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7:00 影响了:

  肩挑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学科”的厚望,背负“误尽苍生”的责备,语文教师在教改中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取得了众多令人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推进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做出了卓越的探索。但是,探索者大多将着眼点放在“创新”、“独特”之类上,而忽略了脚踏实地的基础工作,更对传统教育观念及方法全盘否认,致使语文改革进入漂浮的误区。为此,本人仅就最基础最传统的“读”的教学方面谈谈个人的拙见,以期在传统向现代的教育发展衔接上起点警示作用。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首先得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各自的目标,让学生能读书、会读书。
  1.朗读。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讲过:“阅读课文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朗读的任务是运用有声语言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相互交流,仔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领会文章的语言感情,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而不能像小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
  2.速读。人的一生,大量的知识都来源于书本和报刊。要想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无限的知识,就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呢?首先,教师得让学生明白:“一目十行”并不是神话,要求学生从一眼看几个字开始,到一眼看几个词、几句话,最终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跳读,即对文章有选择性的读,读课题、读开头、结尾,读重点段落等,通过有选择性地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精读。精读就是读文章中含义深刻,意境优美,有号召力、感染力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读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从停顿、重读、轻读、语调变化等方面进行体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指导学生读“人们臂上都……胸前都……眼睛都……”时,先播放了关于周总理的生活片段的录像,给学生讲述了他的伟大事迹,当学生还沉浸在感动中时,立即让他们读这句话,并让他们想想哪里该重读、哪里该强调……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激情导入。情是产生共鸣的基础,语言是彼此交流的主要形式。要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首先得揣摩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寻找突破口。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语:“同学们,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史册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为了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保证整个战斗的胜利,被熊熊的大火烧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他硬是咬着牙动也不动,直到被烧死,也没发出一声呻吟。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学生回答得响亮而又干脆。“好,那就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所有的学生都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那朗朗的读书声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2.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都在齐读。单调、枯燥、乏味的阅读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读情绪。其实,我们可以通过领读、分角色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注入鲜活、告别陈旧,用新、奇、美的读书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3.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美感。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中,有许多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大量的名言名句、格言警句,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细心品味、陶冶情操,体会艺术享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要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就必须通过多层次的、一次又一次的实践,通过连续性、阶段性、整体性的阅读训练来实现。如在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时,就必须强化这样训练:初读课文,速度要慢,把文中的内容想象成有声有色的画面,达到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在此基础上,对字、词、句、段、篇感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对课文的鉴赏能力,从而收到良好教育。同时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和家长及时联系沟通,共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采取让学生自己每天选读一篇文章、写读书笔记,教师每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优秀文章,一个月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等方式,因势利导,使学生建立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可能在以后的“说”、“写”教学中张扬个性,恣意创新,也才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服务于工作,服务于生活,使之终身受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