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汉语教学之“可”与“很”共现词语的比较】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之“可”与“很”共现词语的比较】 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7:19 影响了:

  摘 要:汉语教学中表程度时“可”与“很”的共现词语相似,但其用法及语用功能却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从与“了”和“有X”的组配角度对二者进行辨释。  关键词:可;很;程度;了;有
  作为副词,“可”有多种意义,尤其是表各种语气时有丰富的次范畴词类归属。有“千万、一定”的意思,如:“你可得来啊!”有“总算、终于”的意思,如:“这下可好啦!”本文只讨论“可”表程度时和“很”的比较。
  一、与“了”的共现情况
  当二者都表示称赞,程度在一般水平之上,可以互换。如“很红”比“红”要红一些,但不是最红。这时“很”字能修饰形容词/心理状态动词/能愿动词等。如:
  (1)鱼生活在淡水湖沼中,个体不大,外表很漂亮。
  “可”表示称赞,强调程度高时,需要重读,常用于感叹句中。“可”修饰的中心语后面通常带上语气词“了、啦”。
  “了”字是表示陈述的句末语气词,“可”“很”都可以进入“……A了”这个句法格式,也就是说“可A”和“很A”后都可以加“了”。“可A”加“了”之后,语义内容基本不变,语用方面起到了增加语气含义的作用,如:
  (2)这一下咱可舒心,一石八斗粮食不争什么,张裕民可不能再说什么中农中农啦吧?
  (3)有了顶戴,我这位首长马上就刚正不阿,大义灭亲,可来劲了!
  加“了”之后语气上多了一种含义,一种是增加原有语气,“了”作为补语,起到了补充修饰叙述性语句的作用,使说话人的语气更加平和。另一种则是语义刚刚相反,起到了反语的修辞效果。有一种或调侃或羡慕嫉妒恨或蔑视、鄙视之味。如:
  (4)谁能抵制了啊,都可能耐了。
  (5)她说:“我当时是有一点紧张,但这很正常。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加“了”之前表示程度比一般高,只是单纯的表积极意义的称赞,没有言外之意。加“了”之后,语用上多了一层预设,(5)的预设是她对当时的表现不被看好。有“了”的句中,还会有“已经”“就”以期达到前后句子平衡。二者在总体上都有满意的语义特点。
  二、与“有X”的组配
  (一)很有+N
  何子章(2010)还认为在“很有+N”结构中,这种名词不仅是抽象名词,还要表示人和事物的自身特点,如人的精神面貌、个人素质或者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等。所以,我们认为在“很+有……”结构中,当“有”后面是表抽象意义的词语时,往往是名词。“有”与后面词语结合,然后受“很”修饰,语义上则使其有了形容词性的语义特点。“有”本身表示某种属性的存在,有了程度副词“很”之后,对主语进一步修饰,如:
  (6)甲:这个女记者很有女人味。/猎豹的生活很有规律。
  乙:他很高兴。/他到外地去的日子很短。
  在乙组例子中,这些词修饰主语表示主语所具备的属性,诸如状态、事物(日子)等,而甲组中多了“有”字,一样是形容词性,一样是修饰主语的性质或属性状态,但是很明显,甲组中的修饰属性更强,更深一些,“很有女人味”说明女人味浓,“很有规律”说明规律很强。
  (二)很有+VP
  “很”修饰动词词组时表示语气的加强,此时多半带有数量词,如:
  (7)阿隆索的手突然很有力地一摆,这是古巴芭蕾感情爆发的力度和速度。
  此时,“很”可以用在“有”之前,构成“很有+VP”结构,但此时“有”字之后不是抽象意义的词,而是词组,而且“有”后面的词组不构成描写语。
  “可有”结构一般在北方方言作品及口语中出现较多,语义上有“特别、非常”的意思。
  (8)你穿这件衣服可有范。
  有时候“可”后面还会添加程度词“真”来加强感叹程度。
  (三)“A得很”结构
  “很”还可以借助“得”字构成“A得很”结构,语势更重,表达的程度更高。如:
  (9)有一次天很热,下午太阳晒得很,有个妇女群众演员口渴想要喝水。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很”是借“得”字附着到形容词或心理状态词后作补语。我们从例子中发现“晒得很”中的“很”也可以附在动词、动宾短语之后。
  而“可”作为程度副词时,很难有“很”的这种性质,如上所说,它是“很”独有的性质。
  三、结论
  现代汉语副词“可”表程度时,有重读和不重读之分:重读时,强调程度高,略带夸张意味,后面往往带上语气词“了、啦”。不重读时,表称赞,修饰的中心语多是形容词,如:
  (10)可宝贵的纪念品!请军长原谅我,军长老亲自去督战,是不是过于猛呢?
  或与副词“真”连用,如:
  (11)“老许,你们家的许晓晴长得可真俊,长大后可以去当电影演员了!”
  “可”作为程度副词时的用法相对于“很”较之有限,其语气副词的用法更多。因为其使用范围仅限于北方方言中,在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较少。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吕叔湘.语文札记[J].中国语文,1965,(05).
  [3]何子章.“很+有+名词”及相关句式结构与语义分析[J].襄樊学院学
  报,2010,(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