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科学有效的设计实验与分组_有效指导分组实验
 

科学有效的设计实验与分组_有效指导分组实验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2:53 影响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本人试以《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为例,说明在分组实验中,教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细”――分组实验的前提
  
  这里的“细”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周详,它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指导学生的预习和准备等。
  1 实验材料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例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节课有三个实验:观察沉浮实验、加热液体实验、调试液体实验。教师在课前除了要准备好三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并分发到各小组,还要按实验要求进行恰当的摆放和补充。如在调试液体的实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可溶解的物质不仅有食盐。还要有白糖、味精。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仅可以选择食盐也可以选择白糖还可以选择味精,甚至还可以选择两种或三种物质的混合物进行调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结果真的有位学生调出一杯食盐和糖混合的液体进行实验,丰富了学生对能让马铃薯浮起的液体特征的理解。这就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细致的准各,才能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成功地得出结论,课堂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是圆满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
  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实验任务。第一个实验前,让学生猜想马铃薯在两杯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等于给了学生实验提示。第二个实验前,对铁片勺、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了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第三个实验前,利用课前的预习使学生明白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能使溶质快速地溶解在水中……这些实验前的准备和预习,为学生提示了实验的方法,实验观察的内容,保证了在分组实验时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使学生易于发现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探究的效率。
  
  二、“放”――自主实验的保证
  
  在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了解了实验步骤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得出科学结论。不要怕学生不按原先设定的方法操作,只要实验成功,结论正确,方法越新越要鼓励。在调试液体的实验时,学生先在水中溶解了6勺白糖,发现马铃薯还没浮起来,在第7勺时加入了盐。他们虽然没按老师要求的选定一种物质溶解在水里,但为了让马铃薯早点浮起来就进行了新的尝试,结果真的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使孩子们发现了加入两种物质也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这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潜能。
  分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放手,教师还应当善于等待。等待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民主,是一种公平,也是一种信任。教学中适时等待,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索,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信心倍增,思维成果更为完普。在调试溶液的实验环节,由于当时给学生提供的烧杯和水不够充分,加食盐的组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没事可干。教师也急于把实验结束。造成只加白糖或味精的组还没完成任务。未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就得出了只有盐水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结论。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出浓的白糖水和浓的味精水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就自己动手做起了实验,当然很快就得出的结论。但这结论是在教师演示下形成的。如果当时为加盐的学生多提供一些材料。给加白糖和味精的组别多些时间,给予耐心等待的话,那样得出的结论就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就达到了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科学知识的目的。
  
  三、“导”――实验结论的升华
  
  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或观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总结。不仅可以总结实验结论,还可以分析实验过程,甚至还可以提升实验当中所受到的情感教育,因为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所以实验后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让每组代表都积极发言、组员补充,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形成结论。实验小结时,一组学生说出了浓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再实验,发现浓糖水、浓味精水、甚至几种混合物质的浓溶液也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就急于指出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有很多,从而归纳出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课后学生说他们还有很多发现和体会:有的学生只用一大勺盐就让马铃薯浮起来;还有学生加入11勺糖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也有学生发现加入盐最容易让马铃薯浮起来;有的学生发现加入盐、糖、味精后液体的体积增加了;甚至还有的学生觉得在实验中可以不要把马铃薯取出直接在液体里加入溶质进行搅拌……但如果为尽早地得出科学结论把学生精彩的发现给抹杀了,实在有些遗憾。所以在总结时,要让学生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不会说,教师应引导学生“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做,有什么体会?”这样通过总结就达到科学分组实验课三个维度的目标。
  总而言之,正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在分组实验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新知,学会自己独立做实验的本领。
  
  (责任编辑:王宁荪)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