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9:31 影响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瑞斯说:“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不断的创新。”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的人才观审视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点燃创新火花,激发创新欲望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好奇、探究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产生好奇。“学贵有疑”,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我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5,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你能根据1.8×10=-18得出0.18×10=?0.018×100=?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你知道街上的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好奇又萌发了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引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创新条件,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条件与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长相同但宽不等、长不同但宽相等、长宽都不同的几组面积不等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孩子们很快得到了前两组的正确答案,但到第三组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我随即便问:“长方形的面积到底和它的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课堂上马上热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各自互不相让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要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哟!”我的话音未落,各自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有的摆,有的拼,有的画,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分别寻找着答案的依据。
  
  三、重视实践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有两宝,双手和大脑。”重视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多提供操作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对,我让学生拿出已剪好的16等分的圆,让学生动手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通过操作。学生可能会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或近似三角形等,从而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也深刻体会到实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办法。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推导、例题的解答等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绝不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那种老教法,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解答,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进行启发、引导、解决。这样的教法既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也使教师的“导”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去拼成―个图形,拼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同学们说:“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教师继续问: “这些三角形与它们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了想,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是它们所拼成图形面积的一半。”“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算呢?”学生很快地答出: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它们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再除以2。”这样就很顺利地得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h÷2”。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