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动点的轨迹_初中数学动点轨迹问题
 

浅谈动点的轨迹_初中数学动点轨迹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2 04:31:24 影响了:

  关于点的轨迹求解问题,虽然在高中数学中教学的内容不多,但却非常重要,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这类问题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求解起来难度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的综合性较强,要求的知识点较多。只有在掌握了几何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进行证明。另一方面轨迹的运用较广,有作图中常用的交轨法,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等,都必须以平面几何的知识为基础。学生对轨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有关内容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轨迹命题一般包含指定条件、轨迹形状、轨迹位置或大小三个重要部分
  通常有三类命题形式:第一类,告诉轨迹的形状、大小、位置。例如,一动点距一定线段的两端等远,它的轨迹是一直线,这直线是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二类,指定条件,告诉形状(大小、位置怎样,隐藏在题目里)。例如,一动点距一定线段两端等远,它的轨迹是一条直线。第三类,指定条件,其余隐藏。例如,求一动点距一线段的两端等远的轨迹。
  二、探究轨迹问题的常用方法
  (1)定形:掌握所求基本图形的特征。如动点能否无穷远,有无端点,确定轨迹是否是直线、射线、圆、线段、孤立点等。
  ■
  (2)定位:①单一轨迹,如直线、线段、射线、圆等;②合成轨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轨迹合成的轨迹。
  ■
  (3)描迹法:按题目指定条件,作出相当数量的轨迹点,然后就其布列形势,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连接而成。用此方法可以引导我们的思路,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与一个角两边相切的圆,其圆心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作图:(1-1),由此可知动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证明略)。
  ■
  例2:已知圆上的两切线交成定角,则交点的轨迹是这已知圆的一个同心圆。
  作图1-2,由此可知动点的轨迹是已知圆的一个同心圆(证明略)。
  ■
  (4)代入法:在研究轨迹中,除了描迹法,比较常用的解析几何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求轨迹方程。
  例3:已知△ABC,OA=a(定值),AP上的中线OB为定长b,求P点的轨迹。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3)。
  ■
  设A(a,0),P(x,y),AP的中点为B,则OB=b,OA=a,延长OB到C,使OB=BC,连结PC、AC,则OACP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与四边之间的关系得OC■+AP■=2OA■+2OP■,即(2b)■+(x-a)■+y■=(2a)■+2(x■+y■),化简得(x-a)■+y■=4b■,所以P点的轨迹是以(a,0)为圆心,2b为半径的圆。
  (5)几何变换法:在轨迹探求过程中,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如存在平行线、等边三角形、线段的中垂线、线段中点等几何条件时,有时使用变换法求轨迹,更易求解。
  例4:过圆周上一定点,作动弦,求其中点的轨迹。
  ■
  分析:作图1-4,在⊙O上,A为定点,∵⊙O为轴对称图形,其中AN为对称轴之一,则各个弦中点P的轨迹是以AN为对称轴的图形,而A、O为轨迹上的点,A、O以外的轨迹上的中点,有∠APO=∠ABN=90°,又A、P、O不共线,故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圆(证明略)。
  因此,一个动点可以看成另一动点,在某种变换下可以对应,且另一个点的轨迹已知时,均可考虑变换法。
  由于轨迹的抽象性、命题结构的复杂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求解的灵活性等特点,在解题或授课过程中,我们需全面考虑、全面计划、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注意具体到抽象的思维,以实例说明抽象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责编 张晶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