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_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_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5:49 影响了:

  故事一:有一个年轻人想把一只小牛赶进牛棚里,可是这头小牛不愿意进去。年轻人用力地抓住牛角,想把牛拉进牛棚,可是拉不动。他爸爸见到了,也出来帮忙,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无论两人怎么费劲,小牛都不进去。这时候他们家的保姆出来了,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拇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含着保姆的大拇指,乖乖地跟着她进了牛棚。
  故事二:某位爱狗成瘾的人,为了喂养他的名犬,他常常花很多钱为狗买昂贵的健康食品。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使它张大嘴,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可是有一天,这只狗用力地挣扎出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虽然生气了,可是却看到狗自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那些鱼油。此时他才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养鱼油的方法。
  这是两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与教师教育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时学生抗拒的,不是教师传授给他们的内容,而是教师传授内容的方式。所以说,在做学生工作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性格、年龄、电话号码、家庭成员等。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可以是和学生的聊天,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家访或家长会,也可以从学生的朋友、其他教师的口中等侧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个人小传或口头叙述,从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又可随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深刻了解教学内容,熟悉教材,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目标实际上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可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和谐相处呢?追根究底就是教师缺少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学生的具体了解。
  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时期的正常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很多学生在跟家长要东西时常说的原因是“别的同学都有”,这表现了学生在潜意识中的从众心理。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中学生又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这表现了学生追求自我个性的特点。这两方面的心理就在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一组矛盾体。这些就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别表现,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教师首先要正视这一点,然后再采取具体的方法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让教师难堪,此时教师应当启发他们把“聪明才智”用到点子上,如把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这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此,教师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指导,如何去说学生才会容易接受。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软硬不吃”,此时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以心换心,真诚以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再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只要教师不断学习,认真研究,运用恰当,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教育。当然,过犹不及,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过度的表扬、夸张的表扬、不及时的表扬、不恰当的表扬,都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有一定的反作用。可见,表扬的地点、时间、方式都要恰到好处,才能事半功倍。其次,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比如,电脑知识的应用,六十年代出生的教师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实现与学生的顺畅沟通。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变换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认可自己,尊重自己,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多读书、多学习,多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加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总之,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位睿智的教师。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尊重与赞美,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自主理论认为,人们都存在一种自己做主的倾向,当对方施加压力,使自己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别人意见,甚至做出与要求相反的事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些赞美,多点微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编 张晶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