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多媒体技术论文3000_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论文3000_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3:07 影响了:

  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历史具有丰富性、过去性和综合性。所以,学生一方面对历史充满了好奇;另一方面,由于条件限制,对历史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便觉得索然无味。而多媒体的不断推广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变换的表现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史教学的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历史情境,使教学形式引人入胜,课堂气氛新颖活跃,促使学生以百分之百的激情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现代社会家庭中,电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介入,使学生的生活比较丰富。所以,如果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仅凭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张嘴,单纯地运用讲授法“满堂灌”,耗时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少,而且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情感冲击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如果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以鲜活的生命和无穷的趣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小小的课堂中看到一个丰富的历史世界。
  在学习《红军长征》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电影《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引出本课的课题,而且切入了第一个学习内容――长征如此艰辛,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接着让学生“重走”长征路,探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学生不难总结出以下几个历史事件,分别为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对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文中除了文字以外,还有几幅插图,我还另外补充了几个视频资料,丰富了红军长征的史料,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他们深切感受到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再现过去,拉近距离
  
  历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已逝去的人和事,不可能重演,更不可能像物理化学那样通过实验的方法再现。所以,教师尽管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很难引人入胜。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是时间一长,又遗忘了。而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以至上万年以前的中国或外国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文献资料等“重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学习起来不仅兴味盎然,而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战争》一课,主要讲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抵制**的一次壮举,而《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如何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我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当时的情况。其中一些是当时吸食**者的图片,图上的人,瘫坐在椅子上或床上,看上去精神萎靡、身体虚弱。此时,让学生讨论:**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同学们的语言之中充满了对英国商人的憎恨之情。从而让他们明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伤害,撼动了清朝政府的地位,严禁**,势在必行!接着,我让学生观看《虎门销烟》录像片段,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既让历史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且认识林则徐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图文并茂,激活思维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它给了学生以新颖的、图文并茂的、声像俱动的真实画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图画和文字,进行质疑,并且把这种精神带给学生,那么,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启发下,从不同角度获得的感知,拓展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上古亚非文明》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大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质疑:古埃及法老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金字塔有什么神奇之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以及大胆地猜测,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而且激活了大脑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演绎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多感官得到刺激,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景中激活思维,陶冶情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