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新一代大学英语1教材翻译
 

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新一代大学英语1教材翻译

发布时间:2019-01-21 04:22:50 影响了:

  摘要:随着“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工作的开展,一轮新的教材编写高潮出现了。自1961年,大学英语教材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出现了不同编写理念的四代教材。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教材已经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无论在教材编写目的、课文选材、原文处理上还是练习设计上,离真实性这一现代外语教材编写重要原则还有距离。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了培养学生应用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和大学英语几乎相同的能力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呼唤第五代教材。新一代教材必须体现实用性、主题化、重内容、立体化、多样化、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等编写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第五代:编写原则
  
  根据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发展的见证人和主要实践者之一董亚芬(1991)的分类,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教材从1961年到文革前。这个时代的大学英语教材“采取的教学法模式是五十年代的传统模式,即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法路子”。第二代教材从1979年到1985年,“大体上仍然遵循第一代教材的教学法模式”。第三代教材从1986年到90年代中期大纲修订前。这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开始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分级教学,各编六册,每级一册”,并分“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听力、语法与练习等五种系列教材”。编写原则是:“一、文理打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共核上。教材力求做到a.题材、体裁多样,避免内容过专过偏的文章。b.选材应注意趣味性、知识性和可思性。二、语言基础与交际能力并重。三、突出阅读技能的培养。四、博采众长而不是片面求‘新’”。
  李荫华(2002)认为“9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了数部新教材如《21世纪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大学核心英语》等原有教材推出了修订本。它们的问世意味着新一代――第四代――教材的开端。”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大学英语全新版》、《必胜英语》等。这些教材开始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配有课件光盘和学习软件系统。尽管如此,教材从编写体例到练习设计还主要是结构主义的,还是体现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一些老师为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在实施教学时不得不抛弃原有的练习,自己设计新的课堂活动。有的虽然是融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等教学法为一体(文秋芳,2002),但全面照顾,练习编得越来越多,课本编得越来越厚,配套教材越来越多,教师学生都不堪负担。因此“虽然近年来我国外语界已经推出了数套教学理念较新、质量较高的大学英语教材,但是高校英语教师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现有教材不满意,对教材很满意的人极少,认为现行教材不适合教学改革的人占两成以上”(刘润清、戴曼纯,2003)。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一些教材或多或少地滞后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为此笔者在2005年召开的“大学英语教材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第一次提出“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概念(黄林,2005),并对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框架提出看法。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新一代教材编写应该遵循的八大原则。
  
  一、新教材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Harmer(1983)认为,评估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Cunningsworth(1995:15)专门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四个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1)教材应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应和语言教学课程目标吻合。(2)教材应反映学习者目前和将来要使用的语言,能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他们所需要的语言”。也就是说,只有当教材编写的目的和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统一起来了,当教材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使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教材编写目标才变得真实。那么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显然与中小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工具性目的大大增强了。而且随着近几年西方文化多渠道地渗透到我国各个方面,外语作为一种文化素质培养的作用也有所减弱。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外语交际的能力,能够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英语完成学术、商务等活动,包括出国深造,而不仅仅是因为英语是学校一门必修课程,也不仅仅是因为要通过四、六级考试,更不是要对语法、语言规则进行研究,或对文学语言产生兴趣,需要欣赏。王维佳(2005)对南京五所高校学生就“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68%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去交流。
  如用学生这种需要去衡量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显然在编写的目的上还不够真实。因为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骨子里还是都是根据1985年大纲和1999年大纲编写的。1985年大纲规定:“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基础上”。1999年大纲强调“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这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以争取达到的目标”(《大纲修订说明》)。可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是我国第三、四代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2004年教育部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教材的设计目标和理念必须体现教学大纲的目标。因此新一代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继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同时,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新教材要突出实用性
  
  教材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要反映学习者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就要突出实用性,确切地说针对性和工具性的原则。教材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原则,长期来受到主流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质疑和批评(蔡基刚2006:345)。但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正确处理以下一直有争议的五大关系:(1)基础与能力。新一代教材不仅仅是打基础,甚至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而是综合应用能力或交际能力的培养。李荫华(1995)认为先基础后交际,这不无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也要看到实用能力、交际能力并不一定非得等到打下扎实语言基础后才可训练和发展的(戴炜栋等,2005),它们可同步进行。(2)理解与表达。新一代教材不只是注重阅读理解和语言输入,同时要突出表达能力训练和语言输出。也就是说教材不仅要提供语言点输入的载体,也要提供语言输出表达的各种材料和场合。这是因为,当学习外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时候,表达能力变得和理解能力同等重要。(3)欣赏和使用。新一代教材中不仅需要有趣味性的、富有哲理的散文和文学经典作品,以及优美漂亮的语言供学生欣赏,更需要有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 作中可能碰到的、能够使用题材、体裁和语言。从学生角度来看,语言的使用比语言的欣赏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如果大学毕业生读一般的英语新闻报道,写一般的常用信函也困难重重,不能不说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败。(4)控制和真实。尽管现在的课文都选自原版刊物,但在编写中对语言控制都很严,具体表现在①用《教学词表》中的词来替代超纲词,以降低生词密度;②加强新词在课文中的出现频率,以提高生词的复现率;③用规范简单的句子结构改写非规范的复杂的句子结构。如根据赵勇等(2003)介绍,他们的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A篇课文中的reward,frustrate,junior,positive等单词分别重复27次、24次、32次和35次。我们承认语言控制是编写教材的重要手段,但对有了一定基础的对象,这种控制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现在大学生作文用词贫乏,缺乏变化,阅读未经调整的原版报刊文章和专业文献困难,这都不能不与他们接触大量的高频词和大量重复的表达有关。Tomlinson(1998)和HMI(1985)认为教材要把学生置于语言的真实环境中,语言材料必须真实。替换生词,改变结构必然会影响语言输入的量和质,影响学生今后处理外部世界真实语言的能力。(5)语言和内容。新一代教材不只是把课文当作语言点的载体,还要把课文当作世界知识、跨文化知识甚至专业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继续输入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知识,并在学习知识中提高“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新教材编写要以主题为基础
  
  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就需要有一个平台,能把听、说、读、写几种技能融合在一起训练和使用。Oxford(2001)和Brown(2001)为此提出了主题教学(theme-based)的模式。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这几年都已经从纯language-based,转到theme-based,这是一个进步。但是我们又注意到,不少教材只是在单元内正副课文中形成同一主题,听说读写教材并不是同一主题。它们各有自己的课文主题、自己一套练习系统,这就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教学法。把单个能力分开训练的做法虽然操作方便,针对性强,但并不符合教学规律。其一,现实生活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往往是整体的,很难逐一细化。而且交际能力并不是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这些基本技能,加上语言策略,文化知识等能力互相交织所构成的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反映(Canale&Swan,1980)。把听、说、读、写等技能割裂开来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这几种技能本身当成了目的,因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正如McDonough&Shaw(1993)认为的“孤立处理这些能力并不代表学生一定有交际的能力”。第二,这种做法往往容易间接导致对某一种技能的偏重或忽视,造成大学生的能力失衡现象。如在强调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的大纲思想指导下,尽管教材中加进了口语讨论和写作活动的设计,但是由于主干教材的编写理念没有变(虽然名字由“精读”改成了“综合”),设计模式没有变(还是课文+词汇语法练习),因此除了阅读,其他的听、说、写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真正主题化教材是把听、说、读、写材料融合在同一个主题上,这样才有利于主题教学的开展,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
  
  四、新教材考虑向内容倾斜
  
  如果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主要考虑语言点的量和质(词汇和结构的难度),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针对重点大学学生的,应该考虑偏向内容。内容型教材和主题型教材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语言教学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后者主要还是停留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上。前者课文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学科知识,并不十分专业,但比较有系统,后者课文内容的选择则是纯粹根据趣味性和可思性原则,并没有任何系统性,某一主题可以在整套教材中多次出现。前者引导学生注意的是内容,让学生在内容学习中“习得”语言,扩大词汇量,后者基本上还是被看作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的还是语言而不是内容。可见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强调的是学习有关内容而不是主要学习有关语言。这种通过把教学重点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外语语言能力改变是教学法上的一个重大的本质上的改变,消除了人为地将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分离开来的现象(Brinton,Snow&Weshe,1993),从而宣告了同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脱离(Stryker&Leaver,1997)。纵观国外大学的外语教材,除纯语言补习性质的,基本是内容型的。如美国不少大学用来为留学生学习英语的就是使用Kasper Loreta F(1998)编写的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教材。这本教材就是典型的内容型教材,它分成十大学科系列,有语言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商业与营销、心理学、社会学、自然人类学、生物学、和饮食与营养学,为不同专业和兴趣的学生选择。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外语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
  
  五、新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尽管语言界对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观点尚存争议,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探索是语言教学的核心。新一代教材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传统教材选材和编写主要是从教师的可教性角度考虑的,即如何适合于教师教,如在多少课时内可完成多少篇幅的课文讲解,多少语言点(如新词和新结构)的分析,多少量的练习处理。教材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潜力、动力和其他学习的渠道,很少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简而言之,传统的教材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必须有教师来讲解和解释课文,有教师对词汇和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性的操练。这样教材编写理念和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长期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的是对各种教学法的研究,因此和教相关的领域比较发达,如教学观摩、教材编写、教学测试等,但对二语习得研究很少开展,对学习主体的重视不够。而二语习得的核心恰恰是强调学习者,强调对学习者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如学生习得顺序、错误分析、语言迁移、学习策略、个人差异、学习动机,以及年龄、情感、认知方式。
  因此新教材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就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材编写理念,要能够使得教师把课堂的主导地位让给学生,赋权于学生。要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课文讲授者,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任务的设计者。要做到这一点,教材要给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各种知识和语言探究的机会,要激活学生内在的知识系统,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语言水平,要帮助学生通 过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任务的完成来提高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六、新教材要有利于任务型教学法实施
  
  如何处理课文?如何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结构?传统教材是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做到的。而任务型(task-based)教材则是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开展来完成这些教学过程的。钱媛(1995)认为,“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学生以认知为基础的主动处理输入信息的过程。学生是主动的思维者。因此。应该设计各种类型的任务(task),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或运用语言”。任务和练习的区别是:任务是合作完成的,属于交际性的,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而练习往往是独自完成的,是非交际性的,是为了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或训练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活动,这些练习活动不少是脱离语境的。任务的开展同样是要依据课文的,但这种依据只是利用课文的主题和素材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和刺激他们交际欲望。教材通过一系列和主题相关的任务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真实的交际任务来学习、掌握和巩固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结构。这样,课文中要掌握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在整个交际任务完成过程中成为学习者思想表达的工具,而不像传统教材中的课文只是学习过程中词汇和语法的载体。正如Candlin(1987)指出的,任务教学是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意义、目的和协商过程,是鼓励学习者关注有关的内容,参与并表达他们的态度、情感,使用所学的语言。
  当然,任务型学习效率可能没有练习型学习效率高,因为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者注意的是意义和内容,对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使用或多或少,没有像结构主义教材的练习那样,较为系统、彻底地覆盖课文中所有要掌握的语言点。但是,任务教学法练习带有自然习得的性质,对语言知识的内在化的效率要高得多。可以说,结构主义教材培养的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者,而任务教学法教材培养的是语言能力的使用者。
  
  七、新教材必须是立体化的
  
  交际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再也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而必须延伸至课堂外,延伸到社会更大的交际舞台,而这个社会在外语学习环境里主要是网络世界。也就是说,课本再也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材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突破交际的时空限制,为语言学习和使用开辟更为宽广的社会交际环境。因此新一代教材不是过去传统的纸质平面教材,也不是在原来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几个助学光盘课件,只是在物理载体上有些变化,或搞一个稍微为复杂些的英语学习软件系统进行学习配套,而是在设计教材时就要充分考虑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的特点,搞成真正的立体化教材。也就说,需要对传统的教材编写体例、练习设计作一次较大的革命。对传统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分流为三到四个载体中去。如作为主干的纸质教材除了课文,主要是围绕主题的各种讨论和各种交际任务的设计。讨论和任务的实施可利用“讨论框”和“信息链接”等形式向学生提供有关内容信息和查找信息的网址,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来完成。考虑到有些学校的网络条件,也可帮助学生查好、下载在学习系统的局域网里。而适用于课文学习和理解,适用于词汇和结构操练巩固的练习可以分到学生自助学习的课件光盘和或软件系统上。而适用于听、读、写训练的各种影视材料可以设计到局域网。这样,纸质教材由于不是包罗万象,就变薄了,就变少了,就不会出现现在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学生有4-5册课本(综合教程、快速阅读、听说教材、视听教材、学生练习册),这样设计更加合理。正如陈坚林(2007)批评的:“第四代教材已经完成从纸质平面教材到多媒体教材的过渡,有进步,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未被打破。虽然教材载体多样,教材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其主要原因是教材的本质仍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教材的网络版是纸质教材的翻版,而非延伸。计算机只是被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没能与课程完全整合,没有真正成为生态化外语教学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八、新教材要体现多样性原则
  
  新一代教材的灵魂是多样性,要开发各种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做到一纲多本。其实教育部在刚刚酝酿发起这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提出讨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中就明确提出要“在编写教材中,应注意开发适合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英语教材。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类型教材之间的正常的竞争”。我国幅员辽阔,全国1 000多所本科院校,教师水平,学生基础,以及教学条件都相差很大,我们很难想象北大、清华的学生和西藏、云南边远地区的大学学生竟然能够使用同一套教材。
  问题就在于现在的“统编教材”。尽管几套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教材都是来自不同的出版社,编写的体例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同一个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它们都是同一个难度:语法结构和功能意念等都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语言材料都是以四、六级词汇的覆盖率和复现率来控制的:它们都是满足同一个要求,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结果出现了国内一流大学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使用同一教材的不正常情况。
  什么是“一纲多本”?真正的一纲多本是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的不同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甚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编写各种类型的教材。这里我们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出版社要改变以逐利为主要目标的出版理念。应该看到在利润驱使大环境下,现在不少出版社往往在一套“推荐”教材里不断做文章,以迎合尽可能多的学校客户。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教材计划经济时代还管用,一旦放开了,肯定要失败:要想满足所有客户的教材,结果谁也不满意。第二,教育部门不应该只圈定同一难度同一类型的几套教材供参加改革的院校挑选,更不应该搞带有政府指令性色彩的推荐优秀教材做法。第三,各学校应该把选择教材的权力下放到教师,至少下放到教学小组,相信教师的能力和责任心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挑选好教材。
  我们注意到像美国这样的教育大国,任何课程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统编教材。同一门课程,不要说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同,就是同一学校几个教师中也使用不同的教材,甚至上课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而是由教师指定几本参考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既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强调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他们从不评优秀教材,他们认为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材质量的高低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由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来判断。他们鼓励教师自选教材或改编现成教材。他们认为现成的教材不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只会助长教师对教材的依赖,造成教学能力退步,沦为课文的解码者(Hutchinson&Tortes。1994)。我们一直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为什么在教材方面不好好向教育先进国家学 习呢?
  久分必有合,久合必有分。1961年到1985年长达25年期间,我国大学英语编写了《文科英语》、《理科英语》、《基础英语》等20多套教材,有从字母拼音起点的基础教材,有学生已掌握1600词汇量的高起点教材;有则重科技内容的理科教材,也有选用经典文学作品的文科教材,甚至有专门为各专业编写的医学类、地质类、水利类、生物类等大学英语基础教材,真正出现了一个不同学校使用不同教材,甚至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使用不同教材的“百花齐放”的盛况。1985年以后随着“文理打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共核上”(董亚芬,1991)口号的提出并占主导地位,文理医科教材开始合并,出现了全国通用的语言共核基础教材。当时“我国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虽然较过去有所提高,但总的讲并不高,并未‘过关’。加固乃至修补基础十分必要”(李荫华,1987)。实践证明,在学生整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过早结合专业打基础,往往事半功倍。但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学生水平不是当年同日而语的。按2003年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现在的大学新生英语词汇量至少在3000左右。
  承认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较之20多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就是承认大学英语教材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性,承认应该是打破基础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承认大学教材应该开始考虑分开的时候了。当然这种分不是倒退,而是螺旋式上升,即教材既考虑专业,也考虑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生水平,要出10本、20本乃至更多的适合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教材。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可以开发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一种还是传统的结构主义教材,适合于目的仍是打基础的英语水平较差或一般的大学的学生。另一种便是任务交际型教材,适合于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的、英语基础已经比较扎实的学生。当然这两种类型的教材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传统的结构主义教材中,也可适当增加训练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型练习。而在任务交际型教材中,更要注意不能放松语言基础的巩固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第三种教材是分大理大文的教材。让我们重温许国璋(1986)为我们设计的未来的教材:中学六年学习使用基础教材学习一般英语,大学前两年学习文理分科英语教材,大学后两年包括研究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文理分科教材就是按内容题材编写的教材,如文科教材可以是人文、教育、哲学、历史方面的题材;理科是环境、生物、航天、信息方面的题材;医学可以是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题材等。尽管它还是一种基础英语教材,尽管主要还是学习语言,但开始倾向于内容,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语言。
  第四种教材就是专门用途教材,比较专业,但又没有双语学科性教材那么专。它是属于大专业方面的一般知识。如为医科学生写的教材,可以按食品卫生、营养结构、疾病预防、癌症常识、心血管病等编成一册。目的也不像双语教材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的,而是在通过接近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继续学习语言,继续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
  后两种教材都是属于内容型教材。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材朝内容性教材发展显得更为迫切、更为现实。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和高中英语教材、英语专业教材一样,同属共核英语,同为打语言基础的。而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大学英语基本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大学英语教材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要么原地踏步,重复高中的内容;要么往高级英语发展,进入了英语专业的领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教材,在高中英语和英语专业教材的双重夹击下,越来越失去自己的特点,越来越去自己的地位。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无论在题材、体裁上,还是在语言难度上和高中英语教材、英语专业教材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大学英语教材要生存下去,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朝内容型教材发展。大学英语教材要结合专业内容学习英语,结合专业继续打基础。在熟悉专业方面的词汇和内容的同时,继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为他们进入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九、小结
  
  第五代教材编写的时代已经来到。这一代教材和以前四代教材都不同,它编写的目的不仅仅是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它编写的理论体系不只是结构主义,还有建构主义;它编写的体例不是分技能系列型的,而是把听说读写整合为一体,把输入输出整合为一体:它体现的教学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交际型模式;它满足的要求不是应付四、六级考试,而是为他们的专业需求,为他们今后工作的交际作好准备;它不是纯粹为学习语言而编写语言教材,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语言”;它不是只适应一个层次的一种教材,而是为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服务的多种教材;它不只是简单纸质教材加自助学习课件和软件的形式,而是真正依托多媒体网络资源的立体化教材。这就是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