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研究|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
 

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研究|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03 04:14:26 影响了:

  近年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众多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主题,虽然各大城市都纷纷在低碳产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这些投入并没有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相反,在低碳产业方面盲目投资的不利因素,如产能过剩等频频暴露。不过,也有一些城市如常州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有不少好的闪光点,本文就是通过对常州低碳产业集聚发展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其在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做法,以供借鉴。
  一、常州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举措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全国“第一波”经济大发展,常州成功地进行产业改制,与苏州、无锡等城市一起共同创造了“苏南模式”。 “苏锡常” 曾经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也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核心,但是,在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全国“第二波”经济发展中,与苏州、无锡等同在第一军团的城市相比,常州的经济发展有所减缓。在近年来掀起的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第三波”经济发展浪潮来临之际,常州及时地调整经济与产业发展大方向,采用低碳经济示范园区、转移传统产业等做法,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从目前来看,有一定的效果。
  (一)精心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
  自2009年开始,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低碳经济城市建设,常州作为苏南经济的领头城市之一,当然也把低碳经济城市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过,考虑到常州在我国经济“第二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教训,常州对全国很多低碳产业园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不能在原来具有部分低碳经济性质产业园的基础上简单地加减,实行纯低碳产业园区从无到有,再塑一个低碳功能齐全的产业园区典范,进行一次彻底的低碳园区产业革命,并于2010年成功地找到了低碳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即在2010年6月,被江苏省发改委确认的常州“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江苏省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在这个区域内,重点集聚与发展低碳产业,吸引国内外顶尖的研发机构与低碳科研人才进驻园区,同时,进行配套的低碳社区建设。数据表明,自园区成立几个月以来,已有包括英国零碳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清华大学EPGB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低碳示范区联合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0多家重点科研实体与高端企业入驻。低碳示范区的建设为中外知名企业与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常州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
  (二)以龙头低碳企业为根基带动全面发展
  要想打造以低碳产业集聚为主的城市发展硬实力,龙头低碳企业及其带动效应是关键。常州利用自身在一些低碳产业发展中的前期基础优势,第一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核电装备产业。以光伏产业来说,常州利用天合光能企业的行业优势(2009被评为“最具竞争力境外上市公司”)等为基础,专门成立了以天合光伏产业园与金坛光伏产业园等为龙头,带动了常州100多家光伏生产及配套企业的发展;其中规模以上光伏企业占30%以上。同时常州还利用在35KV及以下高中压变压器生产全国领跑位置,发展核电与风电转化能的低碳或无碳产业的装备制造产业,带动常州几百家变压器生产与配套生产厂家的发展。在光热产业方面,常州有近200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第二是成立专门的低碳产业发展园区,如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有20多家重点科研实体与高端企业入驻,其带动效应将是成倍的增长。第三,在武进区成立功能新材料产业园,其核心企业就有39家,专门从事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工程塑料改性、功能性薄膜、功能性涂料和反光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领域的开发与研究。第四,于2001年成立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环保产业园,以此带动常州400多家相关企业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三)分批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部分高碳等传统产业
  常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产业结构绝大部分为高碳产业。这些能源消耗大,产生二氧化碳多的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城市的发展资金与社会资源,与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第三波”经济发展很不适宜,并对常州城市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起限制作用。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常州早在几年前就进行了对高碳等传统产业的整体布局,主要采用二个布局大方向,一是向沿江等城市边缘地带转移,一是向周边城市转移。在向沿江等城市边缘地带转移过程中,重点是在常州沿江等地设立城市相应的工业园区,集中批量性地转移如精细化工产业、印染产业、冶炼产业、水泥产业等这些污染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传统工业,并在这些地区集中进行碳排放与污染的治理。在向周边等城市转移中,常州将部分传统产业整体地向盐城、宜兴等地转移。以盐城为例,早在2002年,常州就一次性地对盐城进行化工、纺织、机械等梯度产业投资8.67亿元。到2009年,完成产业项目231个,总投资额为108.9亿元。这些措施都是采用由城市政府作媒介,企业自主转移相结合,探索出共同建设产业集聚园区,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这些方式,常州就有更多的精力发展低碳产业。
  (四)加大低碳产业人才投入力度
  常州低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低碳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在人才引进方面,常州在连续两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提前完成的基础上,于2011年全面启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5年内重点引进并大力支持1000名领军型人才来常州创新创业,由此带动引进100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资金支持上,以100万元为起步,同时3年内免费提供不少于100m2的创业场所和100m2的住所,对属于领军型人才A类的,最高达5000万元的扶持力度。其中,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重点主要集中于风能、太阳能、LED、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低碳发展行业。
  (五)多种手段刺激低碳产业的发展
  常州在低碳产业的发展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政府在低碳产业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除了采用设立产业园区、低碳人才战略等举措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目前常州总共有国外上市企业11家,绝大部分是低碳企业,国内上市企业17家,有一半左右是低碳企业,这样,保证了龙头低碳企业的资本供应。同样,常州在低碳产业进出口关键环节上采用相关部门实行“白+黑”24小时服务等一步到位的做法,促进低碳企业外销低碳产品。在银行融资方面,重点促进银行向低碳企业贷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