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1:12 影响了:

   [摘要]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任何的动手操作,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设计好操作程序,并及时评价。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动手操作 操作程序
  
  动手实践已成为教学中大力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落实到课堂上,更多的是动手操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其思维以感性认识为主,在低年级实施“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 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但是,动手操作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操作目的不明确,效果差;操作表面化,不注重让每个学生经历完整的动手操作过程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动手操作真正做到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好多时间,直接影响操作的进程和结果。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特别地兴奋,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原本设计得好好的课堂,一阵乱哄哄的活动后,什么也没学到,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1.操作前要听清要求;
  2.操作时不慌不乱,有条有理;老师或同学讲解时,要暂停操作,认真听;
  3.操作完成后,要迅速收好学具等。
  同时,要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当然,这些好习惯要靠平时的训练和严格要求。
  二、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例如,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磁性板上不规则地贴了一些小棒图,让学生动脑想,动手摆,“怎样摆就能使同学们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提出,马上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拿起小棒摆弄着,在经历了想、说、摆的过程后,发现一根一根的数太慢、太麻烦,产生了改变小棒呈现形式的愿望。主动提出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建立了“凑十法”的雏形,并且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这一概念。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动手操作”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不要让动手操作成为“演戏”,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当学生正在热情高涨地操作时,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学生不但很难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会打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好操作程序
  操作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操作顺序的先后,操作是否流畅,操作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只有操作的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准确到位,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创造“动一动 ”、“想一想”、“说一说”的机会,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一步一步地将在认识过程中所感知到的这一数学知识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
  一听,即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及规则。为使学生的操作达到有效,老师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听好要求,遵守操作规则,必要时教师要作出示范。
  二动,即按要求动一动,摆一摆。要求提出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学具,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
  三想,主要是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更明白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四说,即展示操作过程。在充分地动手操作过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做法,通过演示、介绍展现给大家。
  五再动,即再体验。由于学生的理解层次不一样,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让那些接受比较慢的学生也能逐步地完成相应的内化,在得出基本方法后,再引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一遍动手操作、形象感知的过程。
  仍以“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教学为例,经过第一次的教学,我们作了一些调整与改进:(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操作学具,思考算法。即让学生利用小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摆一摆。(2)展示操作过程,并通过再次经历,加以验证。由于学生的理解层次不一样,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让那些接受比较慢的学生也能逐步地完成相应的内化,在得出“凑十法”这一基本方法后,再引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一遍动手操作、形象感知的过程。(3)联系学具操作的过程,理解“凑十法”这一算理。(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计算方法。在操作小棒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和顺序迁移,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进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及时评价
  我们都知道,扎实有效的教学,评价一定是及时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评价要跟上,及时评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1.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操作前要听清要求,目的明确;操作时不慌不乱,有条有理;老师或同学讲解时,要暂停操作,认真听;操作完成后,要迅速收好学具。
  2.对小组的评价。从小组学生的参与度及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评定结果以“智慧星”和“合作星”的形式展现。通过这些评价,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了操作效益。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任何的动手操作,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在课前有充分的预设,怎样的动手操作是有价值的?切不可为了热闹的课堂气氛,而把学习活动引向了歧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