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中学的数学注重什么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中学的数学注重什么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4:42 影响了: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即实现情感与态度的目标。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师应牢固树立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单一学科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忠于祖国、献身事
  业、服务社会的合格人才。
  
  一、科学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力求新颖而富有情感,努力构建文化主导的高效益课堂。
  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作用。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引导,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特别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如在进行有理数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负数出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就是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积极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2.注重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情感价值。在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其进行心理和思想品德形成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排习题,注意将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编成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自己编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切实发挥数学知识以及思想方法对情感教育的载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以及学好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充分利用回答问题、板演、讨论等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并且要给予肯定和赞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特别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觉改正错误;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要及时给予心理引导,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积极思维,迎难而上,提高意志品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解题中增进情感,在解题中端正态度,在解题中体现价值,实现数学教学与数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3.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鉴赏美的情感。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等。这些要求教师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等形式,把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揭示并展示给学生,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之中,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
  4.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素质教育因素。为体现素质教育,现行教材中都增加了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好多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不予理睬,使这部分内容丧失了应有的育人作用。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为了数学的发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数学家的故事以及其他数学史料.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渠道,收集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或者其他数学史料,使学生从一件件数学家的轶事趣闻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注重利用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生活、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数学实践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高度重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等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采取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人文、关注社会。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不同的组可以就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家庭使用塑料袋、家庭用水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或者从互联网、杂志、图书等上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有关数据,分析信息材料,提出建议措施,最后共同交流。这个过程由于不能随意编造数据,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学生在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再把它们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自律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研究性报告并在班上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充分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数学实践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化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了解社会和关心社会的人。
  
  三、注重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而且还会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以敬业爱生的姿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和蔼可亲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学生,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并成为他们的榜样。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数学教学及学生的品质的形成、内化至关重要。虽然这种教师的情感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永恒的。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因此,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教学任务更加艰巨。数学教师要把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9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