手机江湖] 江湖黑话大全 道上必备
 

[互联网搅乱手机江湖] 江湖黑话大全 道上必备

发布时间:2019-03-01 03:58:53 影响了:

     近5亿手机用户和5000多万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使得人们对中国手机互联网这座富矿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想像力。在苹果和Google揭竿而起,攻入手机领域; 手机老大诺基亚全面向互联网转型时,全球手机互联网市场“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那么在中国,手机互联网的江湖纷争是否已经兴起?本土企业能够经受住跨国公司的市场空袭吗?
  2008年1月7日,雅虎美国某高层突然对外透露,雅虎公司将开发能够在不同手机平台上运行的手机互联网服务版本――Yahoo Mobile Widgets,允许用户在运行苹果、微软、Google、Symbian等软件平台的手机上显示他们喜欢的互联网站点,MTV、MySpace、eBay等都可以开发在雅虎服务上运行的插件(widget)。这个计划将使大部分互联网网站被全球近30亿手机用户访问、浏览。
  在此之前,苹果已在2007年底的新产品iPhone手机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尝试。当乔布斯拿着3.5英寸、320x480分辨率、1600万TFT色素的iPhone屏幕向世人演示时,安装有“Safari”浏览器的iPhone就可以通过Wi-fi网络,浏览以前只有电脑才能够登录的以WWW开头的互联网网页。
  这一片手机互联网的处女地,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想占领,却都未曾成功涉足。苹果iPhone的独辟蹊径令世人震惊,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迅速为iPhone量身定制了许多特色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并且“暗渡陈仓”,设计和研制自己的Google手机(暂定名为Gphone)和操作系统(暂定名为Android)。
  在苹果和Google揭竿而起之后,传统手机厂商老大诺基亚迅速宣布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全面进军手机互联网市场,全球形势呈现出“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态势。那么在中国,手机互联网的江湖纷争是否已经兴起?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利益博弈会不会是又一场“三国演义”?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土企业是否能够经受住跨国公司的市场空袭呢?
  单干还是搭帮?
  毋庸置疑,中国是手机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市场之一。4亿多手机用户每天收发1毛钱的短信,电信运营商“一天赚一亿”; 1.37亿互联网用户每人每天QQ一下、搜索一下,就能成就腾讯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大家心里都明白,谁能抢占未来市场的一角,谁就能独霸江湖一方。
  这场群雄逐鹿的博弈究竟会是怎样个玩法?
  虽然WAP上网与ADSL上网的体验差别很大,但是在中国,WAP上网开创的应该是手机互联网的先河。自2005年5月17日起,中国移动“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台新政策整顿国内WAP上网业务,大部分WAP站点尚未抵抗就被“挑于马下”,迫于生计只得服从“招安”,而新浪、搜狐、腾讯等综合性互联网网站建立起来的手机门户则穿了中国移动给的“小鞋”,驻足不前。在这个阶段,电信网络运营商一直占据了无线业务价值链“主导权”地位。
  此后,中国移动借“移动梦网”平台大举介入应用服务,开始遏制QQ和MSN等移动聊天工具。同时,中国移动入股凤凰卫视,期望主导今后互联网内容信息的来源,被业内描述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手机媒体帝国梦想”。
  “网络运营商不能大包大揽什么都做,中国移动最擅长的是做通道和网络平台。”国内电信行业专家项立刚委婉地批评了中国移动一统天下的“野心”,因为中国市场的用户基础比较庞大,许多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流程化管理,价值链必须分出CP、SP和运营商等多个环节才能达到用户端。而在今后的手机互联网价值链中,还将多出一个上游的手机厂商。
  可以确定的是,具备近10亿用户基数的手机互联网市场不可能由某一方统揽或单干,中国移动再“财大”也不会去生产手机,苹果再“气粗”也无法自己架电信网络。
  所以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只能搭帮结伙一起干,谁单干谁就要被打败。其实在三国时期也是一样,东吴孙权雄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也不得不“联刘抗曹”,而曹操带兵80万会战赤壁,结果仍然大败而归。而在未来可预见的手机互联网联盟中,必然会形成“带头大哥”,也必然有人想争夺“带头大哥”的位子。
  
  谁是“带头大哥”?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苹果iPhone率先进军手机互联网这一步棋,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其全球市场霸主的地位。加上乔布斯一贯的强势作风,与其在数字娱乐方面的成就,即使是Google、eBay、雅虎等互联网巨头也不得不折服,并赶紧为iPhone定制各种Web客户端应用。
  苹果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手机互联网的“带头大哥”,而中国市场的“带头大哥”可能是谁呢?
  国内的手机厂商没有希望。这一点可以从目前国内手机厂商的生存现状做出预测和判断,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国外品牌手机早在2004年就基本上占领了中国手机市场,本土的波导、TCL、夏新等品牌基本上“举旗投降”,联想和多普达只得在非主流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在如何生存和盈利的重压之下,国内的手机厂商完全丧失了对新技术和新机遇掌舵的能力,对于即将兴起的手机互联网市场更是显得“心无余”且“力不足”。
  国内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没有实力成为“带头大哥”。综合新闻门户新浪和搜狐,在经历互联网泡沫和无线业务受挫之后“元气大伤”,2005年后开始制定的手机互联网战略仅限于做WAP门户; 网游大佬网易和盛大忙于应对征途和九城的“领土蚕食”,弱化了对新市场的投资和开发; 腾讯和百度都期望整合手机与互联网的应用,却苦于无法跨越“行业壁垒”。所以,国内互联网短期内不会出现类似Google这样的“猛将奇才”,既能设计手机终端,又能开发操作系统,还能提供各种手机互联网在线服务。
  国内的网络运营商似乎也不够资格。要使手机互联网完整地运行,国内的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网络必须无缝整合,并且提供类似3G时代的“超宽带”网络运营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这4家网络运营商目前都不具备同时提供电信网和互联网运营的能力,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授权某一个网络运营商“独揽大权”。其中综合实力最强大的中国移动近两年锐意进军农村市场,对手机互联网市场的投入尚不足以担此重任。
  因此,在手机互联网江湖中,没有谁能拿出力压群雄的独门绝技,而代表不同派别的单个厂商、公司和运营商可能私下结盟。这种复杂的利益博弈在国外已经出现,例如苹果的iPhone在应用开发方面与Google结盟,在网络运营方面与AT&T结盟; 而Google同时与摩托罗拉、高通、HTC结盟一起合作开发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操作系统,网络运营商选择的却是T-mobile。
  在这一形势下,竞争与合作就演化成了更高层次的“竞合关系”,而在充满纷争和博弈的网络江湖中,其实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苹果或Google会赢吗?
  既然苹果借助iPhone打开了一条通往手机互联网的通道,并且在终端、网络和服务方面聚集了一支强大的“外来军团”,那么是否意味着,苹果将会凭借先发优势统一群雄割据的手机互联网江湖呢?
  在中国市场,苹果的希望近期可能会落空,因为短期内众人翘首以盼的iPhone不能进入国内市场。据1月14日中国移动香港发言人证实,中国移动公司与苹果公司关于引入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iPhone的商谈搁浅。消息灵通人士透露,iPhone无缘中国市场的原因是中间移动无法接受苹果提出的高达20%~30%的分成比例。
  “苹果的态度是想成为价值链的控制者,苹果认为其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不仅卖手机,还卖方案,集成了内容、互联网应用,所以运营商理所当然地应将收入拿出来与苹果分成。”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苹果此举是强行介入手机互联网的价值链,而在此之前,手机厂商在用户购买产品之后就与增值业务毫无关系了。
  当然商业谈判并不能阻止“外来军团”的战车,iPhone进入中国市场是迟早之事,但这给苹果的竞争对手争取了宝贵时间,例如Google可能在2008年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甚至在手机互联网的功能和体验方面都会强于iPhone。
  那么,互联网搜索“霸主”Google能否有机会成为手机互联网的最终赢家呢?
  2007年11月,Google对外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开发联盟和30多家合作伙伴,其中芯片厂商高通的产品线遍及CDMA 2000和WCDMA以及更远的4G技术; 手机代工厂商HTC曾经为微软生产Smartphone终端; 网络运营商包括知名的T-mobile和中国移动; 最令人惊讶的是手机厂商,包括已经退出了诺基亚、索爱主导的Symbian联盟,自己在Linux智能手机上下足了功夫的摩托罗拉。
  为了避免与手机厂商直接竞争、进入自己不擅长的终端设计和生产领域,或者为了避免因与网络运营商分成问题阻碍其进入各国市场,Google很可能把“Gphone”定义为自己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平台和各种互联网在线应用服务的“套餐打包”。同时Google最注重的是为用户更容易地获取数字信息,所以Google通过软件服务收费的可能性大于销售手机终端获取硬件利润。
  由于苹果的iPhone更多服务于“窄众”,特指那些喜欢尝试新技术、新产品的标新立异者,而Google的服务目标是“大众”,泛指全球范围内普通的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人群。假如“Gphone=Android+在线服务”成立,Google在今后手机互联网的博弈中显然会胜于苹果。
  手机厂商需不需要转型?
  在苹果、Google等公司纷纷进军手机互联网不久,2007年12月11日,手机传统厂商中的“大哥大”诺基亚突然宣布转型成为“互联网公司”。从一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传统通信手机公司,向以增值和服务为主的全新互联网公司转型,诺基亚这种主动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勇气吸引了业界的关注。但这给业界带来一个疑问: 手机厂商需要向互联网转型吗?
  从发展趋势看,以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综观全球市场,手机互联网相关的终端、应用和服务都是较新较早的,所以价值链中谁先进来占好坑,谁就能成为最终获益者。从这一点看,手机厂商向互联网转型是明智之举。
  但是,细看中国市场则可以做出推测,手机互联网的概念在近两年都不会火起来,原因包括多个方面: 手机厂商的终端在现有价格成本限制下不能达到使用规格、网络运营商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整合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提供应用开发和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目前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等等。从这一点看,手机厂商向互联网转型必然有一个培育期。
  而究其自身原因,除了诺基亚之外的手机厂商都饱受业务低迷或下滑的困境。手机厂商单纯依靠硬件数量的增长,已不符合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利润的来源一定是增值服务,这时候手机厂商转型是应该的。
  当然,不管是诺基亚还是其他手机厂商,他们转型之后都不会是我们狭义概念上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果手机厂商都转型成互联网公司,那还要Google、MSN、eBay做什么?手机厂商开设的互联网门户、提供的上传下载浏览和交易服务,与Google、MSN、eBay必然还是有差距的。因为手机厂商具备的是终端平台优势和渠道销售优势,增值服务应该是价值链中CP和SP的强项。
  手机厂商向互联网转型,说白了就是与价值链下游角色竞争,是一种试图缩短价值链、获取高附加值的手段,存在着“不成功便成仁”的风险。今天的合作伙伴极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竞争对手,他们有可能投入其他手机厂商的怀抱。所以,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并不适合所有手机厂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