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打黑除恶 > 山东外事职责大学是几本
 

山东外事职责大学是几本

发布时间:2019-07-28 04:18:34 影响了:

山东外事职责大学是几本_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阅读

2019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 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 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 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 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 l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 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 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 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 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 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 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 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 l0 倍、20 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 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 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 了世界水平。1983 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 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 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 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 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 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 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 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 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 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 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 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 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 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 至诚。1999 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 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 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 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 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 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 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 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 口,这表达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 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 “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假设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 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答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答:(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表达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 分) 答:(4)谢希德的“诚”表达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答: 【解题思路】C 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 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D 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 者参考”显然出入过大。

【易错点拨】选“最恰当的两项”,不容易,可能考生得 3 分,4 分,1 分容易,得 5 分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最恰当,需要你最后结合原文再三比对,看看那两个更恰当。

【答案】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2)【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解题思路】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 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第二段中有内因外因, 外因是祖国的需要,钢材腐蚀的问题急需解决。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不能坐视不管,同时 青年人需要她这样的科学家来培养,需要有一个榜样。内因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勇于 创新,不顾个人的得失。

【易错点拨】概括不全面,原因总结不到点子上,不能立足原文第二段去总结概括,看 不到分数与答题要点的对应关系,如果 6 分,可能是三点,或四点〔答三点即可得总分值〕。

答题时尽量用序号标明,如①②③。再就是语言表达要连贯,不能出现语病。

【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 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 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3)【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传主的性格特点表达在多个方面,而此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 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 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如最后一段,修改两篇科学小品;第二段 “一直密切 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 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易错点拨】画蛇添足,答非所问,问的是“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而有些同学 答到了其他方面的精神品质,如担任大学校长坐车,与此题关系就不大,再就是概括不全面, 语言组织不到位,表达不够流畅准确。

【答案例如】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节选的这段文字,对传主谢希德从各个角度进行记叙,如在科学上,在担任大学校长位上,有对亲人丈夫的不弃不舍,有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有对事业的忠诚。只要 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选一个角度解读谢希德的“诚”即可。从 一个方面肯定了谢希德的“诚”后,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就行了。【易错点拨】结合文本进行谈理解,谈时不够具体,不够深入,没有深度,分析阐述时 要结合文本中具体的事例,再就是谈理解时,要条理清晰,尽量用①②③这些序号标明,也 利于阅卷得分。同时还要注意琢磨分数与答题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答案例如】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 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 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 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山东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①1942 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 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 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 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

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 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 9 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 年,德国军队 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

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 轰炸机炸毁了。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 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 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 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 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 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那么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 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 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 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 50 吨水里大约只含有 7.5 公斤重水。重 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 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 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 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 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 1 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 3 倍。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 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 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 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 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

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 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 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 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4分〕 【答案】①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②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③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

20.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 【答案】例如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 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

例如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 用来制造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21.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 用。

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

③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 然。

④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

22.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例如一:合适。

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

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

③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

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 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

〔答出两条即可〕 例如二:不合适。 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

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

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 ,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

〔答出两条即可〕 辽宁卷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25 分〕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 年,卡萨米而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 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合,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 17 岁,温馨的 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成大的心理创 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观况。

1886 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 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觉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 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 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那么。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 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那么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

1902 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 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 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 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 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叭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心灵性”和“非 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 公从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 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 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 42 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 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 年 6 月至 1921 年 7 月, 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发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 “正如每一个对自已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写过的并发表的那些东西喜 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 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中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 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 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 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 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表达 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 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 其意义在于在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英复 兴的灿烂文化。但 20 世纪 20 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外残酷的历史情境, 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 义。1923 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积极主义理论的 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 年,克罗齐发表 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 的寓所在 1926 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944 年 4 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

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 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 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1) 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 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B. 克罗齐把艺术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 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C. 本文那么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技术了这位 20 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 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试论结合。

D. 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 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E.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那么,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 艺术的区分界限与真实和虚构。

〔2〕 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 分〕 〔3〕“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的”。

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 分〕 〔4〕 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 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 分〕 12、 (1) 【考点】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A 与 C 可以说是相对项,A 项中“全方位”分析错,本文只是“择取”。E 项原 文第二段第三行“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并非 “着力于表现普遍法那么”。D 项“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有误。

【答案】〔5 分〕答 C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

(2) 【考点】考查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题目中“如何”“理论家”“实践者”“协调统一”是重点词。应先解释清楚二 者各自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二者关系。具体作答时还要关注题干中的“结合全文概述”。

【答案】〔6 分〕克罗齐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把自己的理论思考推到一个高峰,在诸 多理论领域造诣很高,但理论创获并未使他停止追求。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创 办文化刊物《批评》,发起教育改革运动,参与抵抗法西斯等社会活动。在进行社会活动时, 他不断修正完善理论学说,继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的 协调统一。

〔概述理论成就,给 2 分;概述实践活动,给 2 分;解说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 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 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 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3) 【考点】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析】“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与“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两句话说法貌似不同, 实质相同,都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回答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中“结合原文”,并且 是“简析”。

【答案】〔6 分〕克罗齐的拓展不仅强调人获取知识靠后天的学习,而且强调了这种学 习的紧迫性,学习、追求要贯穿生命整个过程,表达了克罗齐勤勉探究、不断自我完善、积 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文中克罗齐从青年开始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珍惜在世时光,提升生命 质量,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对这句话的拓展。〔答出拓展的内涵,给 4 分;结合原文分析, 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4) 【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析】“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是一个传统的话题,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回答时, 如果忽视题目要求中“结合原文”,就容易只谈现实意义,而得不到理想的数。回答探题时 游离文本是大忌。

【答案】〔8 分〕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 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 步历练,更加成熟。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战争,在安 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 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

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 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 分;联系实际,给 2 分。〕 【方法点拨】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中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 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 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广东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 25 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 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 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 ——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 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 世纪 50 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 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 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 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 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 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 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 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 “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 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 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 20 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 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 20 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 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 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 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 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 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 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 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 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当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 良心、主张社会的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着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

学着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 “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 足。〔原载《解放日报》2017 年 9 月 11 日第 17、18 版,有删改〕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5 分〕 【答案】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 要有对学问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 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 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 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 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4 分〕 【答案】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 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此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 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 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是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 如果媒体过分关注,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 分〕 【答案】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 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的,所以“关乎 教师”,而在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都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 教师”。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题的答案有一定 的开放性,作答时也应该紧密结合文章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题 6 分,共 12 分。

22、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 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 75 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 格〕。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 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7 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 3 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 可以电话 168168,8 月 31 日面试,海心大厦 908,不见不散哦。

【例如】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 3 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 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 168168。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 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此题设置为一那么招聘启事,那么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注 意招聘启事的正确写法。招聘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 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 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最好写清楚,以便应聘 者自我衡量。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因为 材料未提供待遇问题,且有字数限制,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 顺序即可。

23、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 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个 字〔含标点符号〕。

【例如】“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 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人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 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比喻和借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 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福建卷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15 题。 蟋蟀之话 夏丏尊 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 是器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我国从来有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器乐不如肉声。其实就音 乐上说,乐器比之我们人的声带,构造要复杂得多,声音的范域也广得多。声带的音色决不 及乐器的富于变化,乐器所能表出的情绪远比声带复杂。萧笛的表哀怨,可以胜过人的悲吟; 鼓和洋琴的表快悦,可以胜过人的欢呼。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带发出的,其 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 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呜声由翅的 鼓动发生。把翅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 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 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 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螽斯①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蠡斯 的鑢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那么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 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 迭。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 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 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 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 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 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时方的存在以后,雄的 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沂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 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

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 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⑦蟋蚌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 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篓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 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投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 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假设虫②差不多和其父 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 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自假设虫变为成虫, 其间须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 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 产卵,度其一生。〔选自《名物采访》,有删改〕 [注]①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②假设立:不完全变态类(渐变志) 昆虫幼体。

13、以下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蟋蟀的鸣声与鸟或蝉的呜声有着本质的不同: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 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B、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镱状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质部相互磨擦,并用前翅间的“发音 镜”这一特殊的音色“机关”发出特殊声音。C、雌雄蟋蟀可以通过角探知对方的存在,雄性蟋蟀可以通过鸣音同雌性蟋蟀反复哀诉, 雌性蟋蟀那么通 过“脚耳”领会其意。D、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不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由卵孵化出来的假设虫和其父母 同形,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呜叫。E、文章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 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考生对实用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解析】A 选项有误,蟋蟀的发声原理与鸟或蝉的发声原理恰恰相反。D 选项根据原文“这 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可知蟋蟀由卵变为成 虫也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

【答案】AD 14、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4 分) 答: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文本描述,蟋蟀的发育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 态的完全两样,即和一般昆虫从发育到死亡的情形一样,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文本最后一 段有简要概述,根据全文相关信息整理成条文即是答案。

【答案】第一阶段:卵孵化成假设虫。第二阶段:假设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阶段: 成虫“恋爱”、交尾。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

15、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6 分〕 答: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本文为说明文,说明 文语言的一般特征是平实、准确,但为了表达形象生动,往往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按此理 解答题,能迅速打开思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 文本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一: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蟋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 性。如,第③段“蟋蟀等秋虫,雄性的呜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 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的原理和构造。再如,第⑥段“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 类原无大异”,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恋爱过程。例如二: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 笫⑤段“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在窗外所赛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一句,运用比喻 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雄蟋蟀发音器官发达、发音富有技巧、所发的声音对雌蟋蟀具有诱惑 力。再如、第⑥段“这时的呜声……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这几句,综合运用比喻、拟 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极端的雌尊雄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 [解析]B 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 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 不同,D 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 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表达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 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 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 “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 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此 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 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 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 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 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 并不“新”。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 ——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表达在成语的区别上,而 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 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

评点: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这样的题考 查的太少,江苏省能有这样的题目出现乃为中学生的大幸,因 为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基。

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 目: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打老远 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作为相遇的你, 你怎么回答呢?你可以笑着说:“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当然这甚 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干什么的 呢?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 分〕 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 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纵容、不能一味地满足,否那么,孩子在 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不明是非甚至会习非成是。

标准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正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所以这道题出得很有现实性、 生活性,这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与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 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 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 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 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 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 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 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 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 那么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 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答案:B [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 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 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 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表达的是涣为人性 格,不能表达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 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 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 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 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 在:C 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 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 加人性一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 分〕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 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 分〕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 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 分〕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 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 苦,顶!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 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 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 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 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 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 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 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 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⑸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评点]此题以高中背诵内容为主,不涉及初中内容,课外一句两空,而又是《〈论语〉〈孟子〉 选读》上的,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兴趣。而且命题不刁钻,不拐弯抹角 地默写,不难倒学生,这是一种命题心态,好!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 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 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 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 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 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 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 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 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 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 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 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 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 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 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 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 —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 分〕 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那么。

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分析略〕 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 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 格。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 分〕 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 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 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 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作品表达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 分〕 答案:①表达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 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 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 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 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1 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 特点,12 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13 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14 题要揣摩 写作主题。

[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 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也赞一个! 但是不能单以命题人的理解而否定了他人有道理的见解!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笑的价值[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 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 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 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 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 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 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那么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 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 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 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 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 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那么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 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 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 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 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 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 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 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 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 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 分〕 答案:笑可化解惊惧与恐怖从而与动物区别开;笑可表达人的才智和反映人们身上的瑕疵和 怪癖〔或本来面目〕;笑可帮助人类保持平衡感和现实感以及看事会成比例。

标准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 目。

[解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进 行筛选,考生应该能完全答出来,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 —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 答案: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 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 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 用。

标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 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评点]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本段的层次不甚明显,而且还是选自外国的作家作品,他 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多少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用来考查层次,是有些不妥的。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 分〕 答案: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 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

标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 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

[评点]这道题设为 6 分,总觉有答不全的感觉,这说明人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语文的答案不 应该唯一,更不能以命题人的单方面理解来代替人们的理解。上面的小说也是这种情况。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 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 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命题解析] 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与以往相比,而过渡到关系命题上,这似乎也是在创新改变以往的形 式。既然是关系性命题,就得从其关系入手写作,而不能只写其关系中的一方,否那么就视 为偏题了,因为这个“忧”与“爱”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性。

二者的联系是:“爱”是“忧”的前提,“忧”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 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爱了,便有忧,忧了,便含爱。

适用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深度挖掘:世上有忧的,但不能爱的;世上有爱的,但不允许忧的;世上更有为不能爱而忧 的,亦有为不能忧而爱的;世上还有为不能忧而忧的,为不能爱而爱的;…… [评点]作文题开放度很大,让学生有话好写,也有立意可定,也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是不错的命题。[整卷评点] 江苏省的语文试题有以下特点: ①前易后难,呈梯度设置; ②与教材联系紧密,这是多年来的语文试题所不能做到的,而今年做到了,这是最难能可贵 的; ③命题人有一定的心胸,那就是不想着法子难为学生,语文试题就是老老实实的对学生听说 读写能力的考查,这一点今年做得也相当不错。

④但两篇现代文阅读选得有些失当,小说离学生较远而且还朦胧了些,论述类文本是外国作 品,不适宜考查层次等问题,因为与中国人的思维有差异。

⑤有些试题不具有广泛的认可性,也就是说,命题者个人的理解会强奸了广大师生的理解, 这是我在做题过程中的感受,真诚希望今后能够避免。我的下水作文: 忧与爱 吴楚道人我爱,故我忧;我忧,故我爱! 我爱着我的父母,所以担忧着他们因年迈多病而不能多走一段生命的行程;我担忧着孩子是 否能够活泼而健康地成长与达到预期的成才目标,所以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孩子;我还忧着我 的学生,他们能否从我的手上胜利实现他们的梦想,所以我也深深地爱着他们;我还爱着生 我养我的家乡,所以我忧着家乡的人们能否迅速文明富裕起来;我不愿听到九百六十万平方 公里土地上任何有关负面的报道,否那么我会焦虑不安……只要有我爱着的,便一定有我忧 着的;有我忧着的,便一定是我爱着的!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似乎于三乐样样不缺,一是父母俱存,二是自己所为从 不愧天怍人,三是我正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何以忧?我以何忧?但孟子这话只看到表象, 没有说透实质,因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亦有困顿挫厄、不虞之灾、人生起伏、生老病死, 何尝不忧?所以我忧得深沉,便是我爱得深切;我爱的深沉,便是我忧得深切。

可是有一种人没有忧也没有爱。他敢炫富酒驾法拉利撞死三人,他敢仗着权势打人甚至轧死 人,他敢倚官位大肆贪污受贿携巨款外逃,他敢在高速铁路修建中掺假,他敢在奶粉中添加 三聚氰胺,他敢用皮鞋制作胶囊,他敢用地沟油充作食用油,他敢……他无所不敢,他无所 不为:他、她忧着谁了?他、她爱着谁了?他、她没有爱,也就没有忧,没有忧自然压根没 有爱了,然而他们无忧无虑寡廉鲜爱却很逍遥很快乐! 可是还有一种人爱而不能忧而不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东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 稼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放翁, 他们哪个不是“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的典范?哪个不是对江山社稷爱得那么入心入血入 髓?但是有谁让他们爱了,有谁让他们忧了,反过来还觉得他们爱多了忧多了,于是乎把他 们谪得远远的,把这爱把这忧置在荒蛮野郊以达到耳根清净,再不然让你这忧忧爱爱跟着你 一起老死算了。于是乎他们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无人解,树转午阴凉”了,于是乎 他们又为忧不能而忧为爱不能而怨了。他们大忧大爱着以至于茶饭不思彻夜不眠,他们真正 不愧天不怍人,可是最终他们大多积郁成疾,英年早逝,曹植 40 岁、贾谊 32 岁、陈子昂 42 岁、孟浩然 52 岁、杜甫 58 岁、韩愈 56 岁、柳宗元 46 岁、李贺 27 岁、杜牧 50 岁、李 商隐 45 岁、岳飞 39 岁、高启 38 岁…… 无忧无爱命那么长,爱恨忧怨那么命短,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呢?! 现代的学生似乎也无忧无爱了,他们不知道忧什么爱什么;现代的教师好像不再以校为家了, 因为把校当家太可笑了;现代的人们好像忧不起来爱不起来了,因为太多的忧太多的爱依然 换不来多大的改变;……就说高考监考吧,炎热难当,还得小心翼翼,睡了也要眼睁着,可 是谁忧你了爱你了,有人言,今年多发了 100 元的监考费,表达了忧与爱,那去年的忧与爱 〔去年监考费共 250 元〕到哪里去了?再说职业吧,你为着它忧了爱了奋斗了,但结果你依 然抵不过无忧无虑却有权有钱有关系有肤色资本巧于拍马溜须的;再说说那些拆迁吧,为了 自己利益最大化,他才不管你在狭小的过渡安置房里住上多少年;中菲问题,只有在美国的 中国留学生敢在菲驻美使馆前抗议,似乎只有他们忧国爱国;…… 我们想忧我们也想爱,可是我们的忧与爱能换得来什么?能改变得了什么?古人的故事好像 在今天还延续着! 但我们还在为不能忧而忧,为不能爱而依然爱着,依然坚守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的信仰,这就是我们炎黄的本性! 我依然爱,故我更加忧;我更加忧,故我爱得更透彻! 育星教育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题 3 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 xīn 琼.楼玉宇 qióng B、捕.获 pǔ萌.动 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 shuò C、菜畦.qí炫.目 xuán 扶掖.yè耳濡.目染 rú D、宫阙.què散.漫 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 chǒng 〖答案〗A 〖解析〗B 项“捕”应读 bǔ,C 项“炫”应读 xuàn,D 项“淀”应读 dià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寇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答案〗B 〖解析〗A 项烂-滥,C 项赎-渎,D 项垄-陇 3、以下选项是四那么“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副红色羽毛球拍,您假设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C 〖解析〗A 项错在“及时”,C 项“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 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 语一般指恳求人原谅或饶恕,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4、以下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乌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从押韵角度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 C、 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 2、4、6 三个字,第二句 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 项是 仄平平,B 项是仄平仄,C 项是仄平仄,D 项是仄平仄,即排除 A 项;从内容讲,这首诗是 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表达了诗 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 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 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自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 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 那么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 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 行之卿相,不假设有行之匹夫。得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 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假设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假设以所以拒于人者反 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那么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那么不失为君子。终身其. 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 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C、使得时那么以势劫.之矣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 〖答案〗C 〖解析〗“劫”在此解释为劫持,显然是错误的,运用代入法即可选出来,这里应该是 “抢 夺 、 强 取 ”, 如 《 荆 轲 刺 秦 王 》“ 乃 欲 以 生 劫 之 , 必 得 约 契 以 报 太 子 ”。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为.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那么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假设此矣 〖答案〗D 〖解析〗A 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 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 项 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 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 代词,可译为“它们”。

7、以下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人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 分)〖答案〗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解析〗得分点“行”“森然”,“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 分) 〖答案〗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的 手段去谋取呢! 〖解析〗得分点“足”“无故”〔古今异义〕“与”“妄”。

(3)得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 分) 〖答案〗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得分点是“假设”“交”“损”“益”,一否定判断一肯定判断句。

(二)文言文断句。(3 分) 9、以下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 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 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弃晋如涕 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那么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 民弗去/那么是可为也 〖答案〗B 〖解析〗这个题目,是以往所未曾出现过的形式,难度增大了很多,它既不是上题阅读 材料中的语段,也不是一个语段,多个语段断句,等于增加了四段文言材料,估计有很多考 生是凭感觉选的答案,很难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但这四段均是对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的补 充。

A 项出自《答苏武书》,是对必修四《苏武传》的补充,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 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 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 项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结尾时史迁的总结,其意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 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 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

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 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 太山。” C 项出自于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 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 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D 项这句话出自《孟子对滕文公》,这是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 意思是“谋 划 这 个〔 问 题 〕不 是 我 力 所 能 及 的 。一 定 要〔 我 〕说 ,就〔 只 〕有 一 个〔 办 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 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2 分)〖答案〗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 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 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 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 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 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 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 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 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 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 “雁正飞”那么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 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 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 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 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 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 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1〕洞庭波兮木叶下〔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3〕常在于险远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默写的三篇课文两篇出自必修,《湘夫人》出自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 处是一诗一赋一文,比例协调,内容都是名句,学生不难答出。

【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声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声,建筑工地的噪声, 办公室内的设备噪声、人员噪声,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声、邻里噪声……虽然很多时候这样 的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 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 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小声源的功率、在传声途径 上设置障碍阻隔吱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的 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 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 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结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 45dB(A) 以下,其中 dB(A)是一种 A 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反应。如果是 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 40dB;但是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 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 60-70 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 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 不舒适的。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隔障、通风隔声窗等措 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 学()和经济()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礼堂 的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 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的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 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外窗的设置也很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双层玻璃以及双层窗。其中以双层窗 的隔音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破璃最好选择不同 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 6 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它采 用了一种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 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 改良的要点。

12 、 本 文 重 点 介 绍 了 解 决 生 态 建 筑 声 环 境 问 题 的 两 条 途 径 , 即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答案〗选址提高自保护性能 〖解析〗本文一共有四段文字,第一段阐述存在的问题,第二至四段说明解决的途径与 办法。从第二段开头可以看出“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 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址”应是这段话的中心。

第三段的中心句也在开头,“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 声隔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这是一个假设复句,重心 在后面,而中心词那么是“自我保护性能”。

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 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隔声性能与环境协调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与环境协调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大方而舒适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大方而舒适节约材料 〖答案〗A 〖解析〗此题是今年高考客观题中比较容易的一个题目,“隔声性能”讲的是功效,“协 调”属于美学范畴,“节约材料”讲的是经济问题。

14、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 环境。B、生态建筑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 建筑。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假设室外背景噪声低达 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置户外声屏 障。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 良。〖答案〗C 〖解析〗A 项梳理主干,等于“综合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显然是错误的。B 项属于典型的强加因果,D 项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 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声衰减”取代了 “提高计权隔声量”,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忆韦素园君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 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 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 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 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 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 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 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 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 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 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 易趋于激烈,发扬那么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 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 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 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 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 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 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 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 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 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 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 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 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 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 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 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 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 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 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 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版,有删节〕 15、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 分〕〖答案〗〔1〕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 〔2 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 痛惜与无奈。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5 分〕 〖答案〗〔1〕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 伏;〔2〕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 关切与忧虑。

17、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 分〕 〖答案〗〔1〕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 〔2〕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 〔3〕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18、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案〗〔1〕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 真踏实的精神产;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

〔2〕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 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 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解析〗《忆韦素园君》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君相识、交往的 假设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爱,并肯定他“在默默 中支持了未名社”的努力与功绩,从而赞美韦素园宁愿作为无名的基石,无名的泥土,“切 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

文章中有关韦素园的文字,基本上都与未名社的活动相联系,作者在肯定未名社的立场 上肯定韦素园对于未名社所起的作用,自始至终将韦素园泛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考察,也 就是在整个新文学背景中来评价韦素园这一文学青年,而绝非以个人的好恶论功过,也绝不 就人论人、孤立地褒扬一个人,这就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以具体事例, 形象地、实事求是地描述人物是这篇散文的又一特点。陆续特别用了韦素园改名“漱园”、 处理未名社内冲突等“小例子”,来揭示这一人物的性格品质,而毫无夸饰、抽象的议论。

并且在这些事例的记叙中,鲁迅又有意用了对比手法,文章中既可见韦素园与未名社中有的 人在光景艰难时却起来捣乱的行为对比,又有韦素园对于自己患病与对待朋友咯血的不同态 度的对比,在比较中,这一人物的性格便愈加鲜明动人。作者采用片段式章法,看似“零落” 地“记忆”已故之人,其实却逻辑地展示了自己与韦素园相识到永别的过程:从初写韦素园 的外貌、给人的表面印象到深入这一人物的内心;从回忆韦素园对未名社的努力支持,到确 认未名社最终取得的成果和影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刻画韦素园的性格,肯定他的功绩, 使文章结构凝练,层次清晰。作者还在表达中糅入议论与抒情,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 突出地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爱重与怀念。

六、选做题〔19、20 题任选做一题,12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提示]俄田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阅的看 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 路上,盖拉新捡网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 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 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 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阿尔申的高度,又用手描 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因 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 又跑出院子去了。他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从他那疲惫不堪的神态,从他那踉跄的脚步,从他那满身 的灰尘来看,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了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 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 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 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呻吟了一个整夜”的心理活动。〔6 分〕〖答案要点〗以“我”为表达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 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6 分〕〖答题角度〗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 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分析:〔1〕叙事视角的角度;〔2〕情节设置的角度;〔3〕动作描写的角度;〔4〕正面描写与 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2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伦敦当地时间 18 日 17 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 3 天的 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劝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 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 3000 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 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弄》、《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 文版。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 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 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 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 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 了解。2018 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 4 月 15 日――17 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 勃发展的土耳其。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6 分〕〖答案提示〗所拟标题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语:“伦敦书展”“中国”,所拟标题必须紧 扣事实主要信息作简明扼要的]陈述,概括、突出地提示整那么消息的主要内容。〖解析〗对所拟标题理由的阐述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恒。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 分〕〖答案提示〗体裁应是新闻短评,所写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 部分所作的评价,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短评。〖解析〗伦敦书展〔所选消息内容〕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 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了平台,提供了媒介,增进了西文对中国 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考生答题可以从如下角度切入: 〔1〕展示的角度;〔2〕交流的角度;〔3〕平台的角度;〔4〕影响的角度;〔5〕推动的 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

七、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他山之玉〗 【一】专家观点: 1、教育学博士、编审,湖南为先在线网创意总监黄耀红认为:一切从生长出发 整体来说,湖南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作文命题。我以为。其一,考题具有生长 性。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起点在于,要提供尽可能广阔的思维空间,尽可能丰富的思维层次, 让不同的考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好说。亦即一个好的高考命题,即使是在考场情境 下,要在某一瞬间引爆思维、触发情怀、激活话语,这就是高考作文的“生长性”。当然, 命题既然是针对湖南全省的考生,就不得不考虑考生的城乡分布、男女构成等多种均衡性因 素。因此,除了考题的“生长性”之外,它还得具有“普适性”。

其二,考题具体多向性。在考题里,“手”是一个意像,一份寓意,一种语言,一种表达。

应当说,每一种理解均可以成为一个思维的触发点,联想的拓展点,创意的生长点。如“温 暖”,如“想像”,如“创造”,如“收获”,均可成文。同时,这些点与点之间的呼应、组合、 重构,又可能营建更大的思维空间与意义空间。如“温暖”+“想像”+“创造”或“想像” +“创造”+“希望”等等,或某两个元素的叠加。这种组合显然是多向的、多维的、多层的。

仅从言说与成文的角度看,你可以写那种有情境、有细节、有体验的温暖故事,以情取胜, 以感动为目的;当然也可以发表关于想像、创造、希望之类的各种议论,并佐以各种例证。

其三,考题具有文学性。“手”作为命题的重要元素,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形象的、传情的、 隐喻的。形象是文学的存在方式,审美的存在方式。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手便 是爱与温暖的传递。“牵手”是爱恋,“分手”是伤感,“捧手”是呵护,“放手”是飞翔,“动 手”是创造。与“手”相关的一切想像,基本上指向明媚的精神气息和感动的心灵世界。

如果考生足够地心思细腻,均能从“手”这个细节出发,让创意走得很远,亦走得很美。这 对于我们身处的这个道德生态被严重毁损的时代,对于食品安全严重危及我们自身生命的时 代,不啻为一道阳光。我们太需要一种真善美的照耀。教育的过程,作文的过程,也应是我 们心灵救赎的过程。何况是举国关注的高考作文?2、湖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周红认为: 功夫在课外高考是“年年岁岁考相似”,高考作文题那么应该“岁岁年年题不同”。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 题悄然变脸,自主命题 9 年以来,首次采用看图作文的形式,来了一个成功的华丽转身。

文学创作离不开创作冲动和灵感。这两点在中学语文界很少有人谈及,更遑论用来指导学生 作文了。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能够引爆考生的创作冲动,让他们拿到题目就跃跃欲试, 而且不论哪类考生,都有话可说,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年的湖南作文题,在这一点上是 相当成功的。手,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重要肢体,看到那张开的手,能让我们想起很多:英 语里的“帮助”(Give Me A Hand)就是“给我一只手”,青年志愿者标志上也有一只肖形 手……加上四句温馨的提示语和省略号,实际上给考生以丰富的暗示,能很好地调动考生的 创作冲动,获得写作过程中忘我投入的享受感。

一道好的作文题,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动辄想起 那些死去的古人,把他们看成救命稻草。“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高分绝对”这 一高考作文“秘籍”,应对今年的湖南作文题是绝对无效的。而那些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对写好这篇作文似乎也起不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在写作要求上,今年的湖南作文题继续限制了文体。其实,这道题既可偏重感性抒情,又可 进行理性分析,所有考生都能施展出自己擅长的一套拳脚,不过记叙文更易上手而已。考生 可写自己当志愿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可写小发明小创造成功后的心得体会,可用“钱学森 之问”反思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可歌颂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城市面貌的力量;农村或 山区的考生可写父母汗水浇灌下的丰收喜悦,白手起家绿化山林的壮举……总之,发挥余地 相当大。这便要求考生平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学会观察生活, 好好体验生活,同时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提升自己的知(觉)、情(感)、意(意志、 智性)水准,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可见,要写好这篇文章,功夫在课外。美国语言学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 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当同学们的手在智慧的大脑指挥下“伸出”“摊开”“张大”“捧起”的 时候,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成长,写作灵感也深深地植入了大脑。

3、长沙市田家炳中学高级教师谢端初认为:“戴着镣铐跳舞” 三十多年来,高考作文经历了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个阶段。今年,湖南的作 文题和去年一样,依旧是材料作文,这似乎有复辟之嫌。其实不然。不错,比较起风靡全国 多年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写法,要求考生反复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材料是写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写作要自始至终围绕材料进行,考生在处理材料时要有求同意识,否那么很容 易导致偏题走题。因此,有人称材料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

不过今年湖南给出的题目,和以前的没有给考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限制考生创造性思维 发挥的材料作文有很大的不同,表达了应有的人文关怀,给定的范围宽泛多了,考生有足够 的发挥空间,只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手”、“温暖的服务”、“放飞的想像”、“创造的力量”、 “收获的快乐”,基本上就没了偏题跑题之虞。同时,文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考生,让人 人都有话可说,也因此更能检测出考生的水平。4、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教师黄双玉说: 透过那双手……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别具一格,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命题形式上。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 作文题,图画作文以其审题难度大而日渐式微,而今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却一反常态,自 2004 年自主命题以来,首次出现“图画+材料”这一命题形式。

理想的作文题应该表达限制性和包容性的协调,题目就像一个入口,看起来不大,但入门后 里面可写的园子却非常阔大。今年的作文题相比往年,其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更加明显。

尽管是图画,然而下面的补充文字说明材料为考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写作范围,反而降低了审 题立意的难度,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虽然降低,然而根据上述材料找到一个创新的角度,确定一个深刻的立 意也并非易事。图画和材料都围绕着“手”的主题,从系列的揭示性话语来看,不难得出命 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惟有双手能开创美好生活等道理。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善举,往往能铸 就大善大美,这也不妨是一个好的立意。除此之外,图片和材料中的“双手”是不是也可以 是比喻而另有所指: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的联想,双手说明的是行动,是践行,是心灵的坦 率、真诚等等。

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更表达出一种人文关怀,强调生活体验和智性思辨,引导考生个性表 达,写出个性体验,表达自己对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方面的认识和感悟。透过图画中 的那双手,我们更应该看到今后作文的方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强调对生活、生命的 独特体验,写出真情实感。【二】高考同题作文 1、请你一定紧握希望 曹萍波 2017 年考生,湖南商学院(微博)大三学生 看到这个与手相关的题目,我一瞬间记起我的高中班主任给我的一句话:即使你一无所有, 请你一定要紧握希望。我一直不忘这句话,它时刻在我对生活丧失耐心与气度的时候提醒我: 相对于我心里的千军万马、豪情万丈,给予自己所处的生活稳定的希望才是更珍贵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台词:“记着,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 而且从没有一样好东西会消逝!”有这样一那么故事:从前,一个年轻人问一位得道禅师: “世间真的有希望吗?我真绝望于我的贫穷与凄苦。”禅师让他伸出手,摊开他的手掌说: “这道是你的生命线,这道是你的事业线,这道是你的家庭线,然后把手攥起来,你知道你 的希望在哪里了吗?”年轻人恍然大悟,希望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太久以来,我们被灌输的就是如何去成功,这种教育理念下出来的孩子特别容易丧失温情和 希望,古人云“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用劳者的心,是体验不到天赐大美的。拿 生活来说吧,生活在多雨的长沙,总有种被当鱼养了的感觉。 但即便如此,生活仍然充满希望,比如我曾经在一个下雨天,看到一个年轻女孩伸出手,为 一只狗撑伞;我曾经在湘剧院门口,看到一个小女孩伸出白嫩的小手,给一个行乞的老人送 一块西瓜;我经过韶山北路上的维一星城,棕榈高耸巍然,放眼尽是生命的全新颜色和野性, 就像一种笃定而不动声色的高贵,在春阳下耀眼。偶然某次低头的时候,还惊觉满城花开正 好,树木在微微躁动的空气里,和着尘土的嚣声,微微地笑着。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需要人们怀着希望去体验,我常常这样想:在每一段焦躁的行程中,我 是不是正路过猴子石大桥呢?是不是正在湘江边匆忙前行呢?是不是去了桃子湖或者青竹 湖呢?是不是正忽略了桐梓坡路旁的迎春花呢?又是不是忘记抬眼看看学院内的高大樟树 呢?是不是能够恍然感受到,春风像是一只手,正在轻轻拂过面颊,拂过这座庞杂尖利的烟 火城呢? 每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间,最美好的状态应该是:每一天都过了,每一天似乎也都错过了, 静候时日,后来又认为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最好的生活是怀着希望慢慢变老。所以再复杂也 要看到恒定的希望,无论生活抑或命运对我们做多少手脚。

2、伸出爱的双手 彭颖长沙田家炳实验中学 1103 班 生活中,我们对于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爱护的人,应毫不吝啬地伸出爱的双手,每当我们 伸出关爱之手时,这个世界可能就会少一串泪珠,多一张笑脸。

我们都是大千世界平凡的一员,都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失意、落寞时,我们最渴 望一双温暖的手能抚平心灵的创伤,给自己走出阴霾、战胜逆境的勇气。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为他人、为自己,我们都不应吝惜伸出爱的双手。

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特蕾莎修女就是有着人间大爱的奇女子。上个世纪中叶的 印度加尔各答是人间地狱,传染病肆虐。特蕾莎在教皇的帮助下,与其他 12 位修女成立了 仁爱传教修女会,给予了贫病者、垂死者等以无私的关爱。1997 年,德蕾莎修女去世了, 她用火热的心、温暖的手融化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内心 的坚冰。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2017 年 10 月,诺贝尔基金会评选 1979 年和平奖得主特蕾 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 3 位获奖者之一。

大爱无疆,大爱无声。回看华夏大地,我们的道德楷模雷锋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熠熠生辉。

车站里,有他搀扶老人的有力的双手;火车上,有他为人端茶送水热情的双手;工地上,有 他递砖送瓦的壮实的双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随之蔓延开来的是人心的冷漠。2017 年 10 月,一出惨 剧发生在佛山: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 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 18 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婆 把小悦悦送到医院,七天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这样惨痛的实例让所有人都 震惊,那样活泼的生命就在路人的所谓“淡定”中慢慢流逝,直至消亡,当一个人需要关怀, 需要别人向她伸出援手,付出爱的时候,却没人理睬她,她有多痛苦,这些人良心何在?漠 视别人的生命的人,也就是苟活在这世界上罢了。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让我们一起伸 出自己的手,拉身边的人一把,帮助人是快乐的,不图回报。我们的世界需要爱,有爱让人 不再觉得世界冷漠,让人不觉得孤单。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满爱,是我们心中 的理想世界。

3、翅膀的力量 周宓湖南师大附中 1012 班 鸟儿有翅膀,能带它们自由翱翔。我们有手。手是翅膀,拥有凌驾天空的力量。而每个人都 有这样一双充满力量的手,能带他们飞,在属于自己的天空历经风雨,享受阳光。一双又一 双,无数翅膀紧紧相连,世界会登上美好的云端。

曾经看过一张图片,是一双农民的手,黝黑的皮肤上布满了皱纹,指甲破损,指缝还残留着 泥土的黄色。这样一双粗糙而宽厚的手是让人敬仰的,它带着对土地深沉的爱与眷恋,诉说 着无数个日夜里,主人含辛茹苦的劳作。我仿佛可以闻得到禾苗的香味,看得到农民脸上的 汗珠。列宾的那幅《拾穗者》毫无预兆地闪入我的脑海。深秋的稻田,弯腰耕作的农民…… 有时在想,他们并不只是平凡的劳作者,他们是精灵,创造出人类力量源泉的精灵。他们的 身上,散发着不可言说的质朴的美。再伟大的人都离不开他们的双手呵护和成长在泥土之上 的杰作。因而我被他们的手感动——这是扎根在泥土里的翅膀,因为劳动,所以伟大。

于是又想起一位高鼻梁、爱穿黑色针织衫和牛仔裤的美国人。他手举着一部小小的电子产品, 面带自信地微笑。他的名字叫做乔布斯。也许多数人只看到他成功的光环,鲜少知道他是一 个弃儿,从小在孤儿院里长大。他的经历是坎坷的,然而,让我佩服的不仅仅是他 20 多年 克服癌症生存的勇气,更是他那双不停创造的双手,和那颗固执而富有创造力的心。苹果公 司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锐意求新。在癌症的折磨下,他的手长却瘦削。但正是这 双手,如魔术师般,给世界带来了第三个震惊和深刻影响人类的苹果。第一个是夏娃偷吃的 那个,第二个是砸在牛顿头上那个,第三个握在一双手上——勇敢而充满创意的乔布斯的手 上。因为创造,所以伟大。

也许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但是每个人,都有翅膀的力量。看过残疾人舞蹈《手牵手》 的人,谁都不会忘记那个美丽的女孩。她从小热爱舞蹈,却在 14 岁那年失去了双臂。坚强 的她没有放弃,用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换取梦想的果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的内 心一直充满希望,日日夜夜地刻苦训练,她逐渐成为了舞台上同样美丽的白天鹅。没有双臂, 她一样可以优雅地旋转、跳跃,向人们展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她的双人舞《手 牵手》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激励了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为梦想而拼搏。“我知道,我 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当张韶涵的歌声响起,我仿佛看见,女孩身 上那双隐形的翅膀,在轻盈地扇动。失去了手的她,却在心中长出了一双更加完美的手— — 一双充满希望和力量的手。因为紧紧握住梦想的土壤,所以绽放,所以伟大。

正是千千万万这样坚定向前的人们,用双手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想起活跃在社会各个 角落的志愿者们,也许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双手是卑微的,但是无数双手连接起来,就可以 铸成一道爱的城墙,抵挡一切。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志愿者协会的标志是一双张开的手。

手牵手,传递的是温暖、爱和力量。

【三】作家微评 1、感觉并不是很理想 阎真 1980 年考生,中南大学(微博)文学院教授、省作协副主席 我是 1980 年考入北京大学(微博)中文系,那年的作文考题是《读<画蛋>》有感,题意是达 芬奇学画之初,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这包含的思想是学习要打好基本功。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的感觉并不是很理想。不论考生往哪个方面展开,思维取向都已经被 规定,想像空间不够开阔,更谈不上有足够的个人思想性创意的空间。希望以后的作文题能 够留下这种空间。另外,题目本身稍感矫情,“张大的……”“捧起的……”并不是图片本身 的内容。

2、有广阔的想像空间 手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意向,图片的说明文字部分地诠释了手这个意象的含义,但并不穷 尽或限制其含义,考生有广阔的想像空间。既可作记叙文,又可作议论文,灵活的体裁选择, 能让考生各展其长。

学生的写作与自身的作文训练、成长经历很有关系。记得 1981 年的高考作文题,是阅读 一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题目为《读<毁树容易种树难>》,我当时是从绿化和环保的角度 来写的,我的语文老师说我写偏题了,很多同学都是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意的。结 果语文成绩出来后,我排在全县前茅。

提示文字有点俗套 汤素兰 1981 年考生,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省作协副主席 看图作文是种好形式,便于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也是看图作文, 图为一个横截面,一个挖井的人扛着铁锹走了,口里说着“这里没有水”,地上留下了深浅 不同的多处坑。其实只要在任何一处坚持挖下去他都能挖到水,可惜他都没坚持。而且,在 后来的生活中我常会想起这幅画,让我懂得坚持的重要。

不过我认为今年这个看图作文题对“手”的提示文字多少有点俗套,让学生都靠向帮助、创 造、收获等主题;不如只是一双手更能有利于学生发挥,也更能考察出学生的创造力。

3、不会跑题,可拉开分值 谢宗玉 1992 年考生,湖南作家网总监,一级作家 我以为高考作文,重要的是检验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运用和调度能力,如何用生动形象、 简洁有力的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再就是检验学生对同一题材表达主题的深浅程 度,借此考察学生学识思想和思辨能力;最后是检验学生是否有异于常人的奇思妙想,有特 别的才华或才情。所以高考作文题,外延不宜过于宽泛,也不宜限得太死,要有一定的主题 倾向,主题又不能太过直白肤浅,让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

今年湖南的作文题,一双手的外延足够广阔,可以任学生发挥,又用四句话加以框定,有利 于阅卷老师在相似的题材上,对比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深浅。而有别样才华的学生, 也还是有发挥才情的空间。就是说,这个作文题不可能跑题,却有拉开分值的空间。只是这 四句话都是赞美手,其实毁灭世界的也是这只手,如果四句话中的其中一句是引导学生做这 方面的反思,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2018 年高考湖南语文试卷古典文阅读解析《郑思肖集|自戒》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时间:2018-6-115:58:29 点击:56内容提要: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古典文阅读解析《郑思 肖集|自戒》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 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那么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 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 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假设有行之匹夫。得 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假设是之 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假设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 那么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那么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 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C、使得时那么以势劫之矣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答案】C【解析】“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天地 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 逼,胁迫”之意。【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为焦仲卿母所遣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妄以言议人,那么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假设此也【答案】D【解析】A 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 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 项两个 “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 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 词,可译为“它们”。解答此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 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 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7、以下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此题 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考点定位】此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 分〕〔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 分〕〔3〕得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 分〕【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 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解析】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 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与,给予。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妄: 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假设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判断句。

此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 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 B。文言文翻译有行,即使至贫至贱,处于社会最底层,仍是亲近之人;无行,至富至贵,不值得亲 近。为什么呢?有行之人,寂然不动时,武道为纲,文理为纪,内敛于制度文件中,笔那么 笔,削那么削,子夏之徒不能篡改一个字,谓之“纲纪森然”;君子儒,一旦行动起来,动 皆法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恣其所行,且不敢一毫越理犯分〕。这种君子,超越世俗 的贫富观,无功不受禄是这类人的操守,君子儒,怎么会妄谋国家大事!君子儒,以“忠孝 仁义”为本,有利于国家,爱惜其家族在故乡的好名声,这类人做事严密,能为国家培根固 本,不遗后患。无行之人,心胸间充满诡异、献媚、凶残、嫉贤妒能之戾气;一心一意想的 是,巧言令色犯奸坐科之事,贪婪的口水都流到嘴外了,诡异、献媚、凶残、嫉贤妒能之心, 犹如炽烈的火焰,经久不息。如果这种人得势,国本都会被其劫空。这种人,为争权夺利, 有勇有谋;这种人在位,即使被铲除,其政治影响,难以收回,不慎用了这样的小人儒,必 有余殃于社稷。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以其美名在故乡广为流传为荣;卿相无行, 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以“遗臭为后世笑”为荣。简单判断:无行之卿相,不假设有 行之匹夫。得有行匹夫而交之,不仅无损朝廷名声,实在有利于向世人昭示朝廷之英明。我 担心的是,这样的人,或许不臣、不仕、不奉诏,怎么让这些德智俱佳的君子,能为我朝所 用?与其怕别人拒我,不如找出德智君子为什么拒绝我的根本所在,明白这个理,就可以找 到具体措施了。随所有人都执怀疑之心,德之弃也,这样的执政思想,跟小人没有区别;能 自检有否有失德的言行,那么不失君子风范。我要终身信守孔子儒行中的这些精要之处!年 轻时,我不太明白这些道理。是我父亲的高风亮节,感染了我,我经常警醒自己,唯恐违背父母的教诲给父母脸上抹黑。但愿我能以此立志,学圣人之道,成为一个真君子,书以自戒。育星教育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解析版〕 手打录入:青峰弦月本试卷共六大题,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本卷须知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 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题 3 分〕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答案】C 【解析】A 项读 línglínlinglíng;B 项读 dàndàndàndān;C 项都读 sù;D 项读 zīzīzhī zī。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 【答案】D 【解析】A 项“歌声渺茫”;B 项“寥廓”;C 项“萧索”;D 项全都正确。

3、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 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 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遛 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踱 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 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 【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 A、C、D 三项。第四个空要与“悠 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4、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 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答案】B 【解析】A 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 项缺少谓语“有”,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 项不合逻辑, “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 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5、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 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B、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 表达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 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表达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 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答案】A 【解析】孔乙己因窃书被赶出主家并未“被赶出鲁镇”,且作者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 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 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 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

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 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 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 〔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 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 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假设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 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 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 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 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 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 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 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 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 无穷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 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 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 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 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 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 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 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6、以下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 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 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 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答案】A 【解析】A 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 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系统的。

7、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 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那么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 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 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 表达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答案】C 【解析】C 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 作者引用“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 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能读出新意来。

8、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 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 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 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表达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 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答案】D 【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 文也无此表述,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 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看出 D 项表述的不妥。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 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 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 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 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 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 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 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 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 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 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 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 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 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 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9、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答案】C 【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考察学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就”字知识的迁移。

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部说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 分〕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②④⑥项说明对王湛的了解相关语句。

11、以下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 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 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 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 王湛超过了魏舒。

【答案】A 【解析】“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 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 分〕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 分〕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 分〕【答案】 〔1〕〔3 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 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3 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表达〔一遍〕。

〔3〕〔3 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既除所生服〔除所生服: 除服,脱掉丧服;所生,指母亲。王湛为母守孝 3 年〕,遂停墓所〔墓所:墓地〕。兄王浑 之子济每来拜墓,略〔略:几乎〕不过〔过:拜访〕叔,叔亦不候〔候:等待〕。济脱时〔脱 时:偶尔〕过,止〔止:只〕寒温〔寒温:问寒问暖,寒暄〕而已。后聊〔聊:姑且〕试问 近事,答对甚有音辞〔音辞: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济意外,济极惋愕〔惋愕:吃惊〕。

仍与语,转造〔造:进入到,达到〕精微〔精微:精深微妙〕。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敬:尊 敬、恭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严肃不苟的样子〕,心形俱肃〔肃:恭敬、庄重〕。遂 留共语,弥日〔弥日:整天〕累夜。济虽俊爽〔俊爽:学识造诣很深〕,自视缺然〔缺然: 不足〕,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翻译】汝南内史王湛守孝 3 年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 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也 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 的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到了精深微妙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 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与叔叔谈论后,〕从外表到内心都变得庄重恭敬了。于是留下来 和叔叔谈论,整天连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 地叹息道:“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 【注读】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聊:姑且、随意〕 问叔:“好〔好:喜欢〕骑乘不〔不:同“否”〕?”曰:“亦好尔〔尔:同“耳”〕。”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策:马鞭〕如萦〔萦:围绕盘旋〕,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益:更加〕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翻译】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到门口。王济的随从有一匹烈马,非常难以驾驭,很 少有能骑的人。王济随意地问他叔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还喜欢吧。”王济又 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 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的才能难以测度,不只一种。

【注读】【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德:品行和才能〕,人莫之 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异:另眼相看〕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 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用此:拿这个〕何为?颇〔颇:略微〕曾看不?” 湛笑曰:“体中佳时,脱〔脱:偶尔〕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 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测:测度〕。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骏驶:高大而迅 捷〕,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小驶:短距离跑得快〕,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 当胜此,但〔但:只是〕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谷食:喂谷物〕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卒然:猝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不相胜:不分高下〕。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别:区分〕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蚁封:即蚁垤〔dié〕, 蚂蚁洞口的小土堆〕耳!”于是就蚁封盘马〔盘马:让马盘旋奔跑〕,果倒踣〔踣:跌倒、 摔倒〕,其俊识天才乃尔〔乃尔:就像这样〕。】 【翻译】邓粲《晋纪》记载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隐藏着自己的品行和才能,没 有人知道他,即使是兄弟宗族,也认为他是个傻子,只有父亲王昶对他另眼相看。王昶死后, 他住在墓边。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前往探望叔叔王湛,看见床头有《周易》一书,对王湛说: “叔父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好的时候,偶尔再看看 罢了。今天天应该和你说说了。”于是共同谈论《周易》。剖析得十分深微,巧妙的言辞奇 特的理趣,是王济所没有听说过的,王济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王济天性喜欢骏马,而他 所乘的马高大而迅捷,心中很是喜欢。王湛说:“这匹马虽然短距离跑得快,然而力量单薄 不能承受困苦。近日我看见督邮的马,应该胜过这匹马,只是督邮的马喂养得不到位啊。” 王济得到督邮的马喂谷物十多天,再和王湛比试。湛不曾骑过马,突然就奔驰起来,步伐与 王济没有什么不同,而两匹马不分高下。王湛就说:“现在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 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于是来到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 让马盘旋奔跑,果然王济的马倒地摔倒。王湛的卓越的见识和天赋的才能就像这样。】【注读】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 述〔叹述:便感叹便讲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 辄〔辄:总是〕以湛调〔调:调笑〕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 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实:实际〕美。帝曰:“谁比?”济曰:“山 涛以下,魏舒以上。”【翻译】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 “我刚刚得到了一个叔叔。”王浑问他缘故,王济就详细地边赞叹边述说以上情况。王浑问: “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调 笑他说:“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 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并且称赞叔叔实际的美好素质。武帝 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注读】【《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德宇:气度﹑器量〕。

时人谓湛上方〔方: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翻译】【《晋阳秋》记载说:王济拥有对人的鉴别的才能。看见王湛,感叹佩服他的 气度﹑器量。当时人认为王湛向上比山涛差一点,但向下比魏舒有富余的。】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 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 舒常为坐画筹。

【翻译】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 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 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 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 分〕 【答案】〔1〕〔4 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 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 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 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 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 想象力和感染力。

【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 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在在灵州的 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

〔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 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此从《全唐诗》本”。

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 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 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 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 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 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15、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5 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8〕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答案】〔1〕君子好逑 〔2〕空山凝云颓不流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休说鲈鱼堪脍 〔5〕那么其负大翼也无力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 个小题,从中任选 5 个小题作答即可〕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耳边杜鹃啼 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 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 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 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那么 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 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 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 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 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 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 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那么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 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 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 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 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 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 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 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 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 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 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 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 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 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6.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 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 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 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 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 涵丰富,可读性强。【答案】BC 【解析】B 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 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与原文不符;C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 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作者是为了突出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表达“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 分〕 【答案】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那么为完整表达,丰 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 分〕 【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 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 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8 分〕 【答案】答案例如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 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 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 “姑嫂鸟”的传说,那么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 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 文学的力量。

答案例如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 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 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 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例如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 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 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五】语言文学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2018 年 4 月 9 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 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那么阅读宣传语。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 40 字。〔4 分〕 【答案】答案例如一: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 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答案例如二: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21、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 30 字。〔4 分〕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 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 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 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案】答案例如: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22、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 40 字〔4 分〕 【答案】答案例如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答案例如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 充饥。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 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 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 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 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题 3 分〕 A 卷:1、B2、C3、D4、A5、C B 卷:1、C2、D3、B4、B5、A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题 3 分〕 A 卷:6、A7、B8、C B 卷:6、A7、C8、D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A 卷:9、〔3 分〕C10、〔3 分〕A11、〔3 分〕A B 卷:9、〔3 分〕C10、〔3 分〕A11、〔3 分〕A 12、〔9 分〕 〔1〕〔3 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 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3 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表达〔一遍〕。

〔3〕〔3 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13、〔3 分〕 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 画筹。

14、〔8 分〕 〔1〕〔4 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 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 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 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 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 想象力和感染力。

15、〔5 分〕 〔1〕君子好逑 〔2〕空山凝云颓不流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休说鲈鱼堪脍 〔5〕那么其负大翼也无力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 个小题,从中任选 5 个小题作答即可〕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16、〔4 分〕A 卷:BC B 卷:BC 17、〔4 分〕 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那么为完整表达,丰富了文章 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18、〔4 分〕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 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

19、〔8 分〕 答案例如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 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 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 “姑嫂鸟”的传说,那么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 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 文学的力量。

答案例如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 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 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 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答案例如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 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 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 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4 分〕 答案例如一: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 文化湖北续辉煌! 答案例如二: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21、〔4 分〕 答案例如: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22、〔4 分〕 答案例如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答案例如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 充饥。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60 分〕 答案略 育星教育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解析:A 质〔zhǐ〕量应为质〔zhì〕量;B 露〔lù〕脸应为露〔lòu〕脸;C 笑靥.〔yǎn〕应为 笑靥.〔yè〕。

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C〕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解析:A 倍受应为备受;B 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 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 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 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 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 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 不能用“对于”。B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 应删去“从根本上”;D 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D〕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 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 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 10 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 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 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解析:A 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 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 句式杂糅, 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5、从以下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 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 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答 案例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 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 60 字〕 〔4 分〕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解析:此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并且指定修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例如: 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 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 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 700 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 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 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 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那么新闻的主要内容。〔2 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80 字〕〔3 分〕 解析:此题考查了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其中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例如:调 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 话题。”〕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 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例如: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 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 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 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 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