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中学语文“圆式”的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论中学语文“圆式”的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4:36 影响了:

  【关键词】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圆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学会善于教学,善于引导。做到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圆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64-02
  记得一医院麻醉医生感叹:“还是你们教师好,教的不好也得过很长时间才能发现,搞不好那时你们都退休了,而我们医生特别是麻醉,药量差一点,立刻就会让人失去生命,我们的一辈子也就完了。”这虽是一句戏言,现在想来却让我很是不安。因此,我不断学习着,努力着,探求着,力求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么多年下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圆式”的教学模式。
  圆的定义是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根据定义,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参与的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从大处这个圆的圆心和圆周我们的做好安排。究竟把谁做圆心呢?对此叶圣陶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叶圣陶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长达76年,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纵观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极其明确,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他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会善于教学,善于引导。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是叶圣陶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孔子就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学习自觉性。他在《论语?述而》篇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认为知识的掌握和道德信念的确定,必须以自觉性为基础。只有当学生有求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观要求和愿望时,教师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或提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不赞成教师将学生当作容器,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把学生看成是有思维能力的机体,教师要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一教学分配的大改变无疑是提高了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应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②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猜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细节上要做到:
  (1)倡导学生提问;(2)鼓励独立思考;(3)课堂结构改革;因为留给学生课堂时间太多,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要求教师必须精选题目,以“少”胜“多”,
  ③调整教学方式(1)审题留给学生;(2)思考留给学生;(3)反思还给学生。
  总之,新的主体的确立,作为主导教师的我们应做到:
  让学生感到你很有激情——用你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
  让学生感到你很风趣——运用语言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听课变成享受;
  让学生感到你很干脆——详略得当,掷地有声、不哆嗦;
  让学生感到你很博学——充分备课,旁征博引;
  让学生感到你很可亲——注意你的授课表情,对着镜子好好练练;
  让学生感到你很可敬——不要用俗气的语言博得学生们的开心。
  以上是第一个圆心的确立,其次是关乎重要的课堂教学,以前我们的教学总是走到哪儿黑就在哪儿歇,而且总是满堂灌,可这
  一考试还是发觉顾此失彼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成了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渐渐地连我们都忘记了语文究竟是什么了。这就促使我们要好好分析、研究原因,从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进行探讨,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语文究竟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语文就是语言。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这是语文的性质。学科教学不搞清该学科的性质,教学将会出现偏差。由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课应当是语言训练课。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切教学安排应以此为中心来画圆。那怎样体现语文的语言交通性呢?
  首先,需要老师的指导和训练。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话和指点之后,接下去要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就是说,教师的指点和讲说必须和学生参与活动共同来完成。“训练”和学生的“练习”不是一个概念,学生练习是指教师(或教材)提出题目,由学生经过反复学习而完成,来掌握某项知识或形成某种技能技巧。叶老在谈及训练时,曾深刻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则首先得要求我们得有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讲中学,学中练,练中做。这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得有耐心,一步步进行。
  (1)感知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生词,初步理解作者表达思路及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2)理解性语言训练。
  (3)运用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是语言训练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会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不仅字面达到理解,而且还要通过分析,概括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解词,析句、段,读懂全篇,理解作者思路,是会迁移到运用性语言训练中来的。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就是指理解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叶老还在进一步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唯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言技巧,叶老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泰;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才能达到叶老说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老师训练必做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其次,在语言训练中我们应注意把语言和思想要一贯训练。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不能理解为语文课仅是孤零零地练习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练习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入学。某种意义上讲教学也是入学,“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超出科学的范中飞吉尔伯特.海特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是勿容置疑的。教师的情感要与教材结合起来,要入境入情,郭沫若先生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而终于情感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那么作家感情愈强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强烈、愈普遍。”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含蓄在字里行间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良好浓烈的情感就象涓涓细流一样会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里,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深层心理,自己V先受感悟和感染,然后才可能“移情”学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定一个中心,我们才能开枝散叶,做到不倾不倒;寻一个立足点,我们才能做倒“自圆其说”,不偏不离。确立好一个圆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主,其余为辅;那样我们才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画上一个美丽的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