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化图式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 图式电影
 

[文化图式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 图式电影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9:32 影响了:

  图式(Schema)的概念最早由瑞士科学家Jean Piaget(皮亚杰)提出,后来经过教育心理学家R. C. Anderson等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理论。图式理论是近几年来被普遍采用的教学理论,尤其在阅读和听力教学中应用较多。笔者在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中发现,“图式理论”不仅适用于阅读和听力教学,而且对跨文化交际教学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跨文化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特别是利用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犹为重要。
  
   一、图式理论和文化图式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 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输入信息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Anderson,1984)。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这些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文化图式指以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是关于社会文化知识体系的整体图式,是跨文化交际得以进行的社会文化认知基础,它在跨文化交际理解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例如:“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预示着幸运、财富等,出生在龙年的孩子都感到特别的骄傲,家长们也都“望子成龙”。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化身,西方人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况下是不能理解中国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期望的。
  
  二、文化图式与跨文化交际
  
  人们从社会生活的经历中抽象和概况出来的文化图式,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在理解交际时起作用。然而,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图式,有些图式甚至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交际双方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图式(即图式冲突),或一方不具有另一方所交际的图式(即图式缺省),都会给交际带来困难。
  1. 文化图式缺省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图式缺省经常会导致交际的理解错误甚至中断,使我们无法理解对方所要交流的信息。尤其在理解一些承载文化信息的俗语和谚语时,文化图式的缺省对交际的影响犹为明显。例如,要知道“carry coals to Newscastle”意思,就必须有英国的城市文化图式(Newscastle 是英国的产煤地);想要了解“牛鬼蛇神”的意义,学习者必须将有关中国**的新知识添加到原有的动物文化图式中。这个过程被称为“增添”,指学习者把新知识增添到自己现有的图式中,而不对图式做任何改变。这是与皮亚杰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之一的“同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 使图式不断扩大。
  2.文化图式冲突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图式冲突往往会引起误解,虽然我们的大脑中也有交际中提及的图式,但由于我们已有的图式与交际中的图式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文化图式来理解对方的文化,所以极容易形成误解。比如,在与朋友外出就餐后付账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图式包括以下的行为:众多男士抢着去付账,甚至会有一些你来我往的推让过程,付账的拉锯战图式是我们已经建构的图式。但是西方人可能很难理解这样的行为甚至会觉得无法容忍。西方人的付账通常自觉采用AA制,即便不是AA制,也不会出现抢着付账的情形。因此,在文化图式冲突的情况下,学习者就不能再单纯地添加新的文化图式,当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现有的图式与新信息有格格不入的地方,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变从而吸收新知识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图式,并用它来解决新知识与旧图式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顺应”,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文化图式。
   (1)语言交际文化图式冲突
   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称谓体系。英语中的社交称谓没有汉语的丰富。汉语拥有一个庞大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仅重视长幼顺序,而且对于父系、母系、或姻亲也非常重视。英文中的uncle 一词相当于汉语中的“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英文中仅有13个基本亲属称谓词。而且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大多可以用于亲属以外的人,如称呼陌生人“叔叔”,而英语中通常是不可以的。
  (2) 非语言交际文化图式冲突
   总的来说,依照我们的文化传统,在公开场合,人们的身体接触较少,尤其是男女之间接触更少。通常人们不会在公众场合拥抱、接吻或有其他亲昵表现。然而,在西方国家,男女之间的亲昵表现是很平常的事情。在中国,同性之间牵手走路,甚至勾肩搭背都是允许的。然而,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行为往往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者。
  
  三、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建构文化图式
  
   1. 激活已有的文化图式
   成人英语学习者已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于有些话题,关键在于教师应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手段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以期获得交际的成功。如谈到“请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导入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图式。We can ask“If you want to invite your friend to dinner at home ,what will you do?”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请客的相关图式包括定名单、地点、时间、送请帖、菜肴等。通过激活已有的图式,在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增添新信息或调整旧图式,构建新的图式。
   2. 在跨文化交际中建构新的文化图式
  成人英语学习者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汉语文化图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异域的文化图式,尤其是那些与汉语文化相冲突的文化图式,他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图式,却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而这些又恰恰是跨文化交际时极易引起信息传递偏差的因素。因此,与汉语文化相冲突的文化图式和异域特有文化图式应该是教学重点。
  (1)课堂上有层次地导入建构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所导入的文化图式应该有所选择,要以学生在学习中的文化盲点和平时易产生的文化错误为重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可以多讲解一些词语文化,即词语的字面意义与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图式,且多与汉语文化图式相冲突,教师可收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一一介绍。如“狗” 在中国文化总是用在贬义词中,像“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西方人喜欢养狗作为宠物,狗是人类的伴侣,体现在语言中都是正面积极的意义,如“Love me ,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幸运日)”等。随着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文化图式的建立,从词语慢慢过渡到话题,如称谓、送礼、致谢、赞扬等。引导学生对各民族间的经济基础、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进行比较和研究,最终培养学生完整的的异域文化图式。
   (2) 交互活动建构
  在涉及到具体社会情景时,可设计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如让学生扮演某一案例故事或电影片段等。通过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学生们能进入更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通过在活动中与本国文化图式的比较来熟悉异国文化图式。如招待客人,中国人在招待客人时是一种“强迫”式的热情,比如夹菜给客人、请客人再吃点、喝点等;西方人通常是一种自由式的热情,主人常说:Help yourself!(请随便)通过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异同,给学生留下既形象又直观的印象,更容易建立起异国文化图式。
   (3) 课外建构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英文小说或原版英文电影等来建构文化图式。观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是学生较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学生进入另一种文化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更健全、牢固的文化图式。但是观看电影不能无的放矢,无选择地观看电影达不到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图式的目的,而只能浪费时间。教师要做好导向作用,推荐一些有利于建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如有关西方婚礼图式的建立可以观看奥斯卡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有关送礼的文化图式可以观看“老友记”等。
   总之,文化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先 “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正确地作出添加新信息或调整图式,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建构新的文化图式,从而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反应。
  (责任编辑:郑 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