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浅析】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浅析】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6:55 影响了:

   [摘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如何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生数学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参与 教学策略
  
  一、增加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机会
  
  1.变教师“说”为学生“说”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也是增加学生学习机会的途径。当前的许多数学课上,还是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机会太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长期如此,甚至会抹杀学生独立思考的愿望,只是依靠教师讲解。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参与,而应营造某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许多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就提出: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说”、“多说”。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课上,教师发给学生们每人一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有的说“哪些月的天数是相同的,哪些月的天数是不同的,哪个月是特殊的,特殊的这个月情况又如何”,等等。总之,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将教师要讲的内容说出来了,这时,教师就没有必要再一条一条地讲给学生听了。
  2.创造条件,让中差生有参与课上练习的机会
  要创造条件,让中差生多参与课堂练习。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均认为,小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课内“说一说”的机会太少,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算理讲不清,解题思路混乱。照顾中差生的教学策略,就是多让他们在课上说算理、讲思路。
  课上,教师可以先教学生怎样讲,然后在小组活动中,由优等生示范讲,中等生学着讲,差生模仿着讲。巩固练习时,让同桌的两人互相说。课堂讨论时,优先让中差生发言,说错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及时纠正;在优等生讲时,有表述得很好的地方,让其他人也学着说。
  
  二、为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创造条件
  
  1.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的教学,必定是最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的教学,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许多教师反映,如果情境创设得不好,教学活动将难以展开,使得预定的教学认为无法完成。那么,创设的情境只要源于生活就可以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虽然来源于生活中,但缺少“数学味”,这是不恰当的。如讲循环小数的时候,有位老师引用了“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道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个大家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用到了循环,但它与数学毫不相干,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情境的创设是不恰当的。还是这个知识点,如果采用“三个人分两块月饼,如何分”的例子,就很容易地引入了循环小数的问题。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的教师选择了与儿童世界无关的情境,学生连懂都不懂,自然无法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
  因此,在情境的选择上,既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又要注意体现出数学味。
  2.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清晰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感知教材的兴趣,如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面积的切补关系,直观易懂;学习圆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半圆可以分割为无限多个三角形,且分割得越小,三角形越规则,因而逐步推导出圆的面积的求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一,如果没有多媒体参的演示,就会有学生对“无限多”的理解存在困难,从而对从三角形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产生不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一个包含所学知识的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摆出对立观点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知识点并无多少趣味可言,如何才能使平淡的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我就能马上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信不信?”这时,学生当然不相信,教师就这样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学生出数,教师很快说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更加好奇老师不算是怎么知道的,便也想学会老师的方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转入教学内容了。
  
  三、端正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动机
  
  1.关注学生的内部动机
  很多心理学家都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就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不是让他们为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使学生不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当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时,他们便会自觉建立起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内部动机了。
  2.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学习活动,尤其是数学学习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内部动机将难以维持其稳定性。因此,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也很重要。数学家张广厚在回忆他上小学补习班时的情形说:“我(数学)考了100分,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还让大家向我学习。‘高帽子’一戴,自己很得意,也增强了我的信心……从此,我和我的几个同学,起早贪黑,真正下了狠功夫……”
  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激发都是需要的,而且两者可以互相促进。通常,学生在外部动机的推动下,不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促使形成或加强内部动机,这就是人们常常体会到的“学习后才感到知识的不足和学习的重要”,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学习;学生在向往学好数学或好奇心的推动下,开展数学学习,进而认识到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并意识到将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要,于是又增强了外部动机。可见,数学学习往往受多种动机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全面分析,找出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动机,以便进一步优化和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游吉英.关注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6).
  [2]陈艳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直觉思维.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3]曹丽.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6,(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