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2 04:31:39 影响了: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感受毛泽东凡人的真挚情感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引入,激情释题
  1.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幻灯1)
  2.说说课题的意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幻灯2)
  1.自读课文,读通读准。(反馈交流)
  指名读词语:(幻灯3)
  ■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用一个词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悲痛、敬佩等)
  三、精读课文,感受平凡父亲的悲痛
  1.电报引出悲痛
  所有的悲痛得从这一封电报说起,再读电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幻灯4)
  (1)正是这一句话让一位父亲陷入了深深的悲痛。(板书:父亲)
  齐读这句话:(幻灯5)
  ■
  (2)理解:志司殉职
  2.细读体会悲痛
  面对失去爱子这样的事情,全天下哪一位父亲能接受,哪一位父亲不悲痛欲绝呢?再次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毛主席深深的悲痛,请做上记号,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
  反馈:
  句子一:
  ■
  (1)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主席的悲伤?(整整一天、热了好几次、原封不动等)能抓重点的词语进行体会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①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虽然未曾撕心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
  ②“一支又一支”:主席想用吸烟来掩盖什么?儿子牺牲了,作为父亲,当然难过、悲伤,而主席却把这份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你能读出压在心里的悲痛吗?
  ③原封不动的饭菜: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说感受。)
  ④引读: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
  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
  句子二:
  在这整整的一天里,主席没说一句话,没吃一口饭,他想起了什么?(自己和岸英的一次次分离。)指名读句子。出示:
  ■
  (1)怎么会怎样?谁能说说主席不愿说出的话是什么?
  (2)是啊,这整整的一整天里,主席正是像这样的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
  指名学生读。齐读。
  句子三:
  ■
  (1)说说你的体会。
  (2)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你能把主席的喃喃读出来吗?
  (3)从这一个“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了主席深深的悲伤。你还能从这个“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什么?(深深的怀念)读出你的感受。
  儿子仿佛就在眼前,这个噩耗怎能令人接受?主席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
  ■
  句子四:
  ■
  (1)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神态)
  (2)主席在眷恋什么呢?出示资料:
  此时的毛泽东已年近60,老来痛失爱子,他怎能不悲痛欲绝,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无数次地在心中问起:
  ■
  作为父亲,毛主席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面对失去儿子的噩耗悲痛欲绝。他虽然是一国的主席,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板书:平凡)
  四、再读课文,体会伟大领袖的抉择
  1.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出示文中其他两封电报。从电报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封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
  2.你能帮毛主席做出选择吗?
  (1)将遗体运回祖国:
  作为一位父亲,看儿子最后一眼,是人之常情。
  主席是让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领袖,(板书:伟大领袖)他的儿子也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这一要求并不过分。
  所以,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2)将遗体安葬朝鲜:
  毛主席觉得自己的儿子在朝鲜牺牲,埋葬在朝鲜也是可以的。(葬在朝鲜,也是对朝鲜人民的尊重。)
  毛主席觉得自己的儿子和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儿子一样。(主席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想到了谁? 千千万万百姓的儿子。)
  所以,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
  3.朗读感悟。
  ■
  (1)踌躇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心理很矛盾,也很痛楚。)
  (2)同学们,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秘书让主席签字时――
  (3)生齐读句子。
  五、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
  1.理解批示的含义
  在痛苦地抉择中,在矛盾地挣扎中,毛泽东挥笔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何须马革裹尸还。)
  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吗?(青山连绵,哪里都是安葬革命者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把尸体运会家乡呢?)
  2.落下这样的诗句,意味着什么呢?(岸英将葬在异国,意味着父子今生不能相见。)这是多么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啊!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
  3.就在第二天早上,秘书发现了什么?
  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去的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拿出本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写。
  4.交流。
  5.拓展延伸,出示资料:9年后,岸英的妻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
  6.总结: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更多地装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责编 张翼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