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艺术是天才的创造物”]英雄创造历史天才创造艺术
 

[“艺术是天才的创造物”]英雄创造历史天才创造艺术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6:19 影响了:

  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18世纪古典哲学的创立者和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在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涉及各个领域的伟大作品,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和《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等著作,其中《判断力的批判》是他在美学领域的主要作品,在此著作中涉及到有关艺术和审美方面的论断有:艺术是天才的创作物和审美判断力等内容,本文根据他的哲学观点结合艺术史的内容,论述艺术中体现的康德美学思想。
  西方古典主义艺术一直沿袭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从解剖学、透视学等方面探索与研究,极尽所能地再现和模仿真实的世界,并在艺术史上形成了辉煌的成就,但从18世纪以来,在工业化的强大压力下,特别是照相机的产生,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重大的冲击,艺术的内涵也被重新的定义,艺术不再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了,而是被用来指一种想象的或者是富有创造性精神的活动,因此,康德在这种环境下论述了他对艺术和审美的看法。其主要观点有两点:审美的判断力方面,指出审美是“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是天才的创造物”,表现了艺术创作者独特的能力,天才是在历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标准,它的出现成为后世某一领域的内在标准,也是对形式形成开天辟地的创造,笔者主要从艺术创造方面介入艺术是天才的创造物这一观点。
  
  一
  “天才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由于这种才能作为艺术家的天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是属于自然属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天才就是天生的内心的素质,通过他自然的给艺术提供规则”[1]。既然是天才能够创造一种艺术规则,证明它可以为后人摹仿,但是它的规则不是条文规范,而是潜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艺术家的气质,而这种艺术天赋又不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很难摹仿。天才不是按照任何的规律来学习和创作的,它是一个天生具有的禀赋。天才的本质虽然无法成为模仿或者模拟的对象,但它可以成为其他艺术的标准和典范。
  这种从哲学观念上对艺术的重新定义为20世纪的艺术家所认可,从而在西方的现代艺术史上出现了像毕加索、马蒂斯等一批为艺术重新定规则的人,比如现代艺术家杜尚,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靡整个欧洲的时候,杜尚对立体主义也是十分的痴迷的。于是紧跟在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1907年)之后创作了《下楼梯的裸女》(1912年),其艺术风格是十分的相似的。在其中带有立体主义的风格,也带有当时意大利十分流行的未来主义的风格,风格的相似使杜尚没有形成自己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他在不断的探索,从而创立自己的艺术特点,创立艺术的新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规则,突现自己的天才气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1917年美国举办了第一届现代艺术展――军械库展览,这次展览对于整个美国的现代艺术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开启了美国现代艺术的大门,而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便是杜尚的《泉》(如图1),一个标有RMOTT字样的小便器,自此形成了与传统架上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现成品艺术,也形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艺术追求――观念艺术。使一个作品重要性不再体现于审美,而在于一种观念。毕加索创立了六位空间的人物形象,打破了支持西方两千多年的绘画传统,而杜尚通过一个举动颠覆了整个的艺术史,是他们为新的艺术创立了新的规则和视角。
  
  天才的创造性区别于一般的自然能力,“在一个美的艺术作品上我们必须意识到,它是艺术而不是自然,但在它的形式中的合目的性却必须看起来像是摆脱了有规律的一切强制,以至于它好象是自然中的一个产物”,[2]这便是康德提及的独创性,它不是自然中生成的,不是燕子筑窝、蜘蛛结网般的创造,而是艺术家主体先天禀赋的创造,它必须是超乎现有的规则,不被常规条例所约束的,是艺术形象或艺术思维的独创性,它的出现可以为后世作为规则或者标准,但是却是他人不可模仿的,也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如:席勒对于焦点透视的实验,它的出现对于整个西方艺术特别是以摹仿为主的艺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此之前西方的很多的艺术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它的出现使艺术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真实,使西方艺术迈进了很大的一步。再比如中国南唐的艺术家董源发明了披麻皴和点子皴(如图2),使中国的山体从隋唐以来的空勾的形式有个新的改变,使山体产生了质感,在艺术的形式上表达得更加的丰富了,这些都是天才的创作物,由于它的出现会改变历史或者艺术史,它的形式是一定的法规,单在本质上这种创作力是无法模仿的甚至连创作者本身也无法重复这种创造力。
  
  后世很多的艺术家模仿这种独创的外在形式,形成了一种风格,风格仅仅是对独创性的一种因袭,但是它永远成不了典范的存在,风格的形成也成为艺术家不断的束缚自己的开始,使这种创造力无法更好的发挥。
  天才的艺术家区别于科学家,天才的艺术不是模仿所产生的,因为它是艺术家的一种禀赋,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具有不可模仿性,康德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就在于此。艺术家或者诗人无法把自己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传授给别人,天才不像科学家,他无法描述如何地创作出的作品,它是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然的协调。“在科学中最伟大的发明家与最辛勤的模仿者及学徒都只有程度上的区别,相反,他在美的艺术方面有自然的天赋的人却有种类的区别”。[3]而这种说法为意大利的直觉主义哲学家克罗齐发挥到了极至“艺术即直觉”,这种能力是无法为人们学习或者是模仿的。
  
  二
  天才的创造力并非是存在在思维状态,而是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能够创造规范,而这种规则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康德说“诗人把不可见的东西的观念,例如:极乐世界、地狱世界、永恒界、创世等等来具体化,或把那些在经验界中固定有着事例的东西,如:死、妒忌以及恶德,又如:爱、荣誉等等,由一种想象的媒介超过了经验的界限,在完全性里具体化,这些东西在自然界里是找不到范例的”。[4]天才就是通过媒介把不可见的观念和超经验的东西具体表达出来,而这其中又富含着艺术家的自我情感和观念的表达,画家用画笔、颜料,诗人用诗句,歌唱家用音符等等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是史无前例的并对后世形成深刻影响的。
   对于造型艺术而言,这种创造性是通过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的,比如说设计。在1951年以前欧洲各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产生了许多新材料和新能源,比如钢筋、玻璃等等,但是在当时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符号,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艺术形式上的变化,才能体现自己的建筑思想或者艺术家的情感,而在建筑语言上,仍然采用砖、石、木材料和结构,但是20世纪西方诞生了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就是德国的密斯・凡・德罗,后世有评论家评价他说“密斯的思想和建筑形式影响了天际线2/3的建筑”,而早在密斯之前,美国设计师也发现了这种新材料,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无法将其与建筑结构相结合,如:帝国大厦(1931年)共102层(如图3),这座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却无法与新材料融合到一起,只是将钢筋和玻璃作为装饰材料镶嵌在大厦的顶部,成为装饰运动(古典运动)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无缘现代设计。这种我们观念中不可见的东西,通过天才的创造力极大的转换成了一种新的形式,而影响到了全世界。再如诺尔集团的汉斯创造了钢筋、帆布的新家具改变了传统木质家具的观念,这种创造力的转换是天才的创造物。
  
  天才的创造性不是一般领域中的技能,而是天生的禀赋,他不是通过技能的培养,达到熟练的程度便会产生天才,这种具体的规则是通过先天的禀赋创造出来的。在此康德强调了天生的禀赋是通过艺术主体的创作才体现出来的,天才不仅具有独创性,还具有自然性,是以想象力为根源的自然性,在漫长的艺术史中有千千万万个艺术家,但是并非都是天才,从此可以看出天才的自然性具有着社会性质,艺术家是不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主体,他的创造性虽然是天然的,但是却是以其他的艺术家的努力为基础的,正是如此才体现出他的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规则。
  
  三
  在艺术是天才的创造物中体现了天才的两个特性:独创性和典范性。独创性和典范性具有一定的矛盾。既然无法复制,又为什么能作为后世的典范?典范性是从艺术的创造而言的,独创性又使他区别于一般的艺术家。没有一个个艺术家的铺垫和实践,天才的这种创造性又从何实现?这种创造力是一种艺术实践的积累后的爆发。没有典范性,我们的艺术便永远的站立在起点的位置上,也便不会有艺术史可言,这一点英国的认知派心理学家贡布里希论述的最为清楚,我们今天之所以走得更远,原因是我们学习了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创造了更多的辉煌。
  贡布里希也从艺术史的角度论述了艺术的发展,是众多的艺术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西方艺术从原始的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关系的探索,从信手涂鸦到色彩立体结构的建立。中国艺术从插图画到立体的山水,从空勾填色到皴擦点染。艺术是一步步的发展过来的,只是天才的艺术家在这一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天才的这种禀赋带有先天的智慧,但是带有更多的是社会性,也正是他的存在推动了艺术的真正发展。艺术的发展是众多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只是某个天才在此作出了重大的突破,从而使他成为后世标榜的对象。
  康德关于天才的论述是一个具有矛盾的统一体的概念,他对天才的各种禀性具有先验论的思想,天才的创作物是在代代艺术家的实践和伴随着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入了个人的努力而产生的,不是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该辨证地认识这一观点。艺术史上很多个案证明了他的天才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力和划时代的,它能够成为后世的典范和人们学习的榜样。
  按照康德的美学观点,艺术是天才的创造物,体现了天才的独创性、典范性、想象力和自然性,使在西方从柏拉图时代奠定的客观精神说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也使西方的古典艺术受到了重大的评判,康德天才的创造物强调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本质特征,实现了美学的客观论向主观论的转变。对以后20世纪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但康德的思想存在着矛盾和时代的局限性,他把天才的创造力和实践活动割裂开来,陷入了纯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泥潭,缺乏必要的社会性。
  
  参考书目
  1. [1][2][3][4]出自康德:《判断力的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3. 邹元江:《想象力独创性自由》,《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4. 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年版。
  5.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6. 克罗齐:《美学原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7. 方海涛:《康德艺术论初探》,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
  
  陈丽萍:景德镇陶瓷学院
  任东方:景德镇陶瓷学院
  责任编辑:张慧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