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全国优秀教师感人事迹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优秀教师感人事迹 [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9-06-18 08:54:44 影响了:
文章摘要:成振莲,女,40岁,山西省吕梁地市聋哑职业学校小教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吕梁地区优秀班主任”、“吕梁地区教学能手”、“吕梁地区教师职业道德标兵”、“吕梁地区骨干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中国网

成振莲,女,40岁,山西省吕梁地市聋哑职业学校小教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吕梁地区优秀班主任”、“吕梁地区教学能手”、“吕梁地区教师职业道德标兵”、“吕梁地区骨干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山西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和荣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江民特教园丁奖”.

在央视2005年春节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个聋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感染了无数观众,让国人陶醉,让世界震撼,引起轰动效应.与此同时,一个参加该节目的聋哑男孩的名字也开始传遍吕梁大地,他就是从吕梁聋哑职业学校走出的高亭同学.高亭成为不仅是吕梁,也是山西首位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并参加重要节目演出的演员.而培育他成长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就是曾被评为“吕梁地区优秀班主任”、“吕梁地区教学能手”、“吕梁地区教师职业道德标兵”、“吕梁地区骨干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山西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和荣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江民特教园丁奖”的成振莲老师.

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成振莲老师一直工作在特殊教育教学第一线,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以一个教师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照顾每一个残疾孩子,饱尝了做特教教师的酸、甜、苦、辣,牢牢树立起为特殊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深刻领悟到“特教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内涵就是用关心、耐心、细心、悉心、恒心去润泽学生的心田,用奉献来托起这份沉甸甸的重任,用“爱”撑起残疾孩子的一片蓝天.爱,在奉献的细节里付出耳聋学生是属于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听觉障碍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困难,教育他们成人成才,需要聋校教师付出常人难以体会和理解的艰辛.

成振莲老师在这些孩子身上付出了胜似学生母亲的关爱.她刚来聋校时二十出头,自己又是家中最小的唯一女孩,在家也像个孩子的她,自从当上了聋孩子的班主任就完全没有了娇惯的样子.着眼于生活,从小事做起,她教学生们洗衣叠被;带他们到校外活动;带好吃的分给学生;拿自己买的玩具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帮学生们补破了的衣服;经常把自己的衣物带给学生们穿;自己买车票送学生回家;连续几昼夜在医院陪侍生病的学生.每周末,她都记下学生缺少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再利用双休日为学生购买齐全.每当学生拿到这些用品时,都会高兴地对老师说一声“谢谢”.也许聋孩子说不出更甜美的话语,可是一句含混不清的“谢谢”就足以让她感到欣慰.就是在这许许多多的点滴小事中,成老师用一颗爱生、爱岗的强烈责任心、事业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成为残疾学生的母亲、姐姐和朋友,让聋生在学校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获得了心理上的自信,也使每位学生知书达理、明辨是非、遵纪守法.成老师性情沉稳、性格倔强,每做一件事都抱有做到底做好的信心和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靠自己的努力付出去克服和战胜.

自成家以来,她的丈夫一直在外地上班,家离学校又远,但她总是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风里来雨里去,准时走进课堂,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务事耽误学生一节课.她经常在学生们上完晚自习入睡后才离开学校,等她回到家里,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已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多年来,她临危受命,数次承担起差班、乱班班主任的重担.她都以自己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博大爱心迅速扭转混乱局面,使班风班貌呈现出新气象.所带班有的被评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有的被评为省、市“先进班集体”.爱,在敬业的岗位上升华残疾儿童由于缺乏与家庭、社会的交流沟通,普遍存在性格孤僻、猜疑多嫉、情绪低沉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情动人,用情感化,只有达到师生的情感交融,才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

成振莲老师在多年学习、钻研、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聋教育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要积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的理念.为此,她在班级里根据学生情感需求及学习发展实际创设了活动角、语言角、图书角等,创设彼此交融的情景,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而且使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她经常为教师们开出高质量的示范课和新课程标准与特殊教育教学的专题讲座,她的经验得到了重视和推广.她撰写出10余篇论文,其中《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培养学生自学语言能力之管见》等6篇论文获省级奖.她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为每个落后的同学补习功课.她所教班的学生成绩平稳,从未因学习跟不上而出现过流失现象.由于她的教法非常适合聋孩子的学习实际,教学成绩显著突出,多年来她所教的班级都是学校的样板,每有重大活动总有她公开教学的身影,在市、省级的教学观摩比赛活动中为学校赢得荣誉.

2004年,学校把一个基础特差的五年级班交给了她,在接手后,经常义务给同学们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每天要比其他老师多工作两个多小时,同时也牺牲了许许多多的休息日.高强度的工作,对她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连续几个学期她都有咽炎发作,经常吃药打针.但她没请一天假,一熬到假期就进医院住院休整.一次因为她的“耽搁”,病情加重,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是她却采取了每天中午和晚上两次打吊瓶的方式治疗.结果,本来可以短时间康复的疾病,打了二十余天的吊瓶才治好.正是由于她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这个班的学生明显进步,学习成绩已直逼同年级好班的水平.爱,在悉心的关怀中成长爱与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普通教育离不开爱,特殊儿童的发展更需要爱来浇灌.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高亭同学来自贫困山区,刚进校时,他由于听力障碍,再加上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显得异常无知.要教育好这样的学生,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但性格倔强,勇于挑战的她,毅然挑起了开启高亭蒙昧心灵的重任.为此,她通过书信、电话与家长沟通,认真研究了高亭的致病史,详细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并及时了解他在节假日回到家中的表现,逐渐掌握了其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地教育他.为了改变他孤僻的性格,鼓励他加入了学校舞蹈队.为排练好每个舞蹈,高亭两膝盖磨破了皮,印出了滴滴鲜血,成老师一边为他敷药,一边自己流出了心疼的泪水.面对这一切,高亭同学加倍训练,把对老师的感激融进了自己的奋发有为中.2004年,获得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招生的信息,成老师和律动老师带着高亭来到了中残艺术团.当高亭以出色的演技征服考官,被决定当场留下的时候,成老师异常兴奋,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当着众多考官和演员的面,她禁不住热泪滚滚,泣不成声,令全场人动容.现在,高亭和成老师经常联系,无论国内国外,每到一地,他总要给成老师发一个问候和演出信息.也许,这就是一个聋哑孩子对老师爱的付出的最好回报,成老师为此感到无限幸福和满足.

去年以来,成振莲在承担语文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承担起职教的管理工作.职业教育管理,对成老师是个新挑战.为了抓好这项工作,她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素质”为宗旨,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开展起各种细致入微、学以致用的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增强了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为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做出了新的贡献.伴随着残疾孩子们的成长,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振莲老师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也收获了聋哑孩子和家长们对她的信赖和爱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博得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吕梁乃至全省、全国特教园中的翘楚.但成老师并不满足,她常说:“聋生的健康成长和为每个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是我最大的心愿”.这质朴而充满激情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她作为一个特教工作者的愿望和决心,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成老师一定会在特教园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绽放异彩!

梅胜芳:爱心育人细无声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梅胜芳,女,汉族,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麻川村立新小学一级教师.

1994年9月,一位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毅然来到了太平湖中的一座孤岛上,站在了一个简陋教学点的讲台前,成了一名光荣的山村女教师.风风雨雨十多年,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地献给了淳朴的山里娃,无私地献给了她所忠爱的农村教育事业.

十二年来,梅老师一贯坚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认真钻研业务,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踏实工作,以心育人,成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赞誉.

当初,她是满怀激情,带着纯真、抱负与希望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的.然而,那里的一切并不是她所想象的那么美好,现实与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学条件落后----校舍破旧,天花板和墙壁上霉迹斑斑,门窗破损严重,没有电灯,光线昏暗,几张残缺不全的课桌和几条断腿的板凳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教室的后面还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面对眼前的一切,她真想甩手不干了.可再想,不行,父老乡亲在殷切期望,孩子们求知若渴,几年的学业不能就此荒废.于是她又决心让这关闭多年的学校重新升起鲜艳的国旗,让岛上的孩子能就近回到他们熟悉的课堂.

报名的当天,她带着学生把破旧的教室整理一新,从此她迈出了教学生涯的第一步.这里虽说是一所学校,但其实只有十来个学生,是一个一至三年级复式班级.在这里,她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也是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室里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根教鞭和几本教科书.该开的课程她都开,各科教学她一肩挑,一天七节课她都认真对待,头一天的劳累从不带到课堂上,同学们总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听到她甜美悦耳的教导.为了上好课,她还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制作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的孩子读书都较晚,知识的传授都得从零开始.面对这些孩子她总是充满耐心和爱心,总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一字一句地教他们读书,一声一韵地教他们唱歌,一次一次地循循善诱.在教学工作中,梅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讲课时,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与此同时,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她于2005年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小学教育大专文凭,现正学习小学教育本科教程.她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2005年,她承担的乡级语文新课改示范观摩课,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2006年3月,在全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教学业务上,她肯动脑,勤钻研,代表学校参加的每项活动,她都认真对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如她常说的那样,“做任何事情,不做则罢,要做就要做好.”

在教育管理中,她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时她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从小就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贫困生的教育,她平时就注重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经常通过各种形式与这些学生进行谈心和交流.逐步消除学生固有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细心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激励.梅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她深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己就得做一名品德高尚的老师.

刚入学的小朋友,只有五、六岁,鞋带都不会系,甚至上厕所都不会拉裤子.为了让家长放心,她像保姆一样一边耐心地帮助他们,一边细心地指导他们.学校门前的小操场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有小孩跌倒受伤,她每次都是及时地搀扶起他们,帮助他们擦拭眼角的泪水,鼓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并嘱咐他们走路要小心.这样长期坚持,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在家也能帮家长做些小事了.2000年,班上一名年仅九岁的小男孩因父母离异,家庭生活艰苦,她及时向中心小学汇报了他的家境,连续两年为他免去了书本费和杂费.同时,她个人还及时送去了衣服、文具.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几年来,学生们做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他们有时帮助老人买东西,有时帮助老人提篮子,千方百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村里有一位身染重病的老人,每天疼痛难忍、呻吟不休.

一次,梅老师在与这位老人谈心时,无意间得知了这样一个秘密:老人说,“胜芳呀,我的命真苦,孩子们都在外面,多亏了你那些小家伙,每天放学后,他们都轮流着给我捶背,陪我聊天,帮我做家务,是不是你叫他们来的?”当时,她听了真的好高兴好感动,她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欣慰.近几年来,由于当地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对留守孩子的关心教育显得尤为突出.两名年仅10岁的留守女生,成了梅老师家中的常客,得到了父母般的关爱.三年级翟伊佳同学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爸爸经常外出,只要爸爸不在家,梅老师家便是她临时的家,梅老师便是她的“代理妈妈”.原本有几名由立新到村小就读的高年级学生,往返学校需经过六华里水路.家长每天要划船接送,不仅费时,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2005年9月开始,她主动接收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就近安全入学.

2006年6月中旬的一天,6年级吴沛同学的爷爷不慎溺水,下落始终不明,这对一直由爷爷带吃带睡的吴沛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梅老师多次到吴沛家里,及时给他开导、予以安抚,帮他补课,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升学考试.在这面山背水的地方,哪里都有危险,哪里都有隐患.学生年幼无知,他们会不知轻重地去爬山、去爬树、去下湖、去游泳,这一切让梅老师的心永远也放不下,她时刻注意着,不分课内课外,不管校内校外,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每学期期末,她总要带领学生到村部学校参加期末检测,不管天晴、下雨,她总是一一搀扶着学生上船下船,确保万无一失.

十二年来,她从未落下一天课程,学校也从未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2006年2月,新学期开学之际,她身感不适,为了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她带病坚持工作,直至6月份才不得已住院治疗.有付出必定有收获,每逢教师节她都能收到很多同学的贺卡,当她看到贺卡上歪歪歪扭扭的字迹,她总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在一份师德建设情况调查表中,一位同学发出了肺腑之言:“希望梅老师能得更多的奖,能受更多人的崇拜.希望梅老师不要过度劳累,要注意保重身体”.这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激励.由于她的努力,2001年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先后获得“龙门乡师德标兵”、 “黄山区教育系统好媳妇”、 “黄山区教育系统小学教学新秀”、“黄山区优秀教师”、“黄山市先进教师”、“黄山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荣获黄山区第二届育人演讲赛三等奖、黄山区文艺调演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黄山区小学教师朗读比赛一等奖,她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过区级二等奖和一等奖.

2006年3月,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妇联联合开展的首届“黄山十大女杰”评选活动中,她榜上有名,同时被授予“黄山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面对荣誉她更加谦虚,教书育人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三尺讲台,是我每天工作的地方.”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而今,为了心爱的事业,她把家安在了这偏僻的山村.虽然丈夫没有固定的工作,但正直朴实的性格时常让她感到生活的愉悦与充实,勤劳善良的品质使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黄山市委书记、黄山区委书记等各级领导先后来到立新小学,向梅老师表示慰问.各位领导都被梅老师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感动,当领导们表示可以把梅老师调到城区学校时,她都一一婉言谢绝:“我的工作实在是太平凡了,而组织和领导却给了我很大的关爱,我只有扎根孤岛献身教育,才无愧于组织的关怀、领导的厚爱和父老乡亲的期望.”十二年的磨炼更使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扎根农村奉献教育,与山村的孩子一道带着理想,带着希望、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刘福颖:丹心一片育新蕾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刘福颖,女,汉族,1970年9月出生.天津市北辰区东堤头中学一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劳动模范.

自1993年从天津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 刘福颖同志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天津市北辰区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初中校东堤头中学.当时简陋的校舍,破旧的桌椅,落后的成绩、居高不下的辍学率…让她这个老毕业生感到辛酸.

刘福颖暗下决心:我一定尽自己所能,让母校重铸辉煌,让家乡的孩子们不出家门也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她十三年如一日在边远农村校呕心沥血,辛勤耕耘,舍小家顾大家,奉献着青春热血,收获着幸福快乐,用她那份责任与爱心撑起家乡教育的一片蓝天.

刘福颖同志从教十三年,做了十二年的班主任.“以诚感人,以爱育爱”是她工作的信条,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钻研教法、研究心得、走村串巷进行家访….她每接新的班级都深情地承诺:“也许我不能保证你们每个人都上大学,但我能保证把你们培养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在班主任工作中她非常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眼中,她是严师,事无巨细,带头做起.平时刘福颖总是不声不响地弯腰捡起地上的果皮、废纸,为学校操场拔草她也是第一个脱下鞋,在烈日下带头走进烂泥里.有一个学生在给刘老师的周记中写到:“您虽然不说什么,但您用行动告诉我应该怎样去做”.新生入学后她和学生一起制订《班级公约》,商讨班级管理的策略,建立小组评比制、卫生责任制、班干部轮换制等,让学生既感到有章可循又感到老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以丰富的班级活动凝聚学生,把班集体建成温暖的家.如:为了培养七年级新生劳动观念和合作意识,开展了“我是家长好帮手”的劳动技能竞赛.为了提高八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班内召开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辩论会.为了缓解九年级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开展了“爸爸、妈妈请听我说”的致家长一封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每接一个新班,她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从接班到学生毕业,每一个学生家里她都去过,有的学生家里她甚至去过4、5次,并且坚持做到学生有进步必访、学生家庭出现变故必访、学生在校发生问题必访,每年家访率均达到100%.家访密切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对她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在班内刘老师都要开展师生通信活动,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她用心去答复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她还利用网上聊天的形式疏导孩子们内心的疑问, 她珍视与学生这份情感,因此从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中,学生都能感受到刘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她体会最深的是:“只要你全心全意爱学生,学生也会同样爱你”.刘福颖同志更像是慈母,在班级管理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育人理念,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规范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的人格尊重.刘福颖老师班里来了一个很特别的女同学,她的父亲游手好闲,时常惹事生非,监狱已经是几进几出,在村里谁也不敢惹他.有些老师担心这样家庭的孩子不好管理,因此哪个班主任也不愿意要她,最后刘福颖把她接到了自己的班里.刚入学时,她上课坐不住,经常说话,下课打架骂街,让同学们望而生畏.在刘老师与她的接触中发现,她不仅乐于助人、而且文笔很好,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刘老师主动接近她,诚恳的指出她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对她提出具体的希望和要求.多次进行家访,和家长实现了平等沟通,刘老师又主动给她创造在同学面前展示才华的机会,帮她在同学面前树立威信,用各种方式鼓励她.在刘老师的爱心与真诚的感召下,这个学生彻底改掉了不良习惯,不仅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长,而且还被评为区级优秀学生干部.

有个叫李国成的学生,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给他治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李国成情绪低落,几乎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刘老师多次与他谈心,鼓励他战胜病魔,自强不息,并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刘福颖用自己的行动和真情教育学生们:班级是个家庭,社会是个家庭,人要富于爱心.学生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以各种方式帮助李国成.在他住院治病期间,同学们轮流为他写听课笔记,厚厚的笔记及一封封的慰问信源源不断的寄到他的病床前,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李国成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中看到人活着的意义,他把这种关爱化为学习的动力,虽有两个多月没来上学,但期末成绩名列年级第三.他以中考602.5分的成绩升入了市重点中学,圆了他的上学梦,“活着真好”道出了这位学生的心声.

张东兴同学,母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一天,刘福颖发现这个学生情绪低落,一问才知他的父亲患了晚期胃癌,家里不想让他上学了.看着孩子那无助的眼神,刘福颖的心如刀割一般地难受,于是她和张东兴一起来到了他家,把身上仅有的180元钱掏出来放在床上,对他的父母说:“您安心养病,孩子由我和同学们来照顾”.从此照顾张东兴的任务就落到刘福颖师生的肩上.她们先后为张东兴捐款一千多元,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张东兴在给刘老师的信中说到:“您是我至今为止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您的呵护和帮助使我快乐的渡过了初中生活,我没有感受到因为家庭贫困而带来的一丝烦恼.最让我不能忘的是您说话的语气:严厉的时候像铁钉,让我意识到错误必须改正.温和的时候像流水,让我知道老师是爱我的.我一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和同学们,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人.

2003年元旦,东堤头中学九年级四班的教室里格外热闹,教室的墙壁上挂着市级三好班集体的奖状,此刻这里的联欢会达到高潮:全班同学整齐地站在教室里,他们每人手里都捧着一盏闪光的红烛,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班主任,轻声唱起:“再有半年我们将要离开您,时间这么短,我们怎么舍得您…”歌声里,那个女生班长将一块写着 “老师、导师、恩师”的牌匾送到刘福颖老师的手里,烛光把教室映得通红,此情此景,让刘福颖热泪盈眶.透过泪水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诚挚的面孔,她感到无比欣慰,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是多么的幸福.

刘福颖用爱心为学生们搭起了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同样,她在教育教学领域也闯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带班特色.她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观念,积极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形成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灵活善变的教学方法,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踏实严谨的教学态度等教学特色,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她的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在本区同类校中名列前茅,她的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她还领导参与了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和谐教育实验的子课题研究,2006年4月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她的论文《师生互信创造教育契机》发表在天津教育报上.

刘福颖同志担任了七年的年级组长,经历东堤头中学由弱变强的全过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在工作中始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每一个人,她和她的同事们不断创造着东堤头中学一个又一个奇迹,中考连续五年名列全区榜首,把一所全区倒数校,变成当地远近皆知的一所“名校”.她所带的年级组在2000年、2003年、2004年分别获区级先进年级组的荣誉称号.2004年刘福颖同志又以超出常人的精力,担负起学校的德育主任的重任,同时接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课.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德育工作,从班主任培训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到一节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都留下她开拓创新的思路.她利用公休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用孩子们的歌声和爱心抚慰老人们孤独的心;她还把学生带到改革开放后发生巨大变化的小康村,请村里的老干部讲党的富农政策给家乡带来的种种益处,激发孩子们对党、对家乡的热爱.2005年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不仅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而且被命名为天津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北辰区育人环境特色校.

刘福颖始终牢记陶行知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因此她把:“爱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给每一个孩子创造成才的条件”作为她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教育每一名学生,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这就是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写照.刘福颖先后被评为北辰区十佳教师、北辰区师德标兵、北辰区十佳班主任,区级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刘福颖同志殚精竭虑,给每一个孩子创造着成功的机会,给每个孩子搭建着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她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去严格管理学生,她用爱的心灵去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她用深情的眼神去注视着学生,她用最宽广的胸怀去包容着学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当地老百姓传诵着这样一句佳话,“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教苑苦耕耘,青春放异彩.刘福颖同志以顽强拼搏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工作业绩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她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用青春热血谱写着人生壮丽的诗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