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有效利用图书馆,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有效利用图书馆,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5:24 影响了:

  摘要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现代教育设备和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开发学生潜在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图书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综合实践;自主学习;实践能力;研究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是综合实践的理想课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理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尤其对即将步入高考这个激烈竞争环境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更是至关重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担负起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
  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
  
  构建开放式自主阅读空间吸引广大学生走进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式自主阅读空间,吸引广大学生利用好图书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课堂。我们可以优化阅读环境,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在图书馆内摆放一些花、草等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的摆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使人读书轻松愉悦,写文章时思维更加敏捷;还可以在图书馆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橱窗新书介绍、宣传栏等装饰物,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读书浓郁的书香气息,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亲近图书、崇尚读书、追求知识,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感悟人生。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参与实践
  
  阅读课从教室走进图书馆,让学生直接与书对话,使学生不仅学会读书,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阅读,而是将这一读书过程,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系列,通过“查―找―读―做”这一主线的实施,我们利用图书馆采取了以下四种阅读形式。
  一、主题阅读
  根据课程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宣传推荐有关优秀书刊,向他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并辅以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积极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指导他们学会选书和正确读书,使他们从中不断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充分发挥优秀书刊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还可有效地排除社会上不健康书刊对他们的影响与侵害。
  二、自主阅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报刊资料,这种形式的阅读深受学生的欢迎。自主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各种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视频阅读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的阅读。广播、电视、VCD等已经很普及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学习,值得我们去探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声像资源,利用阅读课和中午阅览室开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视频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四、网上阅读
  学生通过校园网,在计算机上阅读各种信息。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和电子阅览室的开通,为网上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的特征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及应用速度的加快,知识是一个不断代谢和更新的流程,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养成不断吸取知识营养、开拓创新的习惯。
  
  积极配合学校新课程开展研究性服务
  
  在大多数学生眼里,图书馆只是一个“借书―看书―还书”的地方,对图书馆缺乏真正的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一旦没有老师学习上的督促和辅导,就不知道怎样去读书和学习。二是缺乏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学生没有计划或学习任务繁重不能有效地执行学习计划。三是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目前不少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刊很盲目,随他性比较强,缺少独立自主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帮助和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查找信息资料,比如,从哪里入手,要查哪些方面的书籍以及怎样通过网络的检索系统进行检索等,使学生快速、正确查找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
  一、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选择好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主要来自学生的生活,来自学生的兴趣。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分解为多个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编写二次文献,供学生确定自己课题时参考。学校图书馆积极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教师相配合,经常与学校教研部门进行交流,获取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结合馆藏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与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相适应的馆藏文献资料。
  例如,语文课“《红楼梦》人物研究”,作为一项研究性活动,学生就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了配合学生完成这一研究活动,学校图书馆就根据学生需要对有关《红楼梦》的书评文章、参考书及相关论文资料加以整理,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对每个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优化馆藏结构,注重书刊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图书馆的书刊,都是年复一年累积下来的。新书进馆后,由于传统的采购、编目、上架等工作原因,可能一段时间内不能和读者见面,从而延误了部分师生的研究。现在的高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中很多有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他们需要新颖的、具有引领时尚的、时效性很强的资料,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部分同学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对传统的采编工作模式进行了一些变革,变传统的采购为网上采购、实行联合编目,共享书目信息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为高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必备条件。
  三、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首先要培养学生在图书馆里独立查找信息的能力。一是利用讲座、读者交流会等形式让广大学生了解一些查阅文献的方法,或请指导老师在同学们收集资料前强调查阅文献时的注意事项。二是加强阅读指导,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提高网络的使用能力,图书馆的资源毕竟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而网上资源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利用网上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经常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教会他们用计算机检索方法及从因特网上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
  高中学生为研究某一课题,需要找大量的与此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而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为这部分学生方便快捷查找信息资源,提供了最全最新的信息平台,丰富的内容,历史的、当代的、中国的、人文的应有尽有,为他们的课题论证、交流和辩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材料。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求知空间,网上大量的不断更新的信息,充分满足了学生寻求知识的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信息,互联网还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作品,这种跨距离的快速交互性是纸质印刷品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自主发展
  
  学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参加或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读书节、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文学社、小报制作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学校举办专门的“跳蚤书市”,由学生将自己积余的图书转让、赠送、出售、交流,互通有无;在《校刊》的创办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同时也学会了团结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强了。
  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年级性的朗诵比赛活动和一次从班级再到年级的辩论会,主题如“金钱万能吗?”、“学生带手机是弊大于利吗?”等。在辩论会中要想取得胜利,双方学生必须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经常到图书馆,去电子阅览室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查找资料。这样,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是扎实丰富的。而且学生的这种活动体验相当真实,他们用活动诠释生命的价值,表达生命的激情。
  2009年暑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为,读一本好书,要求学生从所附的书目中挑选一本书阅读,写好一篇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读后感。并在开学后第二周对学生在暑假期间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期间,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了一种充实又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学校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从单纯的文化学业教学中跳脱出来,培养和造就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技能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增加了一种信息资源收集以及知识获取的途径,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作用,真正使学校图书馆成为“读书馆”和中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罗树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8)
  [3]邹磊.在研究性学习中图书馆应如何发挥作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1)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图书馆馆长;2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装备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