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2-04 04:27:30 影响了:

  【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当前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要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大学生群体是走向自立,走向社会这一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多重价值观、多重人格的再构成等特殊心理集于一身,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就业心理,面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变化,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是指大学生在毕业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心理特征的总和。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大学生国家包分配制度被打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这种机制的转变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就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社会的残酷竞争、人才供求不平衡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无疑都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心理疾病。根据我们对兰州大学597名大学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几年来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优点
  (1)择业价值观形成、自我意识完善
  基于自编问卷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主要在高中、大学期间形成,在此期间,多数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预期,其中在大学期间形成理想职业的占49.1%,高中期间的占17.6%,初中的占4.2%,小学5.2%,尚未形成占23.9%。而理想职业形成过程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家庭(33.50%),其次是社会舆论(20.94%),学校(18.59%),地区等因素影响较小。大学生普遍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明确程度却不太明了(41.88%)。
  对于目前用人单位招聘规范程度而言,有45.7%的大学生认为较为规范合理,同时有38.2%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招聘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大学毕业生多数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要求是能力水平的要求,以及个人品质的要求,这是符合招聘方条件的,表明大学生对于自我、社会都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自我意识已经形成或正在完善,大学期间是大学生自我形成的重要阶段,对自己的个性特征逐渐了解的过程。
  (2)择业信心强,积极调整心态
  调查显示,有50.67%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个人努力应该可以找到一份工作,面对就业难这一情况,可以先就业(37.70%),抱“车到山前必有路”心态的大学生占到21.40%,只有6.03%的大学生茫然失措、焦急;同时也有37.41%的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不太乐观,认为现在就业困难重重,对就业形势比较担忧,只有8.90%的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胸有成竹。被问及对选择理想职业的信心度时,多数同学还是有信心的,只有20.84%的大学生信心较低或没有信心。
  考察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对人际关系把握程度,以及面试信心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对人际关系的把握程度、面试的信心对就业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分别为F1=3.540,p1=0.015,F2=2.942,p2=0.033,F3=5.835,p3=0.001(p1,p2,p3   2、高校的指导功能
  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高校要科学地做好各类人才需求的预测合理设置专业结构,提高办学层次,严格管理,加大高校内部改革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使人才资源符合社会需要。其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通过积极开展与大学生就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等测试,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合理的人职匹配和科学就业。再次,要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理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最后,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走创业之路。
  3、家庭的沟通功能
  首先,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引导,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家长应及时与学校筑起沟通的桥梁,摆正位置,在学校的帮助下准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审时度势,一方面积极为子女寻找就业渠道和职位,另一方面要关心了解子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引导和鼓励。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引导子女端正就业心态。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毕业生对就业的定位,家长要鼓励子女充分利用好家庭的社会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同时,要避免子女对家庭产生过度的依赖性,倡导学生通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就业。
  4、自我的调节功能
  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永远充满自信。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大学生要树立的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念,面对人才市场,要正确估量自己,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其次,要认清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神闲气定地找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冰洁,王作宝.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J].安徽:科教文汇,2007,6:146.
  [2]黄敬宝.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吉林:劳动保障世界,9.
  [3]赵放辉.规范市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J].北京: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18).
  [4]徐伟东.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7,(8):72-73.
  [5]杜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索[J].山东: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4.
  [6]尚利.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苏:江苏高教出版社,2004,(4):127.
  [7]况源.充分发挥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重庆: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6(3):148-150.
  [8]从建伟.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促进择业成功的举措[D].哈尔滨:哈工大出版社.
  [9]胡环宇.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0]何军峰,黄红球.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问题探析[J].江西:江西教育科研,2006,(5):48-4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