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0:34 影响了: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因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其思维较为简单,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那么,我们怎样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教学时选题要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中,从例题到习题的内容,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素材。例如:选择班上男女人数情况、学生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统计情况、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情况、学生的年龄、身高统计情况、家庭住址统计情况、受表扬学生人数统计情况等等作为教学题材,还有经济问题中的花钱最少、行程问题等。
  二、教学时语言要儿童化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中,重视对数学词语的教学,根据不同题型、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的数学词语,已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解决应用题时不会审题,只看数据,是学生存在的严重现象。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数学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我认为教师在分析应用题时语言应尽量儿童化,用儿童的眼睛去看待事物,用儿童的语言去表述现象。如:我在教一年级时,有一道应用题是这样的:飞机场有一些飞机,飞走了7架,还剩12架,飞机场原来有几架飞机?学生一看到“飞走了”三个字马上就用减法来做:12-7=5(架)。学生这样做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问题是求什么?”“原来有几架飞机?”“我们如果让飞出去的飞机退回来,恢复原来的样子,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用剩下的加飞走的就等于原来的,应该用加法解决。
  三、分析要到位
  分析应用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未知数之间存在的联系和相依关系。这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和列算式的关键。分析数量关系,其实就是找应用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是教学中的难点。而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数学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
  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叙述题意,就是让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变成自己的话,再复述一遍,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叙述时也可把反叙条件的应用题转化为顺序条件的题目,以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题意。
  2、注重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注重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
  课程标准提出:“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低年级教学中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应用题的教学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花瓶里有12朵红花,7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几朵?”学生读题后,我先让学生自己用学具操作,模拟摆出12朵红花和7朵黄花,然后让学生思考红花12朵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7朵,得出的结果是什么、怎么解答,从而让学生在动手中既掌握了算理,又能很轻松地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量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3、从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入手,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绝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简单应用题的问题是和两个已知条件直接联系和相对应着的,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找到所求的问题;而在复杂应用题中,问题和所需要的直接条件之间是“分离”现象,也可以说一个直接条件被隐藏起来,因此这比解答简单应用题需要较为复杂的分析。为了使学生清晰正确地找到解题思路,消除对复杂应用问题的恐惧,在课堂上我结合学生已掌握的数量关系,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
  四、练习要过关
  1、练习目标要明确
  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引入练习要起桥梁作用;新授后的练习要起巩固作用;拓展练习要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2、练习难度要适中
  在设计练习时,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有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练习的设计应分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同时,习题既要有一定的量,又要避免机械重复和过量的现象。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答案不唯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等)。
  总之,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特别是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诱导和点拨。因此,在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比较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常用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