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深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深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19-04-03 04:27:34 影响了: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对现有考核体系的缺失进行矫治,在深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创新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昂首迈向新世纪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的确,一个拥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民族、创新国家都需要强大的创新人才储备,而高校正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来引导其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责,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的形势需要,在深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了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积极面对并加以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一.挖掘教学内容,唤醒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知;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从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教学内容方面特别注重教材知识要点的传授,比较偏重于使大学生接受教学大纲规定的、整个社会所公认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解答大学生积极关注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和自身实际问题方面、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十分欠缺和不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比较偏重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太少。这样就留给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少,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理论和生活的关系上,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恩格斯也明确指出: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努力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法律素养,着力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传递知识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唯一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地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努力挖掘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系统的熏陶和锤炼。
  首先,激发和保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勇于尝试和挑战,需要有来源于大学生自身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外部强加的,教师灌输的,而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自然生长、持续发展起来的。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本身必须联系社会的实际,必须切合学生的个体经验,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质疑、批判能力是创新的基本保障。质疑常规,批判俗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会有创新、进步。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创新精神还体现为探索与求实精神。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历史发展始终体现和蕴含着探索与求实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是创新精神的集中概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精髓阐释,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者那种批判、探索、求实、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教师可以突出辩证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大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这样为丰富大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为他们将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交叉性、综合性、边缘性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维方法。也可以突出有关自然、社会、政治、经济、人生、道德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诱发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2]
  二.探索新方法,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或授课内容为中心而设计,忽略了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在学习中所扮演的丰富角色,从制度设计上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如学生所说政治课不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在说教”,再加上某些授课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使学生的兴趣更加缺失。在学习者兴趣缺乏的情境之下,要吸引学生主动走进课堂都很困难,更别说要在学习中让学生去质疑批判,激发学生的创造的热情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这样一种观念: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主体,每个课堂都是创造天地。”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探索培养创造力的新方法,创设培养创造力的民主教学氛围。
  要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授课形式,大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情况及特点,从而选用质疑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应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行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能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甚至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并能各抒已见,回答出多种不同的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部分思政班级中就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另人惊讶。比如,讲述“理想”课题时,学生们推出了“名人理想谈”节目,一个主持人,两个扮演名人(一个科学家,一位演员),一位评论员,主持人和评论员在讲台上,主持人与“名人”通过电话连线交谈。节目从理想谈起,名人讲述理想实现的经历,评论员总结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并告诉大家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的方法。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了发挥学生创造个性的目的。[3]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种参与学习、主动式学习,既有了学习的兴趣又获得了学习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带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哥白尼式的革命,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贯彻课程目标、实施国家课程、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得的过程,而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平等参与、师生充分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如果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忠实执行既定课程取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则是生成和创新取向的。在这种教学取向下,大学生保持和发展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锻炼了质疑和批判的能力,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6.
  [2]欧祝平.傅晓华.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010年第4卷第6 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12 月
  [3]褚凤.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堂教学模式探讨2009 年第11 期(总第321 期)湘潮(下半月)2009 年11 月
  作者简介: 周一叶,女,(1983.6-),湖南湘潭人,本科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