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山西:煤及煤之外的话题] 山西煤
 

[山西:煤及煤之外的话题] 山西煤

发布时间:2019-03-18 04:23:38 影响了:

     还没等进入山西,只是在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处,就看到了来来往往许多的运煤卡车,路边、村口也随处可见一堆堆小山一样的煤,不由得想起儿时家里取暖、做饭用的煤都来自山西,工厂里的锅炉、铁道上奔驰的火车烧得也都是山西煤。记得那时候城市里有不少家煤店,其实是一个堆煤的大货场,每个煤堆上都插着一个木牌,写着产地和品号,它们大多出自大同、阳泉和晋中等地。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煤炭大省,山西煤炭储量占到了全国的27%,煤炭对于山西不仅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近代,山西煤炭生产能力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为当地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全省国土面积的近40%含煤,全省118个县中有94个县有煤,91个县建有煤矿。山西不仅煤炭储量大、开采面广,而且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
  
  浮在煤海上
  
  在我们这样一个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度里,山西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当能够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然而到山西走上一圈才会发现,煤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尽如人意。采访途中,当地的一些同志告诉我,由于开采技术较为落后,煤炭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被浪费掉了。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山西一些大型煤矿的回收率大致可达40%,这个比率本来就不算高,而小煤窑竟然只能达到其一半,即20%左右。
  记者以前采访过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的陕西神朔大柳塔煤矿,其先进的技术装备及生产能力、开采回收率,都是山西煤矿难以比拟的。
  1999年至今,山西省政府每年要关闭数以千计的小煤窑(称为“乡镇煤矿”或“民营煤矿”),而目前尚存的此类矿井仍有4000多处。如此众多的煤矿在山西遍地掏洞,可以说对当地煤炭资源的攫取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小煤窑的生产能力虽然较低,但每年出产几万到几十万吨仍不成问题。近年来,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大涨,由煤产生出来的社会财富必然随之大增。这对曾经滑落至低估的山西经济来说固然是利好消息,然而人们并没有看到它所带来的明显变化,人们不禁要问,财富都流到哪些地方去了?日前,国内报刊一篇《山西煤炭富豪外迁调查,每年百亿资金流向京津沪》的文章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文中讲到,大批山西的小煤矿主携巨额资金到上述三地购买高级住宅,对山西本地的房地产市场却不屑一顾。在大同,价钱已低得可怜的房产仍少人问津,一些矿主在当地宁肯住旅馆也不买房,为的是一有“事情”甩手就跑。
  浮在煤海上的山西拥有无尽财富,然而它却显得很穷;山西有钱的人很多,却不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出些许之力。看看那些早年间“晋商”们尚能留传下来的豪宅大院,人们不仅会对现今山西富人们的道德意识深感悲哀。
  类似情况记者在江西景德镇也曾遇到过,究其因,在于当地政府对税收的收取力度和收取方式有所欠缺。税收不上来,财政就要吃紧;财政吃紧,就没钱搞建设;不搞建设,环境就不能得到改善甚至持续恶化;而恶化的环境就更加留不住人也留不住财富,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
  
  有煤但不只依靠煤
  
  煤炭即财富,这点对山西来讲不是不必多说,而是说得太多了。比如面对清泉没有人会忍得干渴一样,丰富的煤炭资源对山西经济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视而不见显然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以及如何权衡各种厉害关系。
  从目前来看,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山西经济复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相反,无序开采和过度开采却对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了许多问题。除上面说到的资金外流及贡献度偏小之外,时常爆发的煤矿安全事故给政府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而明显拉大的贫富差距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能得到的必争取得到,能采掘的就要尽力采掘,“有钱不赚是傻子”,市场经济已然教会了我们这些看似正确的道理,但其背后却可能隐藏着道德的丧失。
  对于山西经济来说,国营、集体煤矿和一些股份制大型煤矿对经济的贡献依然十分明显,如大同、阳泉,煤炭生产是其经济的支柱,养活着当地千百万的人民,因此生产能力的提高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有着广泛的积极意义。然而这里也存在着的一个问题是,煤炭产业一支独秀,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从长远来看将会造成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几年前煤炭市场需求及价格下降,导致山西经济一蹶不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记者日前在网上看到山西一位作者几年前写的《世纪末的山西》一文,其间罗列出山西经济以至山西社会的种种“世相”,读来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令人可喜的是,山西各级政府已经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拓展产业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用山西省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翟发法的话说就是:“跳出煤炭看世界,眼光瞄准高科技”。
  山西有一个在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经济结构调整网”,由省政府下设的“经济结构调整领导组办公室”主办,显示出当地政府对这个“百年大计”问题的高度重视。
  
  穿越煤海的眺望
  
  一煤独大,使得人们往往片面的认识和看待山西,实际上山西经济如全国其他省区一样,本身是一个产业配置较为齐全的复合体,只是煤炭的比重过高一些而已。这点就如同山西饮食以面食著称一样,其实并非山西人只吃面不吃菜,而是面食的花样太多,菜品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山西是钢铁大省和电力大省,这点与煤炭有关,因此人们很容易想到。而如果说山西也是一个电子工业发达的省份,相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翟发法主任告诉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山西一家名为“山亿”(读音如此,未必准确)的工厂就与香港某企业合作生产计算机;80年代,山西出产了国内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国内第一条光纤也出自山西的侯马。
  更早追溯到60年代,在国家“三线”建设中有大批军工企业迁移至山西,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人才,至今山西仍是国家主要的军工生产基地之一。
  除此之外,山西拥有驰名国际的杏花村、竹叶青等名酒品牌,酿酒业一度成为山西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杏花村酒厂更是山西的纳税第一大户。
  上述这些基本都已经是“昔日的辉煌”了,其中并不完全是因为产业结构畸形所致,市场环境的改变应该是更直接的原因。
  原有的产业经济优势既已丧失,就需要从新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思路,对此,翟发法主任着重谈到了IT和软件产业。相比国内发达省份,山西的IT和软件产业可以说非常薄弱,至今全省没有软件园,也没有一家知名度较高的大型软件企业。翟发法说,省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设想以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扶持几家大型软件企业,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听到记者说要在全省选择几个城市采访,翟发发特别提到南部的运城值得去看一看(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去成)。
  “那里没有煤,但有文化。”他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