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 高职生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 高职生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0:59 影响了:

  摘要:“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重大变革,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如何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去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实现思政教育环境理念、内容与形式、教育职能及教育机制的转变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生;思政教育;转变
  作者简介:欧阳剑波(1966-),男,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讲师,中山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苏冰星(1976-),女,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47-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①。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亟待实现以下
  四个转变: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念的转变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的教育体制。“工学结合”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也给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在脱离校园环境条件下如何更新教育理念的全新课题,这一全新理念的转换,首先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念的转变:
  一是意识到“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由原有的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高职生走出校门,活动的空间由课堂与宿舍过渡到企业和社会,空间与环境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开放性,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走出围墙式的教育模式,改变过去高校“墙院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探索既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高校普通社会实践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路径。
  二是充分意识到社会环境对“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冲击。学生步入企业和社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新的环境下,社会中存在哪些负面的因子将给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带来冲击?思想工作者必须对此作出全面的预测、分析和判断,研究新的工作生活环境、社区环境、经济环境、治安环境、信息环境、生态环境等给“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利弊影响。可以说,教育环境理念的转化是有针对性的做好参与“工学结合”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的转变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定位。因此,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的转变,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变必须凸显以下几个重心:
  首先,为适应高职大学生参与“工学结合”过程中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的特点,“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注重对高职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使学生树立能在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要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等文化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就业形势教育、创业教育等新内容。
  其次,应根据“工学结合”环境的特点,在内容上从学生参与的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刚涉足社会的大学生们加深对社会和环境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和自我分析与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
  再次,对“工学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上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价值取向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实践潜能的发展,实现由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转变,实现为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的统一。长期以来,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从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很少从人本价值的挖掘上来找到切入点,忽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忽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因而,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学生的实验、实训和生产实习过程中不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应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认知、交往、审美、创造给予全方位的关注,使每一位学生的生存能力、特长与潜能充分发挥,使之全面和谐发展;利用工厂、车间里工人师傅们的积极思想和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利用机会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情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遵守岗位职责规定、行为规范、劳动纪律、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要求,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从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工学结合”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第四,全面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到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新技术岗位及能力教育,突出的是技能本位和实践性原则。因而必须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理论与方法,按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能力科学整合知识,重新规划设计思想素质教育课程,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形式;彻底根治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导的“压缩饼干式”的课程体系状态。攻克思想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按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改变我们现有的,大家习惯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靠课堂讲授“技能”、靠教室传递技能的反规律的做法。积极研究和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与特征办事,重视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中学”、“学中做”。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把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严格管理和约束学生的手段。这种认识和教育方法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引入了误区。其结果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必须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按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现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上的转变。
  这就要求对“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职能定位上,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逐步向“服务”职能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出发,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的转变,要深入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困惑和实际需求,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功能落实到“工学结合”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工学结合”环境下,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实践技能上做准备,而且还要通过宣传教育、提供普法、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工作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挖掘自身的志趣、特长和领导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懂得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何与周围的世界打交道、做什么样的人和做什么样的事、明白与做事相比较,做人更为根本;在企业和社会的现实环境中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等。
  在实现“服务”职能的方法上,由过去靠“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方式向现代科技手段普及运用转变,努力形成适应时代要求、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拓宽单一课堂教育的路子,因地制宜进行开放式教育。可以针对“工学结合”的现实状况和条件,委派学院专职辅导员全程陪同辅导,也可以由思政课专任教师定期前往工学结合地开设专题讲座、普法或心理咨询活动,还可以和挂靠企业政工队伍签订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合作协议等等。此外,“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②。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开设一个融思想教育及服务答疑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服务网页,通过建立“工学结合”学生工作信息库,搭起异地思想工作的网络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网络,把分散的“工学结合”学生群体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快速、畅通的思想教育、就业导向信息传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渠道,形成一个管理与服务交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转变
  
  “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教育机制的转变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转换也不例外。为此,要使“工学结合”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需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要适应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认真分析研究“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实现教育机制的有效转变:
  首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的、科学有效的领导新机制。由于“工学结合”地域空间非常扩散,要把分散的思想工作统一起来管理,学校党委要起主心骨作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既有纵向支撑,又有横向连接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馈及时、统一协调、规划与布局的领导与协调机构。建设一支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懂知识、会技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管理队伍,培育具备“双师”能力和结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其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建立与“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思政课教师聘任和培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弹性学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思想表现与行为规范的评价与考核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和政工人员从事“工学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书育人的激励机制、专兼职思想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积极探索构建高校与属地管理的地方政府、社区及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络制度,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真正构建成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创新教育机制,使制度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
  最后,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理念,转变办学思想,进一步确立现代“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始终。积极建立一整套“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将高职学生“懂国情、知社会、了民情、长见识、增才干、强技能、明事理”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总要求,把在学习、顶岗实习期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以及提高和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作为新型高素质合格职业人才的评价标准。将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跟踪反馈评价等主客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强化督导检查,达到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的目的。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公报》2007年5月25日.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第一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