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3:37 影响了:

  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着体制不顺、质量不高,供求脱节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途径来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改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发展到14427所,年招生规模873.6万人,在校生2178.7万人,毕业生619.2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年招生规模313.4万人,在校生964.8万人,毕业生近28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尽管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面临着体制不顺、质量不高和供求脱节等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管理体制存在多重分割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多重体制分割。在二元经济下,城乡之间形成了相互分割的财政和教育等二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以城市为重点,招生对象优先给予城市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虽然初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的招生比例高,但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职业教育重心转向中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主要针对农村落后和贫困地区,而且初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小,并需要随着教育的发展而逐步减少。由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筹资属于地方政府职责范畴,在分税制和户籍制度等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在教育资金分配上优先考虑城市,然后才是农村。这样,城乡之间在职业教育上就形成了相互分割的体制。
  同样的,地区之间由于分税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优先考虑本地的生源,本地对外地的学生不开放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这样,职业教育资源就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配置。而且,各县(市)为了发展本地职业教育也建立一套职业教育体系,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复和浪费。由于历史的因素,劳动和教育部门都举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市场逐步放开,工会和妇女、科技等部门也举办职业教育,结果形成职业教育多部门举办,相互竞争教育资源,管理上缺乏协调统一的格局。虽然动员社会各种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是件好事,但是由于不同体系之间没有很好地规划统筹,以及体系之间没有相互开放,就容易造成职业教育的资源使用分散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体制也仍然不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劳动就业不能有效地衔接,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继续招聘未经职业培训的低素质劳动者,不但为生产安全带来隐患,也占用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职校生感到上职校无用。
  2、职业教育体制不尽完善
  首先,我国职业教育从体制上讲是阶段封闭的,虽然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升高职,高职毕业生部分毕业后可继续上普通本科,但大专层次毕竟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而且中职升高职也并非畅通无阻,当然能升到本科深造的更是少数、更不必说硕士、博士,大多数职校毕业生只能面对就业市场,可见,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教育。这种体制封闭的弊端,扼杀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压抑了一批想继续深造的学生的意志,从而限制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广泛性,造成了目前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校招生十分困难的局面。其次,受唯学历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结合上,也缺乏灵活、顺畅的接口,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限,缺乏活力、得不到社区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限制了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职能作用,造成了教育格局中“冷热不均”的现象。第三,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从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职业教育资源具有生产性资源的特征。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片面理解职业学校资源为非生产性资源,在国企改革中剥离职业学校资源,弱化了企业的职业培训功能,是职业学校资源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3、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
  从性质上讲,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教育类型,与劳动力市场的连接最为紧密。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对职业教育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动态管理,没有在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教育发展上建立科学的供求信息反馈关系,不少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时,未与就业服务机构和企业充分合作,只管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而不管就业,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脱节,达不到促进就业的效果。由于缺乏规划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一味地上热门专业,造成了专业重复设置,浪费了大量的培训资源。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始终在变化,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岗位,使得人们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一些地方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过度依赖政府力量,不仅缺乏规划,而且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实行“一刀切”,造成培训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教育资源未被合理、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上虽然对高技能劳动力一直存在着需求短缺,但在过去很长时间不足以形成足够的市场推动力量,扭转和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甚至还出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收缩和下降的局面。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质量不高,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并不高,如2003年为56%、2004年为61%、2005年达到62.1%。
  
  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借鉴国外和我们已有的经验教训,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借助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存量资源和用活存量资源,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下,促进职业教育市场发展,通过市场有序竞争,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理顺职业教育体制
  发展职业教育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根据人口、产业、经济和教育等条件,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在招生阶段的不平等地位,让学生个人来自主选择,接受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投入比普通教育高,在教育资源分配上需要做出适当的安排,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举办了职业教育而不能实现预期效果的结果。除此而外,还需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重学历轻技能的做法,逐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些改革,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公正的看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通过深化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体制分割,使得职业教育资源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下,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配置。对不同政府部门举办的职业学校,可通过建立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对其发展规划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打破部门间的利益格局约束,促进公共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公办职业学校进行办学绩效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并或改造,对公办职业学校布局进行优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发挥公共职业教育在保障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化上的重要作用。
  2、发展职业教育市场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和社会力量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力量。通过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督,这样,可以在公共教育部门和民营教育部门之间形成竞争,迫使办学质量差的学校和部门,增进效率和提高质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一是要将职业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养与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劳动合同签订上兼顾就业流动和企业培训成本分摊问题;二是可以采取税收减免办法,或者培训成本列入成本等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劳动者提供岗位实习或技能培训。在发展职业教育市场过程中,新增财政资源分配要对公共教育部门和民营部门一视同仁,采取招投标方式或订单教育等方式,让学校在获得公共教育资源上相互竞争。同时,在学历、学位管理和职业技能认定上,也应取消对民办职业学校的不公正待遇,让民办职业学校与公办职业学校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的效果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建立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机制,并且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形成有特色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接收毕业生必须具有实际经验的要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学校无论从学制、学分、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教材的选用上,都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我国目前已经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训、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质量不高的有效模式,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时晓玲,李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述: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N].中国教育报,2010-7-10.
  [2]徐平.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的对策[J].成人教育,2006,(11).
  [3]蔡�.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10):提升人力资本的教育改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