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含蓄的对比 远大的抱负_远大抱负且霸气的古诗
 

含蓄的对比 远大的抱负_远大抱负且霸气的古诗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9:57 影响了: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城西,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是我国素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第二年,大规模重修此楼。楼建成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他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索记。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含蓄的对比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一、作者的心境与洞庭湖的物境的对比。其相同点是――宽广阔大,气吞山河。洞庭湖之物境,“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之心境,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贬放邓州。作者被贬,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心情相当不愉快,但作者能跳出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在看到好友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后,能够感悟到洞庭湖“横无际涯”,“衔远山,吞长江”浩翰无边、气吞山河的气势,表明了作者的胸怀像洞庭湖一样宽广无限,气度非凡。
   二、作者与友人滕子京的对比。政治观点相同,又同遭贬但不甘消沉。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先知径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励精图治,使岳州不到两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又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借题发挥,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应该有洞庭湖般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怀,表达了范仲淹对友人的一片真心与细微关怀。范仲淹被贬后,在地方上,力所能及地为国为民干了一些实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三、作者与“迁客骚人”的对比。人生观不同。“迁客骚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圆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画圆。所以,当洞庭湖上“霪雨霏霏”、“浊浪排空”、“商旅不行”的时候,迁客骚人觉得“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感受。当洞庭湖上“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的时候,迁客骚人觉得“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感受。他们的共性是“物喜己喜,物悲己悲”,从不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而作者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建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由此可见,范仲淹心里常常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是一个“国喜己喜,民忧己忧”的人。
   四、作者与古仁人的对比。志向相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官期间,严以律己,惟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乡中贫寒的人。在朝庭则敢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决非虚语。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一文,作者通过以上含蓄对比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罢此文,使人心胸开阔,思想升华,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庄浪县万泉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