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不忘初心 > 企业招聘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企业招聘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21 10:26:30 影响了:

企业招聘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_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十份试卷)-2018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 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 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 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 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 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 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 经济、 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 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 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 年 B.1986 年 C.1987 年 D.1988 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 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 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 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 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 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负责组织、 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 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 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 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 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 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 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 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 《行为主义》 一书中写道: “给 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 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 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 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 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 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 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 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 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 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 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 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 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 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 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 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方法科学 B. 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 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 组织教师进修时, 一般 是( )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 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 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 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 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 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 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 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 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 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 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 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 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 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 与课堂教学相配 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 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 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 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 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 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 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 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 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 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 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 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 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 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 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 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 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 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 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 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 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B.大力发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 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 威所持的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 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 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 论, 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 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 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 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 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 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 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 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 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 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 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 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 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 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 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 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 的认识。 (3) 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 可以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体育。(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 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 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 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 定教育发展状况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 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 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 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 任?(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 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 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 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 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 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 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 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 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 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 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 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 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 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 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 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 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 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 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 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 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 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 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 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 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 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 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 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 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 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 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 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 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 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 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 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 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 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 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 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 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 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 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 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 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 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 性正确地结合起来。(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 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 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 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 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 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 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 和谐教育,它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 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 “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 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 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 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 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 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 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 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 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 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 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 系。

A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 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 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 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 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 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 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 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 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 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 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 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 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 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 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 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 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 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 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 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 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 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 想。(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 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 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 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 A.1911 年 B.1912 年 C.1957 年 D.1958 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 A.1902 年 B.1903 年 C.1912 年 D.1922 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 构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 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 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 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 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 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 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 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 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 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 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 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 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 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 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 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 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 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 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 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 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 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 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 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 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 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 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 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 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 素健康成长, 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 点。

企业招聘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_2018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 6 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 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 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 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 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 年 B.1986 年 C.1987 年 D.1988 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 堂活动 1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 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 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 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 代表 1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 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 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 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 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 部分是(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2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 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 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 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 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 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

企业招聘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_幼儿园教师招聘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教师招聘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放松时,他 会打哈欠。这是(C)。

A.达尔文反射 B.莫罗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C)。

A.0~6 月 B.6~12 月 C.1~3 岁 D.3~6 岁 3.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 种注意的品质是( D)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4.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 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C)。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5.“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A)。

A.深度知觉 B.大小知觉 C.形状知觉 D.方位知觉 6.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D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7.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 )。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的内容零散 C.想象受情绪影响 D.想象具有夸张性 8.0~6 岁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C)。

A.动力性 B.情绪性 C.坚持性 D.情境性 9.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C )。

A.1~2 个月 B.3~4 个月 C.5~6 个月 D.7~8 个月 10.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 规律属于( A)。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 D. 大小规律 11.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D)。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12.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

A.词语概括的出现 B.直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13.城乡幼儿发音正确率差异较显著的时期是( C)。

A.2 岁 B.3 岁 C.3~4 岁 D.4~5 岁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A)。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5.一般不会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是( D)。

A.社会生活环境 B.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C.移情 D.遗传基因 16.以下不属于游戏的认知特性的是( D) 。

A.自我导向 B.心理主动性 C.灵活性 D.内在动机 17.学前儿童颜色(辨色力)在(C )发生的。

A. 生后 1 个月 B. 生后 2 个月 C. 生后 3 个月 D. 生后 4 个月 18.(B )是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 的过程。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9.3 岁左右,幼儿已经能够掌握(B )个词。

A.500 左右 B.800 左右 C.900 左右 D.1000 左右 20.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这种观点是(D)。

A. 成熟势力说 B. 二因素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复演说二、判断说明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没有区别。

( 错) 2.幼儿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与现实相混淆。( 对)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胆汁质的孩子。

( 错) 4.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愉 快与悲伤。( 错) 5.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母亲是否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 错) 三、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28 分) 1.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 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感觉和知觉在 3~6 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2.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答: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 导,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而经 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2)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 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 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也需要记忆。(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 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

4.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1)父母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 攻击性,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

(2)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

(3)强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成功运用攻击性策 略控制同伴,攻击性行为会增加、增强。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 生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共 12 分)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格赛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 顺序有规则、 有次序地进行的。

格赛尔强调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因此,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这种论断源 于大家所熟知的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童在成熟之 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而在未 准备好之前,成人应该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在教育实践中,这一 原则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尤为突出。目前,“教育万能论”的观点盛行,从整体教育目的的制 定,到某一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人们特别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对儿童 的实际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准备状态却考虑不足。过分夸大早期教育在儿童发展中 的作用, 过分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训练以及在某一方面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 最终造 成儿童负担过重而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对此,格赛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好的教育应 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过分超前的教育或过度的潜能开发,对儿童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 一种无效劳动,更有可能是对儿童的“有形的摧残”。五、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小明是个 3 岁零 3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 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 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 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 并为小 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答:(1)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 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

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 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 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C 2.C 3.D 4.C 5.A 6.D 7.A 8.C 9.C 10.A 11.D 12.A 13.C 14.A 15.D 16.D 17.C 18.B 19.D 20.B 二、判断说明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错误。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不 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 艺作品的情节内容。

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 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 游戏的角色、 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2.正确。幼儿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但幼儿有时会把现实与想 象混淆, 如当幼儿听到伙伴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去玩的经历, 对之既羡慕又想象着有多好玩, 就会说,“我妈妈也带我去了。”,这就是幼儿将想象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的表现。

3.错误。抑郁质的孩子感受性很强,情绪抑郁,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应郑重对其采取 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等方面教育措施进行培养。

4. 错误。

林传鼎的研究得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是愉快与不愉快。

5.错误。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不仅是母亲满足其生 理需要,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与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三、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28 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试、教师编制考试、公办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 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网校课程视频汇总、 汇集最全的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88% 教师资格证客户通过率>>>>>>>>>>>>>>>>>>>>>>>>>>> 1.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 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感觉和知觉在 3~6 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2.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 导,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而经 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2)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 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 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也需要记忆。(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 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

4.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1)父母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 攻击性,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

(2)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

(3)强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成功运用攻击性策 略控制同伴,攻击性行为会增加、增强。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 生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共 12 分) 格赛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 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格赛尔强调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因此,成 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这种论断源于 大家所熟知的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童在成熟之 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而在未 准备好之前,成人应该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在教育实践中,这一 原则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尤为突出。目前,“教育万能论”的观点盛行,从整体教育目的的制 定,到某一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人们特别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对儿童 的实际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准备状态却考虑不足。过分夸大早期教育在儿童发展中 的作用, 过分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训练以及在某一方面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 最终造 成儿童负担过重而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对此,格赛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好的教育应 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过分超前的教育或过度的潜能开发,对儿童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 一种无效劳动,更有可能是对儿童的“有形的摧残”。

五、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通过上述案例说明: (1)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 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

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 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 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