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都是地府惹的祸 小说 都是《燎原》惹的“祸”
 

都是地府惹的祸 小说 都是《燎原》惹的“祸”

发布时间:2018-12-26 04:24:52 影响了:

     李立三看《燎原》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中共萍乡矿务局委员会宣传部,编写了一本反映安源革命斗争史的回忆录――《红色安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第一作者彭永辉根据有关素材,与上影的李洪辛合作,写成了电影剧本《燎原》。
  1960年,时饪全国政协常委的李立三在庐山修养,偶遇江西省煤炭管理局局长刘登仁,提及安源过去的事,引起刘登仁的注意。李立三笑呵呵地说:“我就是历史上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李立三。”
  刘登仁得知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当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李主任,马上向他汇报了《红色安源》的出版及电影剧本《燎原》的创作情况。李立三闻后大喜,当即提出要看剧本。刘登仁给萍矿打电话,让人送剧本上庐山。李立三饱含热泪看完了剧本,除给予肯定外,还建议缩短工人自发斗争的篇幅,重点突出党组织成立之后,启发工人觉悟和领导工人罢工等情节。后来剧作者采纳了这一意见。
  影片公映后,时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的李立三,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看了《燎原》以后”的文章。文中大量提到有关毛泽东多次去安源,并指导大罢工的历史事实,同时也提到刘少奇在大罢工中的作用。他写到:“当时毛泽东最关心的事情是加强领导,不久便派刘少奇到安源来,直接领导罢工运动各方面的工作。电影中激动人心的一个场面,雷焕觉到矿务局进行谈判,在反动武装刀枪林立之中,表现出威武不屈的大无畏英勇精神,工人阶级的坚强斗志,就是反映刘少奇同志当时进行的一场与反动派斗理斗智的坚强斗争。”文章最后指出:“安源罢工的燎原大火,正是安源党组织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指导下点起来和燃起来的。《燎原》影片对于这一点做了一定的反映,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比起当时的实际来,似乎还有不足之处。如果把这一点更明确地反映出来,便会使群众更好的理解,影片中一些个人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至于影片中为什么没有直面反映毛泽东呢?原作者彭永辉是这样回忆的:最初的剧本是有毛主席去安源情节的,后来导演张骏祥怕把握不好领袖人物的戏,便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安源历史事实归纳成一人,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字“雷焕觉”作为党的领导者。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张骏祥文集》中看到过同样的叙述。
  
  “雷焕觉”就是刘主席
  
  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电影《燎原》拍成之后,特意送了一个拷贝给安源。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门前的大操坪上,连放了七个晚上,盛况空前。因为片中王尚信扮演的雷焕觉形似青年的刘少奇 (安源俱乐部里有刘少奇当年穿长衫的照片),加之历史上又是他出面与路矿当局谈判,留给安源大人小孩的印象是:影片中的雷焕觉就是现在的刘主席。
  小时候,笔者每每路过矿办大楼,总是喜欢在这条滑溜溜的、浅红色水磨石走廊上溜上几圈,望着走廊旁锈迹斑斑的铁栅栏,脑海里会想起电影中的“刘少奇”一身是胆,从林立的刀枪中穿过的情景。参加过电影大罢工场面拍摄的大人们说,谈判的场景不是在这里拍的,是在洗煤厂后面,用木板钉的假房子里拍的。但不管怎么说,笔者确信真的刘少奇是从这里进去与资本家谈判的。所以,安源人才把这里叫做谈判大楼。
  安源人为什么对刘少奇的印象深呢?是因为刘少奇过去在安源工作了三年,走遍矿山的每个角落,当年健在的老工人大都认识他。俱乐部的袁老伯伯,为少先队员上队课,讲的也多是“刘代表”在安源的故事。那时的俱乐部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下立着一块红牌,上面写着:少奇同志当年亲手栽种。袁老伯伯的故事也大都从这里开始讲起。再就是矿区家家户户都有的《萍矿工人报》,报头是刘主席亲笔题写的。
  
  树也难逃厄运
  
  “xxxxx”爆发后,安源的“批刘运动”从《燎原》开始。过去的影片都不演了,在安源唯独有机会复习电影《燎原》。我依稀记得当时在安源矿电影院组织看《燎原》时,是这样批判的:影片开头是领头闹事的工人肖昌定(邓楠饰)被反动派镇压,推出字幕1921年。天空破晓,阳光透过乌云倾泻大地。一辆拉煤车呼啸着驶进安源,坐在木料上的雷焕觉迎风朝矿区望去。这时挂在墙上的高音喇叭哇哇直叫:“好一幅救世主下凡的景象!这是反动影片《燎原》向炮制者,为中国赫鲁晓夫树碑立传的点睛之笔。”
  不久,“安源的‘炮制者”’也开始跟着倒霉了。有两个人印象很深,其中一个就是常给我们讲“刘代表”的袁老伯伯。他当年是刘少奇的保镖,影片十那个不上夜校,只爱打拳的工人易猛子(王熙岩饰)就是他的生活原形。1964年,袁老伯曾去北京与刘主席有过合影。那些穿黄军装的外地红卫兵到安源时,他仍讲刘少奇在安源如何如伺・,结果受了不少苦头。可这倔强的老头一边挨斗,一边用浓重的湖南话说J我不讲刘少奇,就冒得什么讲。据说直到 1972年去世,他还在唠叨这几句话。现在想来,他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老革命。
  另一位是电影《燎原》的作者彭永辉。记得在我们学校操场召开的拥护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的大会上,他抱着电影胶片,脖上挂块纸牌,上面写着“刘少奇吹鼓手”,跪在台上遭众人口诛笔伐。那时不但人跟着受牵连,就连刘少奇当年栽的树也逃不过厄运。一个叫“燎原”的造反派组织,把俱乐部院子里的两棵梧桐树给砍了。为了肃清余毒,竟然深挖三尺,将树根刨出,还浇上汽油焚烧。然后,派汽车从韶山拉来两棵柏树,在原位置上栽下。记得栽树的那天―卜分热闹,红色的鞭炮足足响了一个多小时。
  
  红太阳照亮安源山
  
  1968年7月5日、7月11日、7月19日,《人民日报》连续整版发表《全国工农兵欢呼革命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江西萍乡矿务局革命职工代表赞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安源煤矿工人喜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文章。在《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家家产户贴满墙的时候,安源小镇树起两块40平米见方的《毛主席来安源》巨幅画像。安源人出于喜迎红太阳的心情,将画中的“去”字改为“来”,直到现在还习惯叫毛主席来安源。为了突出毛主席当年下矿井、进工棚,安源矿洗煤台上立起几个赫然醒目的大字:红太阳照亮安源山。
  
  紧接着,为了把“反动影片《燎原》中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省、市两级革命委员会投百万巨资,在牛形岭半山腰新建了一个气势雄伟的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据说这个纪念馆在当时全国所建的“万岁馆”中,无论是建筑样式、风格,还是地理位置、朝向都非常讲究,在安源人心目巾它就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毛主席来安源这段历史。
  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坐在冰冷的教室里,一边哆哆嗦嗦学着《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的元旦社论,一边远眺纪念馆广场前的大小车辆,心情无比激动。因为纪念馆向全世界革命人民开放了!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兄弟的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来到了安源。同学们深深体会道:“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随后,越南代表团、日本共产党代表团,以及国内的大庆、大寨、林县等先进人物代表团也纷至沓来,参观学习。不过,这个时候安源接替袁老伯伯讲述那过去事情的是一位名叫徐胜远的老工人,他手拿毛主席浯录,身穿蓝色的对襟布衣,对来访者深情地说道:“就在1921年秋,伟人领袖毛主席身穿蓝布长衫,手拿湖南雨伞,沿着铁路,一步一步向安源走来……”。
  那个年代,再重拍电影《燎原》是不可能的,于是安源煤矿宣传队创作排演了一出歌舞剧《安源风雷》,进京汇报演出后,名声大噪。当时在安源久演不衰,凡是在安源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会唱几句其中的歌曲。笔者入伍后,每逢搞文艺活动,唱的也是“毛委员啊,毛委员,顶风冒雨来安源……”,以示自己来自安源的红色身份。当时的安源不但红,而且特别吃香。据矿上的人说,外地出差公干,安源工作证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到哪儿去,都像今天的明星那样有面子。
  
  
  安源又“热”起来了   
  “xx”结束后,安源平静了几年。1982年,著名导演张骏祥为了却二十年的心愿,便和李洪辛商量,把1962年彭永辉写成的《燎原》续集作些修改。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后,终于将这部表现大革命时期安源工人参加北伐,在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始终对党忠贞不渝的历史故事,拍成了彩色影片《大泽龙蛇》。遗憾的是,《燎原》的主要演员,王尚信、王熙岩、康泰、铁牛、魏鹤龄、郑敏等人,有的上了年纪,有的谢世,只好找当时颇有名气、相貌有些相象的孔祥玉、郭碧川、王伟平、徐建福、王善树分别饰演雷焕觉、易猛子、陈振云、贺青山、易老倌子。老艺术家张雁,由《燎原》中的陈工头,变成了《大泽龙蛇》矿警局长王胡子。
  与此同时,长影也来安源拍片。这部由萍乡市文化局许金焰、彭兆平、彭江流创作的电影剧本《秘密小道》,讲的是安源工人支援井冈山斗争的故事。后来为了赢得观众的眼球,改名为《智斗美女蛇》,成了当时一部令人关注的惊险样式片。南北两大电影厂在安源这个矿山小镇拍片,全国各地的名演员和当时的耀眼明星斯琴高娃的出现,着实给安源人带来几分自豪。大小媒体竞相报道,又提高了安源的知名度,给xx结束后一度冷清和失落的安源带来热闹。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从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一件与安源有关的事又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不过这次可不是电影,而是这幅特别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但细思之,也是电影《燎原》惹的“祸”。要不是因为它“鼓吹刘少奇”,青年画家刘春华和他的伙伴们,也不会受命千里迢迢来到安源小镇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嘉德95秋季拍卖会”上,以550万元的天价被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分行买走。随后,有关著作权和所有权归属的问题引发的官司接连不断。直到2002年,这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官司才总算了结。
  2002年,恰逢毛泽东同志诞辰 110周年,毛、刘、李三个伟人家乡的潇湘电影制片厂来安源拍片,片名叫《毛泽东去安源》,并在次年公映。同时,笔者与刘南方合作,将他写的一本反映安源历史的小说《东方惊雷》,改编了电视连续剧,同样取名为《毛泽东去安源》,并在央视一套播出。这一片一(连续)剧,立意相同,都是用真人真事,客观表现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安源大罢工的历史作用,还历史本来面目。紧接着,长影厂和团中央也来安源拍片,取名叫《安源儿童团》,说的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在安源诞生的故事。一时间三部影视剧同在安源拍摄,同挖安源的红色文化,除让安源人过了一把拍电影的瘾以外,还给学者和艺术家们留下一连串的思考,有识之士把它定义为“安源影视现象”。不过,这一切还得感谢电影《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