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基于递进式思想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教学特色研究_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基于递进式思想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教学特色研究_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0:35 影响了:

  摘要:为创新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课程集”的概念与递进式教学思想,构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教学框架,探讨了递进式实践教学、递进式课程教学、递进式案例教学的“课程集”教学特色,这种使所学知识不断修正、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递进式;课程集;工程管理;教学特色
  作者简介:谢丹凤(1981-),女,辽宁鞍山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郭树荣(1963-),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山东?淄博?25504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72-02
  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房地产经济、基本建设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等专业合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到今天,工程管理专业逐渐走向正轨,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践环节等方面高校之间还是有所差异。高等教育在全面落实本科优质工程,如何确保教学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挖掘教学特色。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山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递进式”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集”的概念,将“递进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的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特色,希望能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研究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是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交叉的复合性的新型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渐增大,为适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需要,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从1998年的不足80所,发展到现在的310所。尽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适应;开设工程管理的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环节或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技术人员相比,其对工程项目的掌控能力较低。同时,基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对其所学专业知之甚少,对工程实践过程缺少基本的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缺乏全局性的概念。
  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势必导致课程之间的粘连性大,如果仅仅是各门课程之间独立的、拼盘式的授课,没有良好的协调、互补、递进,则不容易把握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存在模糊不懂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也只能是被动接受。鉴于此,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推行了“递进式”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深入挖掘“递进式”的精髓,提出了“课程集”的教学思想,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面进行衔接处理,以期望能够克服拼盘式课程教学的缺陷,发挥“课程集”1+1>2的优势。
  二、“课程集”的涵义与教学思想
  “课程集”概念的提出来源于项目管理的综合集成思想。1990年,钱学森等在系统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以及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之后,一些学者对综合集成思想进行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1]其宗旨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最优化。目前,集成思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较多,用集成思想来指导教学过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在集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递进式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经验,提出了“课程集”的概念,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定义为:为完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结构,将涉及工程管理专业技能的有逻辑关系的课程进行整合而形成的递进式集成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集成、课程教学的集成、案例教学的集成。
  目前与“课程集”相关的概念还有“课程群”、“课程组合”、“系列课程”等,其宗旨也是将相互关联的课程进行整合,但是具体的操作环节没有考虑到“递进式”的教学方式,很少有连续不断地在后续课程中纠正学生在先行课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薄弱环节的做法。而“课程集”强化了递进式教学理念,其教学思想为: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以本专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主线,将相关主干课程进行整合,以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为结合点,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规划,[2]删除交叉课程间的重复,填补课程界面间的空白,体现课程之间的递进关系以及修正关系,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解决先行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断地发现并修正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够达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克服各门课程单独教学的分离性,实现课程集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即1+1>2的优势。
  三、“课程集”的框架构建与教学特色
  1.“课程集”的框架构建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的构建框架起始于递进式课程设计,构建理念来源于综合集成思想,构建特色在于发挥1+1>2的优势,构建核心是整合集成教学计划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资源。当然,并不是将所有课程都纳入“课程集”,而是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进行筛选定位,有针对性地构建“课程集”,主要是:将6门专业核心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纳入“课程集”,发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1+1>2的优势;将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案例纳入课程集,发挥案例教学环节1+1>2的优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集”框架构建图详见图1。
  2.“课程集”的教学特色
  (1)递进式实践教学。递进式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课程设计环节。以往的课程设计是单独进行,互不干涉,这导致各门课程设计的实施有很大的分离性。经过全体教研人员长期的经验积累与探索,提出了递进式课程设计的连贯式教学思路:依托一类工程项目(如住宅、教学楼、旅馆、办公楼等),按照主干课程的开设顺序,依次完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形成了依托一个工程项目的各子课题的设计,前面的课程设计成果是后续课程设计的基础与依据,后续课程设计对前面课程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其实质相当于学生自己设计一套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然后针对该套图纸计算工程的造价,再完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并进行招标投标以及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如此一整套课程设计做下来,相当于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自己的每一步设计成果负责,否则后续工作是无法进行下去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联系与协调。当然,递进式课程设计的安排是跟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有关的,因此,我校提出了递进式课程教学的模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