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论文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论文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14 04:39:34 影响了:

   [摘要] 对下一代的教育,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品质上没有呈现群体间的显著性差异,却表现出一些相对倾向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家族教育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四过”(即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即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才,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发生意外)现象。这样必然造成某些独生子女行为上是“自我中心”,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认识客观世界时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心理问题 生活环境 自信
  
  由于以往我们的教育重心过分倾斜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应试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他们心理素质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致使不少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脆弱。以下是我校最近对小学生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相关内容的调查结果。
  一、关于独生子女的意志力
  当问及“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时,46.2%的孩子选择了“先镇定,再自己分析原因,设法解决”的答案;40.7%的孩子选择了“告诉老师或家长,请他们帮助解决”的答案;13.1%的孩子选择了“心情紧张,毫无办法”的答案。由此可见,在被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孩子面对学习困难,是完全依赖老师或家长,或是束手无策。这表明,目前的不少独生子女的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弱化,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作为学生,一碰到学习困难不能靠自己努力去克服,甚至“心情紧张、毫无办法”,难怪现实生活中孩子遇到学习、生活等不顺心或麻烦之事,便动辄离家出去,甚至心态失衡而轻生。
  二、关于独生子女的自信心
  笔者是这样提及的:“你在考试中经常担心出错吗?”“当你的正确决定得不到他人的支持时,你能坚持吗?”回答依次为:选择“经常担心”的孩子高达44.1%;选择“很少担心”的孩子占38.3%;选择“从不担心”的孩子占17.6%;选择“很不能坚持”的孩子为4.2%;选择“不能坚持”的孩子多达55.2%;选择“能坚持”和“很能坚持”的孩子为19.7%和21.0%。结果表明,高达50%的孩子对自己学习、对自己处事的自信心不足,这是众多被调查对象向我们透露的心迹。无疑,该结果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独生子女自信心弱化的现实,他们那种对学习和生活自信心不强的心态而导致的自卑、焦虑、孤辟、厌倦等不良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较为普遍。
  因此,独生子女心理障碍产生的具体成因虽极为复杂多样,但总地来说,只能从客观和主观的方面去剖析。鉴于这种思考,我认为,独生子女的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有:
  1.社会因素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变迁之中,社会变迁作为重大的应激源将不可避免地给独生子女带来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冲突,必然伴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撞击。面对相互撞击的多元文化,独生子女难以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实现多元文化在主体价值上的有效整合。特别是在各种消极文化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那些心理素质差,认知能力弱的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进而引发行为失范。容易形成不良事件的刺激诱发心理障碍,青少年缺乏思想准备,很难适应;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很难应付;不健康的文学艺术的影响,黄色书刊的毒害,青少年识别能力差,很难抵制。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思想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的青少年来说是很难应付的,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也比较多。比如、学业受挫、父母离异、感情不融、也是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据了解,国外统计资料显示,父母双方离异比一方死亡对孩子的刺激还要大得多,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行为异常。
  2.教育因素
  我国的教育作为对个体心理,有着直接影响的客观因素,其本身存在着促使独生子女滋生心理障碍的病态基因。家长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强迫子女按家长的意志行事,子女不遵从,动辄打骂体罚,使子女形成逆反、敌对的心理;还有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必然造就思想僵化保守、心理闭锁和性格拘谨的人。在抓子女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还任意加重负担、态度粗暴、实行体罚、盲目投资等。这些都会使子女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加之,我们中国的家庭缺乏教育独生子女的传统和经验,因此,把独生子女视为珍宝,娇惯溺爱的现象普遍严重。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把孩子摆得地位过高,成为家庭中的“特等公民”。只享有权利,没有一点义务。这样,就难免使独生子女出现人格障碍或社会适应不良的倾向,甚至会促使孩子走上邪路,中外这方面的例子都不少见。如2001年2月8日下午,我国某市一名12岁少年因拒绝拉琴悬梁自尽,此事发生约2个小时后,又一名8岁男孩坠楼自杀,只因不愿上学。这两起血的事实说明,目前的家庭教育已经歪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仍是学校教育久治不愈的顽症。各学校把高合格率、高升学率作为追求的目标,许多学校只是片面地抓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漠不关心。这严重损害学生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或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就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3.自我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重要时期,是人生当中最短暂的时期,也是最富有特色的时期。生理心理发生急速变化;充满着矛盾,是成熟期的大动荡,是多事之期,生理心理不平衡,内部外部均充满着矛盾,对众多的心理冲突,一部分青少年不善于自我调节和宣泄,又有“闭锁性”的一面,不愿意找别人调节,也容易造成心理疾病。许多独生子女的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设计往往严重脱离社会和自已的实际。这样,就必然产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加剧势必导致自我否定。可见,自我设计的偏差是独生子女产生心理障碍重要的,可怕的主观诱因。
  总之,独生子女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疏导独生子女心理障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作为家长,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发现他们心理缺陷时,要及时进行教育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承受力、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精神。作为学校,要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协调发展;除了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要规范教育行为,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估价和期望自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