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梯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什么是梯形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什么是梯形中位线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3:21 影响了:

  一、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梯形的中位线”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梯形中位线性质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是今后有关计算和论证的重要依据.作为性质教学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多探索,多动脑,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性质的探究过程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而八年级学生类比、猜想、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比较薄弱,预见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欠缺,自学较困难.
  3.教学策略
  “梯形的中位线”这节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之后,教材反映在字面上的内容较少,仅一个操作、一个概念、一个性质、一个例题而已,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抓住“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这一知识生长点,通过类比、变式的方法,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系列,力求形成“创设情境――建立模型――实验探究――推理论证――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探究性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会利用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经历探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渗透转化、类比、运动与变化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等思维方法.
  4.通过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推理论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梯形的中位线性质的推理论证.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有梯形中位线的梯形硬纸片.
  
  五、 教学过程
  
  1.设计“最近发展区”,类比引入梯形中位线
  (几何画板:如图1,投影△ABC及其中位线EF.)
  师:请看图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有哪些性质?从位置和数量上回答.
  生: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画板:如图2,动画演示点D从点A出发,沿BC方向向右平移,△ABC变化为梯形ABCD,点F也随之向右平移,得到图3.)
  师:数学中的很多图形都是相互关联的,由动画演示,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三角形.观察图3,通过类比,你认为应该给线段EF取个什么名字合适?
  生:梯形的中位线.
  师:数学中的概念是不能仅靠观察来描述,类比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我们应该怎样给梯形的中位线下定义呢?
  生: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梯形的中位线.
  (板书课题:梯形的中位线.)
  [设计意图:改变课本直接给出定义的做法,抓住三角形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梯形(上底为0)这一点,在复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巧妙地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通过类比、扩展,让学生给梯形的中位线下定义,并为下一步探索梯形中位线性质埋下伏笔,符合知识“最近发展区”的主动建构过程.]
  2.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猜想性质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业余爱好,大家下过跳棋吗?
  生:下过.(课件:出示跳棋棋盘图.)
  师:棋盘上的各个点之间是等距离的,行与行之间是平行的,我们不妨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看作单位长度1,你能找出棋盘上蕴涵着的图形吗?
  生:棋盘上的点组成了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很多图形.
  (课件:出示图4.)
  师:非常好!利用这个图形,能体现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吗?请你说说.
  生:能,图中中位线是一个单位长度,第三边是两个单位长度,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师:棋盘中哪些点组成了梯形和它的中位线?请你到屏幕前找出来.
  (生到屏幕前找图形;课件:出示图5、图6.)
  师: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存在位置和数量上的关系,梯形中位线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请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生:图5中中位线的长为2,上、下底分别为1、3,上、下底之和为4,梯形的中位线正好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生:图6中中位线的长为3,上、下底分别为2、4,上、下底之和为6,体现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设计意图:变直接抛出性质为“创设情境――数学建模――观察猜想”过程,凸显探究、发现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师:很好!你们还能在棋盘中找出其他含有梯形中位线的图形吗?是不是还有上面的发现?
  生:能!(学生走到屏幕前找出图形,教师出示图7)这个图和图5形状一样,但位置不同.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受束缚,敢于创新,找到的梯形位置有所突破.以上我们发现的都是等腰梯形,同学们还能找到不同形状的梯形及其中位线吗?
  生:能!(学生走到屏幕前找出图形,教师出示图8.)这是一个直角梯形,中位线的长为1.5,上、下底分别为1、2,上、下底之和为3,仍然体现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变换角度,寻找形状各异的梯形,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师:由此我们得到一个什么猜想?
  生: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借助几何画板,动态验证性质
  师:在特殊图形中得到的猜想不一定具有一般性.我们可借助几何画板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具有一般性.
  (课件:出示图9,在几何画板中拖动梯形的各个顶点,利用几何画板计算功能显示梯形中位线、上底+下底、■的数值变化.)
  师:在梯形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梯形中位线(mEF)、上底+下底(mAD+mBC)都在变化,但的值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借助几何画板的计算功能发现变中有不变,从数学实验的视角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
  4.依托操作活动,推理论证性质
  师: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我们从实验的角度发现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我们数学中的猜想还需经过推理论证才能说明其正确性.要证明此猜想,首先要将该猜想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怎么表述呢?
  生:已知,(如图10)梯形ABCD中,AD∥BC,AE=BE,DF=CF.说明:(1)EF∥BC;(2)EF= BC+AD).
  
  师:观察结论的特征,你能想到要证梯形中位线问题需要转化成什么问题?转化的关键是什么?
  生:应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三角形中位线问题.
  师:怎样添加辅助线才能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呢?请大家独立思考.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约3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独立思考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困难、尝试了困难,为进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含有梯形中位线的梯形硬纸片,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试把梯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一方面作为组织者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各组的信息,一方面作为合作者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请学生到前面说明拼图的方法,如图11.)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拼图活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添加辅助线把梯形中位线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做好铺垫.]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添加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吗?
  生:能!连接A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那梯形的中位线EF就变为△ABG的中位线.
  师:非常好!你们会说明猜想的正确性了吗?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把推理的过程写出来,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完成.)
  5.编制变式训练,优化思维品质
  例1:如图12,梯子各横木间互相平行,且A1A2=A2A3=A3A4=A4A5,B1B2=B2B3=B3B4=B4B5.已知横木A1B1=48cm,A5B5=32cm.求横木A2B2、A3B3 、A4B4的长.
  变式1若A1B1=48cm,A2B2=44cm.求横木A3B3 、A4B4 、A5B5的长.
  变式2若A1B1=48cm,A4B4=36cm.求横木A2B2 、A2B2 、A5B5的长.
  变式3若A1B1+ A5B5=80cm,求A2B2+A4B4的长.
  [设计意图:抓住性质的条件“中点”这一特征,通过增加中点的个数、改变线段的角色(已知或未知)等来建构问题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基本图形的能力.]
  6.模拟数学实验,培养应用意识
  例2:一场大雪过后,天气变晴.由于受太阳直接照射,一堆被深雪覆盖的木材(木材的粗细相对均匀,整堆木材的横截面成梯形状)渐渐露出了顶层(如图13),若该堆木材共有6层.请根据现有的信息,试估计这堆木材的根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以本节知识为载体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7.反思小结,重构知识体系
  (1)请学生填写表格,比较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如图14),将梯形的上底的一个顶点沿上底运动,上底趋于零,则梯形就变成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就成了三角形中位线;反之,就将三角形变成梯形.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基本都能探究得到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用学生非常熟悉的跳棋棋盘图来体现抽象知识的认知过程,不仅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产生很强的启迪,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在引入和小结中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理解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的联系和区别,首尾呼应,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在发现梯形的中位线性质的教学时,让学生在棋盘图中找出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梯形,训练学生的分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在教学梯形中位线性质的论证这个难点时,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操作、思考、讨论、探索、发现,并加以启示和点拨,特别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思维自由驰骋的时间和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中心初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