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0:31 影响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并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历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教师的任何教法都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就针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我以为,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导入环节就事先设下悬念,先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逻辑”时,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住店,每人10元,共缴 了30元。老板又念其三人可怜,只收他们25元,便让小生退回5元给三人去。小生一想;这5元咋给3人分呢?于是退给每人1元后便将所剩2元归为己有。现在问:这样一来住店人每人出了9元,三九二十七再加上小生拿的两元共29元,那1元钱到哪里去啦?”学生顿感茫然。就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从而引入课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取一段后,与另两个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才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进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参与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当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多种多样。通过初步的实践,我个人认为其中如下四种基本能力应当作为我们努力培养和实践的目标。
  1、学会预习
  自我学习的第一步,应从预习开始。学生学会了预习,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学习新知识,自己能领悟的就吸收,不能领悟的便自然存疑。课前,教师要编好导学提纲,提纲内容包括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思考。导学提纲在课前一、二天就应发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读书预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预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与探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听课的关键和难点,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便有矢可的,从而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在具体培养时,一是明确意义,增强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二是分年级提出要求,循序渐进。三是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如怎样做记号、做笔记、如何动手演示课文中的分析或推理等。四是适当点拨,增强预习的兴趣,如预先提出几种假设,让学生预习后验证,或开展一些小组间的小竞赛等。五是检查预习情况,促使形成习惯。一开始时,教师布置预习后,每次均应认真检查预习情况:对认真执行的加以鼓励;对不自觉执行的了解情况后辅之其方法,增强其信心,纠正其行为,督促其逐步形成预习习惯。
  2、学会提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会提问,学生就学会了主动学习的钥匙。但是,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问题可提,还得把握以下几点: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善于提问;⑶因势引导,引导学生思维途径,层层剥离,渐进提问。
  3、学会讨论
  对于有一定深度、涉及教材重点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信息交流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交织成一幅幅闪耀着创造思维的流光溢彩的锦绣。
  4、学会动手
  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相当的直观性。因此,应让学生多动手,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在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写、画、动手制作和解决难题。只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才能有利于获得整体感知。
  三、注重学法引导,使其有“法”可依
  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清醒地看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对当代学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独立地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革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时,可以为学生写好阅读提纲, 并逐步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地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
  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引导学生“想一想”
  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题的优劣,反思各种解题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想象。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寻求与探索知识,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教师首先必须转换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并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发挥教师在教育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媒介”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