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发乎情,止于理,彰显文章内蕴】 发乎情止于理
 

【发乎情,止于理,彰显文章内蕴】 发乎情止于理

发布时间:2019-01-14 04:57:43 影响了:

   [摘要] 从文章的内蕴来说,一篇作文成功的奥秘无外乎“情”、“理”二字。“情”和“理”是文章的两大内核。在写作过程中,只有释放出这两大内核的能量,文章的内蕴才会更为丰富。
  [关键词] 文章 内蕴 作文 情 理
  
  从文章的内蕴来说,一篇作文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简言之,无外乎“情”、“理”二字。仔细研究一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不难发现,有许多要求都是植根于对考生文章的“情”和“理”的考查。应该说,“情”和“理”是文章的两大内核。或者言“情”,以情感人;或者寓“理”,以理服人。在写作过程中,只有释放出这两大内核的能量,文章的内蕴才会更为丰富,才会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可。
  一、如何言“情”
  1.叙事求“真”诉真情
  感情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之中,感情“真”,首先要事情“真”。而这一“真”字,我们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就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事实,还应包括作者的阅读所得,甚至于建立在现有思维水平上的所思所想。因为作为一个高中生,阅历还相对肤浅,如果一味地只求记写围绕自己的事实,势必只能显现出材料的匮乏,更多的是让作者活在幼稚的记忆中,或者发一些无病呻吟的感慨。更有甚者,再没有娴熟的文字驾驭功底,文章自然就会索然无味了。因此,考生在平时要多读多思,积累起丰富素材。如果要写自己的圈子以外的人或事,就要尽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化身所写人物或融身所述事情之中,在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中,将真情宣泄出来。
  2.绘声绘色方有情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情景交融”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写作技法。而这里所说的“绘声绘色”也便是提倡学生要善于进行景物描写,以此来烘托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情与景伴生,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会使感情的流露更加自然而含蓄。景物描写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要围绕中心景物构造“画图”,一是要符合人物情感选择景物。实现文中写景的艺术美与和谐美的统一,再注意笔法细腻流畅,状物有声有色,文章也便意味无穷了。
  3.斐然文采自蕴情
  毋庸置疑,一篇文章要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当然,文采不一定非要文言辞华丽,在质朴中流露深挚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一样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说明,语言风格的不同,绝不影响文采的表达,关键的是我们如何以文采来倾诉情,以文采来感染人。文采的获得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底蕴,再对其进行组合、加工、润色,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才会浮现出来。
  文采的体现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选词生动。根据语言整体风格的需要,尽可能选用生动可感的动词、贴切的形容词、合律的叠音词以及意蕴得体的成语等。文章有了丰富的词语做基础,也就会情文并茂,极富美感了;其二,句式灵活。立足平时,多注意对各种句式(常见句式包括: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动句和被动句;④长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变式句)的了解,在具体语境中考虑到每一种句式的语气情调,合理运用,自然就会使文意富有流动美,情感表达也更为充分;其三,善用修辞。文章波澜不惊,是难有成效的,这就需要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只要运用的恰如其分,灵活多样,就会使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情真意切。一般地,一定要注意排比、比喻、比衬、比拟、设问、反问等手法的得体运用。
  二、如何寓“理”
  1.博思深索谋新意
  所谓“博”,也就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即别人只看到人所共知的,自己却看到其他角度的;所谓“深”,也就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深度,即别人只看到表面,自己却看到实质。在构思中,通过博思深索,也就会对话题认识得深刻了、透彻了。在此基础上,排开别人“常式思维”之所得,自己看出或确立蕴涵在“正常”之外的意思,文章说理也就会富有新意。
  当我们围绕话题进行构思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也就不致浅陋。当然,也要避免一味“求新”而偏离题意,甚至流于怪谬,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那也就得不偿失。
  2.对写假设求透辟
  “对写”就是在一种比衬的作用下,正反结合进行论证,使说理更为透彻;而假设性推理,就是以现实为依据,假定没有按事实所发生的那样进行,又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其实,作为事实材料的有益补充,无论是“对写”法,还是假设性推理,都能保证文章含量的丰富,增加文章的宽度和深度,是说理性文章的一剂良方。一般地,“对写”法一定要注意所用事例的相对性,而假设性推理则要注意运用“试想”、“假如”、“如果”之类的标志性词语。
  3.点面结合拓容量
  一篇文章中,只选用两三个材料,没有主次地一一铺开,势必给人一种罗列论据的嫌疑。因此,在行文中,一定要注重“点”与“面”的巧妙结合。“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作“点”的要避免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扩充论据的容量,浓缩文章篇幅。对于“面”上的一系列材料最好以排比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可以在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晓喻道理了。
  作为文章的内核,“情”与“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考生要充分认识到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好使“情”、“理”完美交织,做到寓情于理。这样,一篇文章的内蕴也就更显丰腴了,其可读性也便更强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