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论方言的价值_浅论高师生职业情感的重要价值与培养策略
 

浅论方言的价值_浅论高师生职业情感的重要价值与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9:05 影响了:

  [摘要]高师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支柱,教育事业的新发展需要高师生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情感。纵观当前高校师范专业教育,重知识技能培训、轻人文情感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直接后果是导致高师生职业情感的缺失。因此,当前的高师教育中应采取合适的策略培养高师生的职业情感。
  [关键词]高师生职业情感培养对策
  [作者简介]梁国建(1956-),男,浙江丽水人,丽水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浙江丽水3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专项资助项目“小学教育专业与地方小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浙教师[2009]202号)和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嵌入式合作教育:地方性院校服务基础教育新尝试”(项目编号:Y2009093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72-02
  具备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高师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只有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和独特的情感,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坚定职业信念,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新进展。纵观当前高校师范专业教育,重知识技能培训、轻人文情感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直接后果是导致高师生职业情感的缺失。因此,当前的高师教育,采取合适的策略培养高师生的职业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生职业情感的内涵
  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是每一个劳动者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完成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高师生的职业情感是指高等院校中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体验与感受,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一)正确的职业意识
  要培养高师生的职业情感,首先需要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职业,只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工作性质、社会意义、职业价值,才能产生深厚的职业情感。教育事业是崇高、神圣的,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中,教育事业都起着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二)良好的职业情趣
  目前教师的收入待遇不高,工作压力也较大,如果教师只有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而不是对教师职业的浓厚兴趣来完成教育工作,那么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必定不能持续。各种社会压力最终会成为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导致职业倦怠。和其他所有社会工作一样,教育工作有着其独特的趣味魅力,最关键的是要有发现这一乐趣的心灵。教师职业工作环境相对单纯,同时校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处在一群求学的学生当中,可以轻松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们能有更多时间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
  (三)高尚的情感素养
  作为一名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师生必须要具备宽厚仁慈、博学多才、坦率真诚、乐观开朗的道德品行,这就需要高师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感。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待遇不高,生活压力在所难免,保持良好的工作心境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在面对情感冲突与危机时,要沉着应付,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排解和消除情感危机,稳定自己的积极情感。
  (四)收放自如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处理情感的能力,它包含识别情绪的能力、融合的能力、沟通交往的能力。情感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情感自我调控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是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人格品质。相比其他职业,教师职业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情感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能够及时感知、正确领悟学生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并对其做出合理的情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高师生职业情感的困境
  教育工作的内在核心是教师职业情感,高师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是他们应该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在全社会流行,高师生教育普遍重在灌输理论,忽视沟通情感;重在发展智能,忽视情感体验,导致当前高校高师生的职业情感现状堪忧。具体表现为如下。
  (一)缺乏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指的是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它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未来发展,而且对学生的未来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更需要有坚实的职业认同。但在当前高校中,大部分高师生对教师这份职业仅有粗浅的感性认识,缺乏深入了解,更谈不上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部分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仅仅是出于一些外在条件的考虑。许多高师生毕业后并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即使走上教师岗位也是迫于专业限制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无奈之举。由此可见,许多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十分淡漠,缺乏教师职业情感。
  (二)高校职业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之下,高师生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平时比较重视各种学科成绩和各类技能证书,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技能证书的考试上,而对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嗤之以鼻。综观当前高校师范专业的教育,很少有高校把师范生的情感教育列入培养目标之中。对高师生的职业情感培养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导致高师生的职业情感得不到健康系统地发展,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无时无刻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全然不同的社会运行机制,讲求效益的最大化,这必然会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斜。社会转型期内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不协调发展又导致了人们追逐利益过程中的种种扭曲。高师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也不是精神至上的圣人,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盛行对高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高师生职业情感的养成策略
  职业情感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来引导。所以,加强高师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是师范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激活教育类课程
  高等院校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中必不可少的是教育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高师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还有利于高师生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理解。学校可以在“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中,通过网络课程、课堂辩论、微格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从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效果;院系可以安排中小学优秀教师或班主任给学生作报告,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感染学生。这些积极的尝试不仅有利于调动高师生的专业积极性,同时还会促使他们更深入地认知和了解教师职业,树立起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意识。
  (二)改革实践教育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师生职业情感的培养,需要理论说教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师范院校可以尝试改革现有教育实习的模式,适当增加教育见习、实习比重;注重实习工作的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将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教师职业的无比热爱内化为持久的职业情感;可以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拓宽选修课的选择空间,开设与基础教育有关的课程以提高高师生的基本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师范生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梳理情感,让他们通过对一项项活动的热爱转变、升华为对教育工作的爱戴和社会责任,从情感上接纳教师工作,使之形成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并将这一追求内化为持久的职业信念。高师生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才能实现从表面认识到真实感受的转化,最终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课外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生应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教学活动,促进其职业情感的养成。
  课外教育活动方式可灵活多变。以小教专业为例,可以建立一个与学校家教中心相对独立的专业小学家教点,打造家教服务专业品牌,提前开展在读生的专业锻炼;建立小学家教网,设点进行专业特色宣传;也可实行校外导师制,每个导师带领并指导的学生数可以在4—6人左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跟从校外导师进行调查研究和听课,应用各门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认识、了解、调查和研究,做好详细、完整、规范的课堂记录,对课堂进行较系统、简洁的教学评价;对教师课后辅导各个环节内容,进行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四)注重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系统性和延续性
  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并非是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培养过程。大学,作为教师职业情感职前培养的最初阶段,同样要注意培养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大一阶段,应当重在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与了解。可以邀请优秀中小学教师或管理者来开办讲座,以他们的经历让高师生了解教师职业;也可以采用座谈会等形式让高师生与中小学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以解答他们对教师职业及教育工作的种种困惑。大二大三阶段,随着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高师生对教师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热爱。一方面,通过各种专业的教育理论课程使高师生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掌握各种教师技能,为他们教师角色的成长正确定向;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短期见习和中期实习,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实际的接触,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大四阶段是高师生社会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在高师生对教师角色已有的直观体会与了解基础上,开展模拟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如上文所述的双导师制、家教等),让他们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师职业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意忠.师范生职业情感再认[J].教育学术月刊,2010(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栏目编辑:桂敏杨璐仪)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