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有效口语交际教学的必然诉求]如何有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有效口语交际教学的必然诉求]如何有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1:41 影响了:

  课堂教学的低效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亮点之一的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忽视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培养而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严重制约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是解决口语交际教学低效问题的必然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优化学生口语交际心理品质,从而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真正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创新和高效,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一、忽视学生口语交际心理培养:口语交际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更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共同讨论的热点问题。①语文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就其总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这严重制约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和语文教学五大板块之一的口语交际教学是否也存在着低效化的问题呢?为此笔者最近对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在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语文各能力中最差的方面。现实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相距甚远!②所以,有效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变得尤为紧迫。
  现代教学论和实践已证明: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关注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③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口语交际教学当然也不例外,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相比,它对心理素养的要求更高。因为口语交际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处处都受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态度、习惯等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成为影响口语交际成败的关键性因素。④时至今日,口语交际教学为什么仍没有突破传统口语交际教学的痼疾,存在严重的低效化倾向呢?这主要是由口语交际教学普遍存在的片面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而忽略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情感与修养目标造成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力,而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并未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切实转变口语交际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素质,全面实现教学的突破和创新,是关系到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口语交际六大心理障碍:口语交际教学低效的突出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存在过分地注重口语交际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素质培养的弊端。有效地口语交际心理训练严重不足,造成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低下,导致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上存在诸多偏差。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心理障碍。这六大心理障碍不仅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而且也成为学生口语交际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调查还发现,尽管目前大家对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之低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差有所认识,但是对学生口语交际心理素质之低的严重程度认识有所不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考查,目前口语交际教学低效性的突出症状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是指个体由于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超限抑制,降低机体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机体的工作效果与工作积极性的一种负面心理反应。学生口语交际的畏惧心理具体表现为:怕尝试、怕失败、怕讥讽、怕受伤等。畏惧心理是阻碍学生顺利完成口语交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课从不举手,怕回答问题,怕答错被师生笑话,和陌生人讲话胆怯,不敢正视对方,声音很低的学生占很大比重。有90%的学生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讲话时经常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现象,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如果学生口语交际的畏惧心理无法得到克服,也就无形中失去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诸多机会,导致学生“金口难开”的痼疾难以消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心理。调查发现,有34%的学生表示在交际中存在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自己看不起自己,遇事表现出我不如人,甚至自惭形秽等心理趋向,严重者还会产生对身边的人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性格决定的,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表现不活泼、不好动、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强烈、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式不当而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需要指出的是,自卑心理与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是极不相称的,自卑者由于缺乏竞争的信心和勇气而使他们缺乏竞争力,更谈不上个人的全面发展。
  3.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一般是指个体对自身某种因素或客观上的某种因素作出过分严重的估计而造成内心不安。调查发现,有14%的学生存在焦虑心理。这类学生有的平时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或做事;有的容易被情绪左右,情绪差时,不愿说话;有的下课时与大家谈天说地,上课时便焦躁不安,不知所措。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为一点小事都会过度着急、坐立不安,有时还会有心慌、头痛、气促、出汗、呕吐等症状,人际交往中敏感、紧张、多疑。如不及时疏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4.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一种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事怕人嘲笑而形成的不安心理。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紧张、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及情感上的社会性抑制。调查显示,有54%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存在这种心理。有些学生性格较内向,导致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话;有些性格较外向的学生觉得和别人说话很别扭,怕招致别人的笑话,也羞于开口。尤其以女生为甚,她们在众人面前讲话往往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以至于不敢开口,不肯开口;即使开口也会紧张得面红耳赤,言不由衷,语无伦次。害羞的学生头脑中存在着自挫偏见,通常缺少社交技能,因此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5.自闭心理
  自闭心理是一种将自我封闭起来的病态心理。自闭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压抑情绪体验,孤独感强,行为表现为胆怯、退缩。调查显示,有7%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心理。这类学生心情抑郁、苦闷,从不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独来独往,行为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较差。由于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偶尔被教师叫起来便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患有自闭心理的学生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活动,其口语交际能力更令人担忧。
  6.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指望依靠别人来帮助解决的一种心理。依赖心理在青少年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青少年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外在因素造成的。产生这样想法的学生主要是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具有依赖性格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他们时时处处被动、依赖、消极、等待,很难以一个独立的人立足于社会,其口语交际能力可想而知。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标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人自身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经常性的、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信念、态度、兴趣、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在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口语交际中,成熟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使口语交际产生积极的效果,而且是形成独特的口语交际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地促使表达主体自觉地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性优势,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⑤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口语交际心理现状,口语交际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心理素质:
  1.坚定果敢的信念
  信念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主要是指一种个人极度尊重和信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的思想。因此,信念是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一种精神支柱。在口语交际中,信念是一种特有的激发力和强化力。具有坚定信念的人表现为热情果敢、镇定自若,使自己的口语表达能超常发挥;而缺乏坚定信念的人往往自卑胆怯、顾虑重重,甚至惊惶失措、语无伦次。同时坚定的信念还可以克服迷茫和畏难情绪,提高责任心和加强使命感,促使口语交际取得圆满成功。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坚定各种信念,克服迷惘和畏难情绪,从而促使口语交际取得圆满成功。
  2.谦虚诚恳的态度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因素构成,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立言以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思想道德基础。这种谦虚诚恳的态度既包括称谓上的礼貌、语气情态上的礼貌、体态语的礼貌;也包括语言本身的诚挚、得体,仪态的大方、自然。 这种谦虚诚恳的态度,显示出对交际对象的尊重和爱意,必然会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赞赏,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全面认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并掌握协助学生转变消极的态度为积极态度的策略和方法。
  3.强烈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伴随快乐、喜欢和满意的情感体验的、对客观事物积极探究的一种认识倾向。强烈浓厚的兴趣是促使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是创造口才艺术的一种动力。第一,有了口语交际的浓厚兴趣,就会产生展示口才的冲动和欲望,就会注重和加强口才艺术的基础和培养口才表现的技能。第二,有了口语交际的浓厚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克服因精神紧张、恐惧而怯场的心理障碍,就会自觉地鼓起热情和激发灵性,在交往过程中谈笑风生、举止得体。第三,有了口语交际的浓厚兴趣,就会娴熟地掌握口语交际的内容,有预见性地研究口语交际过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语交际过程中的意外情况的应变措施,并胸有成竹地积极激发对方的交际兴趣,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化交际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
  4.丰富饱满的情感
  情感是接触客观事物而激起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有原则性倾向并且深厚而稳固的情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鼓舞行动的力量。这就首先要求口语交际者自觉地将要表达内容的情感与表达者自己的情感协调一致,对于欢乐与忧愁、激昂与愤怒给予恰如其分的表露,使听众受到感染和熏陶。其次,充分运用饱含感情的言词和体态语去刺激听众的听觉和视觉神经,使之兴奋起来,且受到刻骨铭心的感染。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力,从而掌握在口语交际中如何运用情感来达到表情达意的技巧。
  5.乐观自信的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好的性格如自豪、自信、乐观、诚实、谦逊、勤奋、温和、谨慎、坦率等等;坏的性格如自卑、虚伪、傲慢、懒惰、孤僻、粗暴等等。不同的性格在口语交际中有不同的表现:雄健豪迈者,谈吐激昂劲拔;温文尔雅者,言词平实含蓄;灵慧智敏者,言语启迪奇崛;机警沉着者,话语直率苍劲。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不良性格却是口语交际的大忌。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性格特点之外,还要认真发掘学生性格中积极意义的方面,并在教学中刻意地加以培养和锻炼,使他们的性格逐步向开朗、开放、开通、开豁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乐于交际和善于交际的人。
  6.刚柔相济的气质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人的情感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气质的生理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前两种属于外倾型,在口语交际中一般带有“阳刚之气”,语词激烈,语速快,语调、音量变化大,常伴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语。后两种属于内倾型,在口语交际中一般表现出“阴柔之美”,语言平稳、舒缓,语调、音量变化小,面部表情和手势较单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和每一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及其优缺点,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优化学生口语交际心理品质:高效口语交际教学的应然路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人化”教育,也即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品行修养、扎实的口语交际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实现有限时间内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说,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对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口语交际素养,真正实现有限时间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⑥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决当前口语交际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口语交际心理问题。由忽视口语交际心理培养到重视口语交际心理培养,这是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心理特点,通过全面优化学生口语交际心理品质,以达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创新和高效。
  1.激发口语交际动机,培养学生“要说”的心理品质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既能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又能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同时还能维持、增加、制止、减弱活动的力量。可见,积极的动机是活动取得成功或获得高效的根本保证。口语交际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维持已引起的口语交际活动,并指引交际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学生一旦具有这种动机,就能主动地引起和发动口语交际活动,能把自己进行的口语交际向着理想的目标推进,能自觉维持和增加开展交际活动的信心和力量。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意义、强化学生的交际欲望、加强教师的情感期待、树立学生的人生理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变 “要我说”为“我要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树立口语交际信心,培养学生“敢说”的心理品质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是促进事物走向成功的支撑力,是促使人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与自信心的有无或强弱有密切关系。强烈的自信心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强的兴趣;而缺乏自信或自信心不足却成为制约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课堂上缺少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土壤,使绝大多数学生因为几乎没有得到锻炼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学生不敢说,也不愿说的尴尬局面。所以,口语交际教学首要的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消除惧怕心理,培养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等“敢言”的交际条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爆破法”、“放松法”、“应变法”、“忽略法”、“弥补法”等训练方法有效地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说”的心理。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乐说”的心理品质
  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难以进行。可见,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宽松愉快的情境,让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化为学生生活化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验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有了这种感觉,情绪也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带着强烈的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一个真实的、自然的“交际场”,聚精会神地听,自由地表达,达到一个“乐说”的理想境界。
  4.传授口语交际技法,培养学生“会说”的心理品质
  口语交际技法是在口语交际实践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它源于口语交际实践,在经过规律性的认识和概括之后,反过来对口语交际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成功的口语交际除了表现出丰富、深厚、切实有力的内容之外,还表现为娴熟而巧妙地运用口语交际技法。特定的表现技法与具体的表达内容水乳交融,有机结合,从而获得口语交际所需要的现场表现力度并形成语言艺术的美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者是这一言语活动的行为主体,必须通过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口语表达者具备较高的口语交际技巧和方法。这种技巧和方法的基础是深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缜密的思维水准等个性特点的综合。具体到口语交际过程中,口语表达者的技巧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内容方向的把握、信息反馈的领悟、情绪场合的调控等三个方面。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系统地介绍和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技法,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发问的技法、应答的技法、叙述的技法、描述的技法、阐述的技法、模糊言语表达的技法、委婉言语表达的技法、幽默表达的技法、预设表达的技法等等,以此解决学生不会说的问题,培养学生“会说”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5.训练口语交际思维,培养学生“智说”的心理品质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与言语的关系密切:思维是以言语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活动;而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工具。对于口语交际这种言语活动来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口语交际的优劣、成败往往起决定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思维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制约着口语交际活动,思维的内容决定了口语交际的意义,思维的质量决定口语交际的效果。一个思维敏捷、广泛和缜密的人,可以用极简单的言语表达丰富的思想;而一个思维迟钝、狭隘、混乱的人,即使运用了许多言辞,也可能说不清楚一个简单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语交际训练从本质上说也就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和谐发展,是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的根本保证。目前中小学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常见问题就是思维混乱、言不由衷、语无伦次,而这正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后果。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效果。教师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基本思维能力,还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敏性、准确性等思维品质,使学生真正做到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反应敏捷、表达准确,培养学生“智说”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注释:
  ①王鉴:《有效教学尚待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18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45页。
  ④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75页。
  ⑤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50页。
  ⑥谢雄龙:《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导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46页。
  [作者通联: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