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后奥运时代对大学生人文体育观塑造的意义]以人文之魂塑造课堂之魂
 

[后奥运时代对大学生人文体育观塑造的意义]以人文之魂塑造课堂之魂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4:02 影响了:

   [摘要] 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人们的巨型狂欢节;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现实平台。让世界来到中国,让北京触摸世界。2008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特别是人文奥运这一主题定位,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提供了平台。借此奥运后时代适当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体育观塑造显得尤为有意义。
  [关键词] 奥运会 奥林匹克 人文奥运 人文体育观
  
  一、问题提出
  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人们的巨型狂欢节;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现实平台。让世界来到中国,让北京触摸世界。2008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特别是人文奥运这一主题定位,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提供了平台。借此奥运后时代适当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体育观塑造显得尤为有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归纳总结法。
  2.研究对象为学院07、08、09级全体公共体育课学生。
  三、结果与分析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三个面向的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度,确立与全民健身终生体育思想相适应的崭新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当代大学生是面向未来的群体,是传承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任,将落在他们的肩上。借此奥运契机,适时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体育观塑造,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高等体育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力度虽有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和人文体育观的熏陶却显得很无奈。其一,课程设置和讲授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较少进行知识创新和人文体育观的教育。其二,高校仍然花大量时间去应付各类考试,很少对学生的智能因素、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创造力、个人价值等的开发和研制。其三,就考试而言,体育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考试方式统一,方法统一,考试成绩终结化,一考定局等,完全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人文体育观指导下的体育教育观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片面追求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片面追求生物体育意义上的增强体质,从而忽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内在需要。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只满足于知识技能的灌输和单纯生物体育观视野中的身体发展,而不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为要义,那就舍本逐末了
  (2)强调教学的内在价值,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校体育教学片面强调教学的外在价值而忽略内在价值的倾向。过分追求教学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淡化教学提升人的功能。即以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质的强弱评价学生的身体状态,重视培养学生的服从性而轻视独立性,重视一致性而轻视差异性,重视接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后奥运时代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问题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
  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而“自信、自强、自尊”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学习发杨奥运精神,就要学习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寂寞,乐于付出的精神。
  竞技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金牌,而是人文关怀和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不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人文体育时代的到来,正是体育回归自我、全面展现体育功能和魅力的时代,是中国体育的未来。
  四、对大学生人文体育观的塑造
  1.什么是人文体育观
  所谓人文体育观,是一种文明、理性、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指在对体育的认识中倾注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2.人文体育观的发展基础
  早在18世纪就有两种显著的趋势分别形成不同教育思潮中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价值观,它们都对近代人文体育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对教育理论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贡献是他对教育的一项见解,即“自然教育”。其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顺应人的本性,认为体育乃是个人由童年至成年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卢梭指出“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使他健壮起来,以便他长得既聪慧又有理性。”
  (2)裴斯塔洛齐的“和谐发展课程体系”
  瑞士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裴斯塔洛齐在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认为体育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即“体育的任务就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的生理上的力量全部发展出来。”他还认为:“一个恶魔般的幽灵带给这个时代的最可怕的礼物是:有知识而没有行动的能力,有见识而没有实干或克服困难的能力”。他充分认识到体育在青年人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中的价值,即通过体育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培养勤勉坚毅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斯宾塞崇尚科学教育的功利主义体育观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体育思想,提出了科学体育的思想,主张只有掌握了人体的规律,懂得生活卫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和谐。
  3.对大学生人文体育观的的塑造
  当代大学生是面向未来的群体,是传承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高等体育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大学生适时进行人文体育观的塑造如下:
  第一,理论教学环节人文体育观的的塑造。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的盛会,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生活中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现的盛会,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友爱”统一的盛会。特别是“人文奥运”的主题定位,旨在通过奥林匹克盛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体育运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使得北京奥运理念的三大理念在发展上相得益彰。体育教学的理论环节,正是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等人文体育观的最好时机。
  第二,技术教学环节人文体育观的塑造。
  一个时代的体育能够反映这个时代对人的认识,体育的兴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思想状态。体育的人文性集中体现在它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和表达方式,它不是任何外力强加给人的东西,是人的天性中不可泯灭的本质。后奥运时代,体育教学技术环节,不仅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观,让体育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克服一成不变(即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课堂教学秩序。
  第三,游戏环节人文体育观的塑造。
  体育游戏环节教会人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同一运动中,参与者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运动中不同学生的组合,各种形式的合作和对抗性的练习与竞赛,拓展了参与者的交往范围。在活动中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际关系交流直接与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交往中使他们相互了解和协作,体验被助与助人的乐趣。通过人文体育观的价值引导,即指向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这一种全新的人类实践精神。
  第四,课余竞赛环节人文体育观的塑造。
  体育教会人直面人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课余比赛,使参与者在胜与败的瞬息万变的状态中去体会成功和挫折的感受,这将使终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受益无穷。体育运动是竞争性的活动,运动竞赛是在矛盾与冲突中,在“你死我活”的拼斗中真实地呈现出人的文明程度。参与比赛,就会有胜利与失利,要经受得起输赢的考验;参与运动,就会有成功和失败,要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参与竞争,就会有鲜花掌声与嘲笑冷落,要顶得住赞美与批评的压力。通过人文体育观在实践中从身体、心智、精神上全面地塑造人,从而实现对人的体格和人格的双重塑造。
  第五,课余专项训练环节人文体育观的塑造。
  运动训练过程,往往要克服许多由体育运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疲劳,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和其他活动中不易获得的身体感受。这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具有特殊的培养和磨练作用。人文体育观对现时代的人的意义表现在,促进体育运动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遏制竞技运动的不断异化和物化,使体育真正成为人的发展权利、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从而获得体育与人的双向可持续发展。
  五、对大学生人文体育观的塑造的意义
  1.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
  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年轻的大学生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人文体育观的塑造,促使大学生对失败和胜利的辨证思考,因而有利于大学生理智、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社会生活。
  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缓解青年学生的精神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2.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化
  校园体育活动是人际关系和谐化的主要手段和中介,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能够亲身体验到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能顺利完成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模范遵守体育道德规范。
  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会迁移到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3.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规范和约束
  人文视野中的体育,以其内在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境界,实现着人渴望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本质,使人从身体、心智、精神、个性等方面,充满了欲望和准备。
  大学生生活的校园认同感、团队意识、遵守规则、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它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产生一种“规范”“约束”的效果,从而形成对“是非、善恶、荣辱”等标准的正确认识和牢固信念,以及崇尚文明、尊重他人、注重礼仪、追求公正公平的做人准则。
  4.人文体育观的塑造,促进青年大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和校园凝聚力
  大学体育活动是以学校、院系、班级、楼栋、宿舍为单位集群性特点,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既有通过个人拼搏夺取胜利后的喜悦与满足,又能体验集体默契配合成功所经历的心灵撞击与磨合,从而使大学生既追求个人奋斗的价值,更珍惜团体的合作与友谊,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和维护集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5.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人文体育精神倡导主文化,提倡为人民服务,科学与民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引导好亚文化。
  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认识由初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把握校园文化的内在矛盾。
  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引导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动选择,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选择并接受校园文化中积极因素的影响,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
  人文体育观的塑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积极创造,凭借既定环境进行实践创造,突破原来环境创造新环境。抑制反文化,否定不利于校园稳定和发展,并背离主文化的不良思潮。
  六、结论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是人体必需的运动方式,是大众健体强身的外在表现。正因为人们从事体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人类共有的思想性特征,才赋予它深刻的文化内涵,以此而延伸的竞技体育,通过有序的竞争彰显出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为人文体育进一步拓展了生存空间,体育与经济结缘可以形成一种新型产业,提高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体育与文化联合可以相得益彰,形成良性互动,产生健康向上的社会效能;体育与教育相伴,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同时又内化为体育本体,为体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人文内核;体育本身所具有的赛事和活动功能,还可以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增强凝聚力。对当代大学生适时进行人文体育观的教育能有力渗透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能营造良好的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化统一,有助于促进青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全球化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贫富分化、危机不可预测等挑战。对当代大学生适时进行人文体育观的教育,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临,马晶,龚德胜.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5.27-29.
  [2]陈永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7).
  [3]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
  [4]徐生涵.高校改革发展背景下的和谐校园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
  [5]冯霞.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的研究[M].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7.
  [6]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
  [7]杨�,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
  [8]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7.
  [9]吕晓华,韩海军,唐成,邬燕红.体育健康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