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_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_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5:50 影响了:

  一、学习方式与案例教学的含义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反映的是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教授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则是新课程实施后,出现的一种非常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的情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整个思考运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境或问题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发现或抓住问题,并结合个人自身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和知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从而诱发其创造潜力,并培养其独特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案例教学中的具体情境、特殊问题,概括地说,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描述的流程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涉及学生如何按照教师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层层推进的。其结构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案例背景是用简短的文字介绍典型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同时交代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案例描述是典型案例的主要部分,是直接面对问题的描述。案例分析是对典型的疑难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阐释。
  
  二、案例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案例教学的本身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形式,它为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种方式的转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学生由学习主体的被动性向自主学习转变;学生学习过程的接受性向活动探究转变;学生学习的封闭性向合作学习转变。
  
  (一)学生学习主体的被动性向自主学习转变
  传统学习方式因其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所以其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学习主体的被动性,忽视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效果单纯追求对知识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新课程实施中的案例教学。因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自主地对典型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必然促成每个学生都要围绕典型案例去收集、加工有关信息,然后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教师主宰、支配的学习,是一种学生能够充分为自己负责,并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主学习,其学习结果更多关注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发挥。所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是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习主体的被动性向自主学习转变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接受性向活动探究转变
  学生学习过程的接受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偏重于对已有知识、结论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只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和技能目标的培养,缺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实践性,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缺乏。新课程实施中的案例教学因其以案例中的典型问题为核心,要求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层层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主要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问题(知识),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持久探究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觉探究的能力,特别是探究过程的开发性和对问题解决评价的多元性,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也是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从接受性向探究活动转变的有效“课程”形态之一。
  
  (三)学生学习的封闭性向合作学习转变
  学生学习的封闭性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缺少合作,往往通过单打独斗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国学校教育长期追求学业成绩突出,精英主义教育倾向严重导致的结果。案例教学因其以学生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学习活动的主动探究性为基本理念,所以,它自然也从本质上打破了学生学习的封闭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必然,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对话、合作探究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对增进彼此间的认识与理解,促进自我不断反省和培养整体团队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案例教学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确实是有效的载体,对促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责任编辑:梁 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