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宝刀不老是什么意思_战火洗炼 宝刀不老
 

宝刀不老是什么意思_战火洗炼 宝刀不老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7:57 影响了:

  1979年2月17日我军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作战中,我军装甲兵部队投入近700辆坦克装甲车辆参战,是自抗美援朝以来我军出动坦克装甲车辆最多的一次共和国之战,也是对国产坦克装甲车辆的首次大规模作战检验。还击作战中,我军装甲兵部队“钢甲所指敌无遁,铁骑到处军威震”。在参战的铁骑方阵中。被誉为国产坦克“兄长”的59式中型坦克,载步兵、插东溪,打据点、战高平,围凉山、打老街,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打出了人民装甲兵的威风。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存在的问题,解放军总部机关很快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其战技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对越作战暴露问题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装甲兵机关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立即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深入到参战部队进行调研,直接了解参战坦克装甲车辆的使用情况,全面掌握参战装备存在的问题,为装备的改进创造有利条件。部队官兵反映,59式中型坦克(以下简称59坦克)在作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火炮威力不足、火控系统落后。火炮威力不足主要是难以击穿越军的碉堡等坚固工事,由于没有火控系统(59坦克只有简易的炮控系统),射击距离要靠射手日测判定,射击诸元的确定也全凭射手经验,再加上坦克观察困难和平时训练时间相对较少,花战场上坦克乘员存在看不见目标、看见了也打不准等问题。
  二是观瞄手段落后,缺乏夜间作战能力。59他可的观察镜较少,除车长外其他乘员只能向前方和侧方观察,在崎岖的山路上机动和穿插时,无法在近距离上对山顶和山腰的敌情实施观察,常有遇袭情况出现;在近距离内对位于山腰上的目标实施打击的手段有限,二炮手露头出来操纵高射机枪时受敌人火力威胁很大;车长和炮长都没有夜间观瞄手段,夜间机动和作战相当困难。
  三是防护能力弱,乘员安全撤离困难。这个问题在上划介绍62式轻型坦克时笔者也曾提到。59坦克的装甲要比62轻坦克的厚得多,但在作战中仍不能有效抵御火箭筒等轻型反坦克武器的袭击。一位参战老坦克兵介绍说,他们连的一辆战车炮塔左后侧中了一发火箭弹,车长当场牺牲,中弹后引起车内火灾,炮长、二炮手和驾驶员都被烧伤。还有就是战车的安金门打开困难,坦克中弹后只能跳车(从上面的窗口出来),相当危险。其实,坦克对付火箭筒的办法还是比较多的,如在车体两侧挂上裙板,在炮塔两侧挂上格栅装甲,在车体和炮塔上披挂反应装甲等。但由于战前准备比较仓促,加上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够,这些措施都没有用上。
  四是指挥车的特征太明显。笔者在部队时曾在指挥坦克上担任过车长。这台指挥坦克就装有2部电台和2根天线,一看就知道是指挥员乘坐的车辆。由于特征过于明显,指挥坦克成了敌人的重点目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五是战车操作较困难,保养难度较大。由于59坦克是仿制的坦克,战车的人机环境工程(如驾驶员的操纵装置等)基本上是照搬国外的设计,战斗中驾驶战车很费力,体力消耗很大。如驾驶员的座椅是按苏军坦克兵的平均身高和腿长设计的,我们的坦克兵明显感觉座椅位置靠后而且调节也很不方便(要用扳手松开下面的固定螺丝),个子矮的驾驶员腿短离合器踩不到底,个子高的头又顶到驾驶窗上了。另外,由于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国产坦克装甲车辆普遍存在保养不方便的问题,乘员保养和维修战车特别费力。
  部队反映的问题引起了总部机关的高度重视,战后不久装甲兵机关就决定对59坦克进行自设计定型以来首次集中和较大规模的改进,以便提高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较好地满足部队的使用需求。该坦克于1979年开始改进,至1984年完成改进工作并设计定型。随后,部分部队的59坦克返厂进行了改进,尔后回部队继续服役。59坦克通过这次改进,火炮的首发命中率、防护性能和操作的便利性等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改进为“宝刀不老”的59坦克的继续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进重点
  
  改进后的59-1坦克与原59坦克没有大的区别,炮塔还是原来那样的低矮圆型的炮塔,100坦克炮也与老坦克的完全相同,底盘仍然是原车那种线条流畅的底韵,5对双轮缘的负重轮压在配有“一”字花纹的履带上,车首还是那样锋利和潇洒,不同的是,炮塔后部多一根用于伪装的天线,以便以假乱真,车体两侧加挂了防破甲弹攻击的裙板。所以,从外部特征上看,多一根天线和车体两侧加挂了裙板,是59-1坦克最显著的特点。从改进内容上看,59-1坦克进行了19处改进,而这些改进大部分都“藏”在车内,给人以“外拙内秀”的感觉。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改进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技术亮点了,但从老车回眸的角度解读一番,也还是值得回味的。
  一是安装了73式激光测距机。广大“粉丝”都知道,坦克炮要打得准,准确测定火炮至目标的距离是关键(坦克兵的行话叫判距)。59坦克打炮时,炮长通常用瞄准镜中的光学测距分划测距,经验丰富的炮长还经常用目视法直接判距。光学测距的基本方法是用瞄准镜下方的测距分划的水平线卡住目标底部、用距离曲线卡住目标顶部,曲线显示的数字就是目标的距离。如,距离曲线“14”的位置刚好卡住目标的顶部,那么炮目距离就是1400米。光学分划测距的精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分划线是按照坦克的高度设计的,遇到战场上的其他目标(如野战工事等),在不能准确掌握目标高的情况下,只能与坦克进行比照,判距精度就差多了。还有就是用测距分划测距比较费时,操作不熟练或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要耽误不少时间。所以,训练有素的炮长大多直接目测判距,充分利用坦克炮弹道低伸(平直)的特点先揍上敌人一炮(在坦克炮的直射距离内,只要判距误差不大一般都能命中),即使打不中也可以根据弹着点快速进行修正再于上一炮,这样就能先机制敌。当然,经验再丰富的炮长也有误差,而且距离越远误差越大。为解决精确测距的问题,国外坦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采用激光测距技术,我国也于20世纪60年代末前后研制成功73式坦克激光测距机,59-1坦克就安装了这种测距机。激光测距的最大优势是精度高、距离远。73式坦克激光测距机的最大测距距离达到了10000米,精度达到了10米,这样的精度对坦克炮射击来说足够了(59坦克判距误差不超过50米就能命中目标)。该装置包括安装在火炮上方的车外激光发射机、位于炮塔内的电源计算器,以及测距数据显示器等部件,使用时将瞄准镜中的中央大指标瞄准目标中心,按下激光测距按钮,位于炮长左前方的数据显示器能立即显示出目标距离来,尔后,炮长根据这个数据手动装定标表就能射击了。加装了激光测距 机后,火炮的首发命中率无形中就大大提高了,新炮手经过简单训练后,个个都能成为神炮手。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部分轻型坦克在战前紧急安装了激光测距机,在战场上装激光测距机的坦克指哪打哪,炮响敌亡,被支援的步兵情不自禁地为之欢呼,称坦克为神炮。
  二是安装了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前面提到,59坦克除了装有简易炮控系统(高低稳定器、电动方向机)外,火控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瞄准镜,射击时全凭射手的经验――人工判距,尔后手动装定诸元(其实就是装标表),用瞄准镜的中央大指标瞄准同标打,即便是装了激光测距机,也还是要人工装定标表,在敌我对抗十分激烈的战场上,很有可能被敌人抢了先。为提高坦克的火力反应速度,59-1坦克安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由简易弹道计算机、瞄准镜标尺自动装定装置等部件组成,初步具备了弹道诸元自动解算、火炮高低射角标表自动装定的射击自动化功能。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激光测距机测量出目标距离后,将测距参数送到弹道计算机进行解算,计算机根据炮长所选弹种(如打坦克用穿甲弹)将解算结果(火炮的射角)送到瞄准镜中的标表装定装置,该装置中的步进电机立即根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驱动标表分划板上下移动,将标表装好(如2400米,标表分划板就走到穿甲弹“24”的位置上),这时,炮长就可以操炮射击了。该火控系统虽然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火控系统,但对于什么火控系统也没有的59坦克来说,装上它还真有点一步登天的味道。
  三是转向操作系统中增装了液压助力装置。广大“粉丝”都知道,59坦克的操纵系统是纯机械操纵,踏离合器、踩油门、拉操纵杆全凭力气,开坦克真是个又苦又累的差事,许多驾驶员长途行军后累得连驾驶窗都爬不出来。前不久与装甲兵的几位利研工作者聊天,恰好说起开坦克特费力的事。一位老同志说,也正是这个问题,我国只训练了一批女坦克兵,后来就再也没有继续培养。这位老同志说,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巾帼英雄在神州大地尽展风采,有女飞行员、女拖拉机手,于是装甲兵大院通信分队的女兵就向许光达司令请战,立志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坦克兵。后来,装甲兵抽调了部分优秀的女战士送到装甲兵学校培训,但是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她们驾驶的是T-34坦克,这种坦克又高又大,操纵杆是又沉又重,个头小的女坦克兵在驾驶时得用两个手同时拉一根操纵杆才能拉得动。笔者对驾驶坦克体力消耗大也深有体会,所以部队的同志经常开玩笑说,又矮又胖的人最适合当坦克兵。为解决这个问题,59-1坦克在操纵系统中增装了液压助力装置,使拉操纵杆轻松了不少。该装置由液压系统、液压助力缸以及一些控制装置等组成。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坦克起动后,液压系统的油泵开始工作,向连在操纵拉杆上的液压助力缸泵油,当驾驶员拉动操纵杆时,液压助力缸的液压助力臂就随着驾驶员的用力方向,向前或向后推拉操纵系统的连杆,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该系统不仅能让驾驶员省力,而且还很“聪明”――能灵敏地感知驾驶员推拉操纵杆时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从而自适应地提供与驾驶员推拉速度和力度大小一致的助推力。比如,急转弯时驾驶员急拉操纵杆,这时助力装置就帮他快速和用力地助推(拉)操纵杆,反之就会缓和慢。想想也是,当你慢拉操纵杆时它偏使劲推,岂不是帮倒忙吗!看来真是事事皆学问啊。
  四是将半自动灭火装置改为带热电偶传感器的全自动灭火装置。在坦克狭小的空间内布置了坦克炮、电台、观瞄设备等数不清的部件,坦克内不仅电器多、耗电量大、发热部件多,而且车内油箱、弹药密布,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火灾,更危险的是中弹后油气爆燃会诱爆车内弹药。近期发生的格俄冲突中,格军战损的T-72坦克中有的炮塔就被掀翻在一边。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坦克中弹后引起车内弹药的剧烈爆炸,而爆炸的元凶就是火灾。所以,从早期坦克开始就十分重视灭火技术的应用。59坦克在战斗室内也装有灭火系统,但该系统是半自动的灭火系统,也就是能够自动感知坦克内发生火灾,但需要乘员按下灭火按钮进行灭火,反应速度太慢。另外,59坦克的动力传动室没有安装灭火装置,一旦有火灾,需要乘员拿着灭火瓶到后面打开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百叶窗进行人工灭火。这就更不可思议了――火大了连乘员都不敢靠近,就更别提灭火了。为解决这一问题,59-1坦克将战斗室的半自动灭火装置改为带热电偶传感器的全自动灭火装置,在动力传动室也增装了与战斗室一样的全自动灭火装置。该灭火装置包括数个热电偶传感器,分别布置在战斗室和动力传动室的前后左右,能够灵敏地感知车内的火焰;灭火控制盒,用于显示灭火瓶的工作状态,选择灭火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工作方式),自动控制灭火系统进行灭火等;数个灭火瓶,分别固定在战斗室和动力传动室内,采用逐瓶连续喷射的方法扑灭火灾;另外,还有发动机自动熄火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等。这套灭火系统比较有特色的是炮塔进气风扇自动关闭(开启)功能和发动机自动熄火装置。当战斗室起火后,热电偶传感能迅速探知火源位置,尔后迅速关闭炮塔电风扇(停止进气),灭火控制盒立即发出警报声响并迅速启动第一灭火瓶喷射,当火焰较大时启动第二瓶继续喷,直到将火灾扑灭,尔后,迅速开启炮塔电风扇通风换气,同时,乘员要立即打开门窗进行换气或到车外暂避一时,待车内烟雾散尽后再采取下一步行动。动力传动室的灭火过程与战斗室灭火基本相同,但多了一个发动机自动熄火的动作。发动机自动熄火实际上就是油门自动关闭,其原理是当动力传动室起火后,控制盒立即启动熄火装置,该装置内装有一个电爆雷管,通电后立即爆炸,通过一个推杆将油门拉杆强制推到关闭的位置,此后,动力传动室的灭火瓶开始喷射进行灭火。当然,现在二代以上主战坦克以及59坦克的最新改进型都安装了最先进的灭火抑爆系统。灭火和抑爆的最大区别是火焰感知手段不同,抑爆系统的传感器能在数毫秒内感知到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另外就是灭火瓶的灭火剂不同(抑爆灭火瓶的灭火效果更好),还有就是喷射方式不同,抑爆系统是两瓶同时喷,而灭火系统是一瓶一瓶地喷。有“粉丝”会问,新型坦克在战斗室内同时装有灭火系统和抑爆系统,而且抑爆系统还能比灭火系统更灵敏地感知到普通火灾,如果战斗室发生一般火灾,是谁先反应呢?在平时,是灭火系统先反应,如果灭火系统还扑不灭,抑爆系统才会帮忙;而在战时,无论战斗室是普通火灾还是中弹,都是抑爆系统迅速反应(抑爆系统理当在全车装满弹药这样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59-1坦克除了上述四个颇有特色的改进外,还有十几项改进也值 得一提。首先是增加了动力传动室进气口百叶窗的小开度固定位置。针对59坦克的动力传动系统进气百叶窗开口过大,作战中有时被敌方子弹打进去而造成动力和传动装置受损的情况,科研人员在位于驾驶员处的进气口百叶窗拉杆固定盘上增加了一个开口仅为7毫米的小开度固定位置(原车只有开闭两个位置),这样,战斗中即使有子弹击中坦克后部的进气口百叶窗,也打不进动力和传动室。其次是增配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过去机枪弹全靠乘员用手往弹链上压,压得手生疼,现在把子弹往压弹机里一放,用手一摇枪弹就快速地被压进弹链了。第三是增装了利用火炮后坐力为高压空气瓶进行充气的装置。为确保战时高压空气瓶气压充足,在电瓶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顺利起动发动机,59-1坦克巧妙地利用火炮发射后的强大后坐力和复进力,带动一个象自行车打气筒一样的火炮双向唧筒,再通过气管和一个充气接头给高压空气瓶充气,一举两得。当然,这套装置平时不打炮时没法用,不过解决了战时的充气问题意义也非同寻常(平时怎么都好办)。第四是增装了发动机油压失压报警装置。坦克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与机油箱之间的连接油管由于老化等原因经常发生油管爆裂现象,导致发动机因润滑油路中断而被烧坏。为避免事故的发生,驾驶员不得不提心吊胆地不断看油压表,一旦没了油压就要马上熄火,不然就等着挨处分吧。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59-1坦克增装了油压失压报警装置。该装置由油压传感器、油压指示器、报警器和指示灯等组成,行驶中如果油管破裂,该装置会马上报警,通知驾驶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被烧坏。现在,新型坦克的油压失压报警系统不但能报警,而且还能自动使发动机熄火。此外,59-1坦克还加装了一个红外大灯,让驾驶员夜间开车看得更清楚;采用了防霜潜望镜;在车尾加装了一个油筒,以增大行程;增装了摩托小时自动记录装置,不用乘员人工记录了;为北方地区坦克配备了专用的雪地防滑刺(平时装在排气管上方的箱子内);将安全门改为向下开的新安全门等。
  总的看,改进后的59-1坦克,在操作省力性上有了改善,火控系纺从无到有,但火炮威力不足,观瞄装置、通信设备落后等问题仍然没确任何改观,而这些问题则在59坦克的后续改进中被一一破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