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滇中新区 有趣的滇中彝族年俗
 

滇中新区 有趣的滇中彝族年俗

发布时间:2018-12-27 04:22:47 影响了:

  杀年猪      杀年猪可谓是过年的前奏。从冬月到腊月的大年三十,50多天的日子里,乡亲们收获的就是肥壮的年猪,每家每年都要杀两三头年猪。那些绿树掩映的村庄里几乎天天都有人在杀年猪。清晨的山寨,炊烟袅袅,那是人们在烧开水准备烫猪。几里之外,就能听到猪尖利的叫声以及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在杀年猪的日子里,烧水、杀猪、烫猪、剖肚、翻肠、烧猪头都是男人们的活计;女人们则喜滋滋地忙着择菜煮饭,请人来家里吃年猪饭;孩子们则欢天喜地在人群中蹿来蹿去。吃年猪饭的人有三四桌到十几桌不等,算得上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式聚会。
  
  舂饵块粑粑
  
  春节前,农村人家家都要舂粑粑,这种粑粑不是拿面粉做的,而是拿上等好米浸泡后,用甑子蒸熟后舂出来的,当地人称之为饵块粑粑。这种舂出来的饵块很软,可以用手捏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狗、猫,鸡、鱼、兔、羊等小动物给孩子们玩。孩子们嘴馋了也可以随时把那些捏出来的小动物拿到火上烤熟吃。有的人对这种饵块粑粑和糍粑分得不是十分清楚,常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糍粑是用糯米舂的,而饵块粑粑是用大米舂的,且糍粑是冬至那天才吃的节日食品。这种饵块粑粑粘性很好,在炭火上烤一下就粘得可以拉出很长的丝,蘸蜂蜜吃,非常润口。
  
  磕糯米面
  
  糯米面是春节必备的食物,常用来做油煎茴香粑粑和汤圆招待客人。
  制作糯米面时,首先要将糯米淘洗、浸泡数小时后晾干,再拿到杵臼里舂细,用规格不同的几把筛子筛出最细的面粉,粗的再返工舂细,再筛,如此反复多次;或者将糯米浸泡数小时后,舀到石磨上磨成米浆,盛到一条细白布口袋里,将它吊在楼顶上,靠重力滤去水分,最后把整条口袋埋到灶火灰里,让火灰吸干所有水分,然后拍打掉灰尘,把结团的面粉倒入簸箕晒干即可。在滇中彝族地区,汤圆不是非要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才吃,而是在正月里用来做招待客人的早餐,但不包芯,而是与甜白酒同煮,正如酒歌中唱的:“汤圆煮白酒,又甜又爽口。”
  
  铺青松毛、栽青松树
  
  春节吃饭不摆饭桌,而是铺一屋子青翠碧绿的松毛,既宽敞,又显得喜气、热闹,小孩子饭后还可以在青松毛上摸爬滚打、翻筋头。到山上采松毛时,人们还会带一棵松树回来栽在院子里,苍翠挺拔,很是雅致。但这样栽下去的松树至多能活一个多月。当地人把这棵树叫“天地树”,是祭祀天地神的牌位树,彝语又称“课戏塔兹” 。
  
  年夜饭习俗
  
  滇中乡下的年夜饭,大桌小桌花色品种少不了三四十样,即便吃不完,年夜饭上菜的品种仍然是多多益善,而且有些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鱼,意为年年有余;小葱,即聪明;蒜苗,意为善于算计;川芎,芎与凶谐音(凶在当地有精明 、厉害的意思);粉丝不能切断,要长长地吃,以示吉利;还有猪头必定是在除夕这一天才能动的,尽管在年夜饭上很多人都不觉得猪头肉好吃,但猪头肉在大年三十是少不了的。煮熟的猪头,先要在祖先牌位上祭供 、磕头,然后才拿了刀来切片端上饭桌。
  滇中的年夜饭赶早,所以,有的人家在下午三四点钟就开始吃饭了。年夜饭吃的时间也很长,常常是四五个小时,不论好吃还是难咽,什么菜你都得尝一遍,但不准吃尽,必须每样菜肴都要有所剩余,此习俗就是图个“吃不完用不尽”之意。饭后,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唠白话,逗小孩在松毛地上玩耍,烧水洗脸、洗脚、洗澡,换上新衣、新裤、新鞋围在火塘边守岁。洗脚时,彝族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做晚辈的一定要烧上一壶热气腾腾的烫水,端上给长辈洗脚,以表孝道。这样的感恩教育在彝族地区流传已有几百年了。彝族对除夕之夜的洗脚非常看重,认为只有将脚洗得干干净净,将来出门才能赶上人家吃早饭,才会有贵人相助。
  除夕之夜,火塘里要烧几个大大的柴疙瘩,彝家人认为:除夕夜火塘里烧的柴疙瘩越大、火越旺,来年养的年猪就越肥越大,日子就会过得红红火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