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课改,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翻转课堂app
 

[课改,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翻转课堂app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7:37 影响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不是光看教师拥有怎样的口才、学识,更注重教师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顿悟、有所提高,让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目标、训练、参与等多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质疑问难,发现目标
  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可见,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针。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一面镜子,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好的教学目标既能体现教材的实际,反映出学科特点和教材的要求,同时又能注意到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上课伊始就明白要学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美丽的清澜港》时,我问学生:“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顿时,学生活跃起来。有的提出:“清澜港美在哪里?”有的提出:“课文怎样写出清澜港的美丽?”这两个问题已经包含了本文的学习目标,所以,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以读为基础,通过读、思、划、说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领悟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理解了课文内容,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然后,我说:“同学们,你们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谁能说说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呢?”有个学生说:“我知道了《美丽的清澜港》中的大海,是‘洁白的沙滩’‘清澈如镜的绿液’,当朝阳初升,是‘色彩如葡萄酒的海水’;当秋天的月夜,‘清澜港像一面水晶般的明镜,高贵洁净’。”多聪明的孩子,多精彩的发言。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就是《美丽的清澜港》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你们愿意把它写出来吗?”学生很快就总结出了学习目标:(1)能说出清澜港的美丽景色;(2)懂得课文是怎样写出清澜港美丽的;(3)读了课文,请说说你的感受。
  二、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过程
  现代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与学生平等进行对话,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小老师,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以教会学生会学习为目的的学法指导是全面打好学生素质的基础,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必要手段,也是一条减轻学生负担,培养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相信学生的潜力,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应积极给学生以指导,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方法,从而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新课改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也使语文教学更精彩。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应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重点把握住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及其他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实践、创新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地确定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各种环节,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意识,充分发挥学主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质疑解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使学生自能读书。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教与学的整体优化,使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2002(1).
  [2] 钟启泉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3]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2).
  [4] 小学教学参考,2005(3).
  [5] 福建教育,2005(6).
  (责编 张翼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